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干货
-
电解液的组成与功能解析
一、电解液的组成 1.电解液组成介绍 电解液是锂离子电池中传输离子的关键介质,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溶剂:作为电解液的基础介质,提供稳定的化学环境,允许锂离子在电池内部自由移…
-
固态电池充放电测试教程
核心目标: 在受控条件下,对固态电池进行充电(锂离子从正极脱出,嵌入负极)和放电(锂离子从负极脱出,嵌入正极),并记录电压、电流、时间、温度等关键参数。 重要前提: 电池准备: 确…
-
固态锂电池的概念以及研究背景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锂离子电池已发展成为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电池技术路线。随着市场对电池能量密度、安全性、经济性等方面要求的日益提升,采用固体电极和固态电解质且具备更…
-
简述锌电池负极和电解液以及数据解读
锌电池负极研究 锌离子电池负极: 构建人工界面层,通过空间屏蔽和引导离子均匀扩散实现Zn²+的均匀沉积。空间屏蔽直接使用人工界面层阻止枝晶生长,引导Zn²+均匀扩散是通过静…
-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简介
电池组成介绍: 一:负极材料 已经商业化研究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有:石墨类、氧化钛(Li₄Ti₅O₁₂)、硅碳、氧化锡(SnO₂)、碳基复合材料等。 负极材料性能特征: 1.高导电…
-
简述锂离子电池基础概论以及材料制备方法
一、锂电池的构造 锂电池是一种充电电池,它一般采用含有锂元素的材料作为电极,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电池内材料为正、负极,隔膜,电解液。 1.正极与负极 锂电池的…
-
锂电池正极材料简介
一、锂电池的组成? 1.锂电池由四个主要部分组成:正极、负极、电解液和隔膜。 2.正极材料是决定锂电池能量密度、容量、稳定性、安全性等关键性能的核心部件。 3.正极材料的性能直…
-
简述电池预锂化技术
预锂化技术即为于电池正式充/放电循环之前在电池体系中添加少许锂源的方法,该方法可以用来弥补电池充/放电反应过程中的锂消耗。截止目前为止,预锂化技术主要分为电化学预锂化、化学预锂化和…
-
电池黏合剂概述以及常见测试表征手段
一、电池黏合剂概述 1.什么是黏合剂? 锂电池中的黏合剂是电池制造过程中的关键材料之一,在电极中,粘结剂是将正负极活性物质粘附在集流体上的高分子化合物,主要用于电极材料…
-
为什么PVDF不适合作为硅负极粘结剂?
一、硅负极? 核心特点: 1.极高的理论比容量 硅基于其合金化反应机制(Li₂₂Si₅),理论比容量高达约4200 mAh/g,这约是当前商用石墨负极(~372 mAh/g,基于插…
-
二次离子质谱(SIMS)技术:原理、优势及多领域应用全攻略
二次离子质谱(Secondary Ion Mass Spectrometry,SIMS)技术凭借其超高灵敏度和精准分析能力,广泛应用于半导体、材料科学及生物医疗等领域。其核心是是通…
-
原子级洞察!HRTEM 在陶瓷、合金等多材料领域的应用解析
TEM高分辨像(HRTEM,High-Resolution TEM Image)是利用电子束的相位衬度成像,能直接呈现材料原子级微观结构的TEM核心表征技术。其凭借原子级的分辨率,…
-
纳米级精准操控!FIB 技术在材料科学与半导体领域的核心应用解析
聚集离子束(Focus Ion Beam,FIB)技术利用纳米级的加工精度、成像、刻蚀、沉积和样品制备等多功能集成优势,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工程、半导体等领域。其核心工作原理是:将离…
-
非晶自相关ACF:解锁非晶材料原子排列规律的重要工具
非晶自相关(Auto-Correlation Function,ACF)是分析非晶材料原子排列有序性的核心工具,它通过数学计算揭示原子在空间中的统计分布规律,而非像晶体那样呈现长程…
-
突破分辨率极限:球差电镜如何实现原子级观测?
1931年,德国科学家马克斯与恩斯特成功研制出视界第一台电子显微镜,其分辨率为50 nm。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不断提升,2004年美国FEI公司将球差校正器搭载到…
-
EBSD 数据解读入门(下):面分布图与晶界分析
面分布图 面分布图作为展示EBSD数据最常用的手段,EBSD技术通过扫描样品,采集晶体学数据,其呈现形式为面分布图,除了上篇推文提到的晶粒面分布图和织构组分面分布图以外,还包含…
-
EBSD 数据解读入门(上):晶粒尺寸统计与织构表征方法
电子背散射衍射(Electron Backscatter Diffraction,EBSD)技术是解析材料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的关键表征技术,其能提供材料微观尺度下的晶体结构、取向、…
-
别让荷电效应毁了电镜图!非金属/高分子样品的救场指南
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与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因具有…
-
告别 “表面观察”!3D-EBSD 带您探索材料内部晶粒结构与取向演化
电子背散射衍射(Electron Backscatter Diffraction,EBSD)技术提供样品表面的晶体学信息。然而,在研究晶粒结构、三维晶粒尺寸与界面特性,往往还需要从…
-
如何读懂电子衍射(上):从电子衍射基础到三类样品的衍射特征与应用
电子衍射作为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中的核心功能之一,其利用电子的波动性,通过衍射图案分析材料的晶体结构、取向和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