催化活性
-
电子效应 VS 几何效应:催化活性与选择性的主导因素
说明:在电催化研究中,理解催化剂活性与选择性的决定因素是构建高效能量转化体系的关键。 催化剂性能往往由两类核心因素主导:其一是电子效应(electronic effect),即催化…
-
什么是表面能?主宰材料 “缩小表面” 的隐形力量:影响、调控与应用
总结:表面能,这个听起来有些抽象的概念,其实主宰着材料世界的方方面面。它决定了晶体为何长成特定形貌,纳米颗粒为何在高温下容易团聚,也决定了水滴是铺展开还是滚落成珠。 正因为表面能的…
-
为什么吸附能不宜过强也不能过弱?基于 Sabatier 原则的催化机理解析
总结:本文围绕Sabatier原则系统解析了吸附能对催化活性的决定性作用,即反应物或中间体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既不能过强,也不能过弱。吸附过弱会导致反应物难以停留和活化,吸附过强…
-
什么是晶格应变?定义、成因及催化活性突破的全面解读
说明:本文华算科技系统阐述了晶格应变的定义、形成机制及其应用。同时解释了晶格应变源于原子间距偏离理想晶格,由核壳失配、载体作用、缺陷、合金化及纳米形变五大因素引发。同时结合催化反应…
-
电催化入门指南:d带理论、Sabatier原理、线性标度,快速掌握催化设计底层逻辑
说明:本文华算科技系统梳理了电催化入门必备的核心概念与五大反应,将Sabatier原理、线性标度及d带理论转化为易懂框架,结合HER、OER、ORR、CO₂RR和NRR的机理与实例…
-
什么是d带中心?解码过渡金属催化活性的本质规律
总结:过渡金属因其独特的d轨道结构和多变的氧化态,被誉为催化领域的“活性明星”,几乎主导了现代催化剂的设计和应用。 从d带中心理论出发,科学家们揭示了过渡金属催化活性的本质,并…
-
双原子催化剂的协同增强机制:电子与空间效应
双原子催化剂(DACs)通过两个相邻金属原子的协同作用,展现出比传统单原子催化剂更优异的催化性能。其核心优势在于双活性位点间的电子转移与空间协同效应,能够优化反应物吸附、降低反应能…
-
限域材料定义、碳材料的优势及在能源催化领域的应用
总结:所谓限域效应,是指在纳米空间内,物质的反应活性、选择性乃至电子结构都会发生“质变”——碳材料因其独特的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正成为构筑“限域效应”催化体系的理想载体。碳材料…
-
催化自由能台阶图能提供什么有用信息?
催化自由能台阶图(Free Energy Profile Diagram)是化学和材料科学中用于描述催化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重要工具。它通过展示反应物、过渡态、中间体和产物之间的自…
-
ORR常见DFT计算结果
氧还原反应(ORR)是燃料电池和金属–空气电池中关键的电化学反应之一,其催化性能直接影响电池的效率和寿命。近年来,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在ORR机制研究中发挥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