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合成技术:原理、设备与方法全解析

说明:本文华算科技全面介绍了电合成技术,涵盖其定义、原理、设备、电极选择、溶剂与电解质电解池设计及多种电合成方法。重点阐述了不同电解方法的特点与应用,如恒电流、恒电位、成对和脉冲电解等。旨在帮助读者快速掌握电合成的关键知识,为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实用参考。

电合成技术:原理、设备与方法全解析
电合成技术:原理、设备与方法全解析

什么是电合成

电合成(Electrosynthesis)是一种利用外加电势驱动电子在电极电解质界面定向转移,从而诱导分子结构转化的合成策略。其理论基础源于电化学动力学与界面电子结构调控,通过构建电场势垒实现对电子流动路径和能量输入的精确控制。

在该过程中,电子作为反应物替代传统的氧化还原试剂,直接驱动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反应本质体现为界面电荷转移与分子轨道耦合的协同机制,其效率与选择性受电位窗口、电极态密度、电解质组成及双电层结构等因素调控。

电合成技术:原理、设备与方法全解析

1. 电合成的发展历程及其广泛应用中的关键技术创新。DOI: 10.1039/d3cs00511a

电合成技术:原理、设备与方法全解析
电合成技术:原理、设备与方法全解析

电合成的基本原理

仪器设备

电解可采用计时安培法(恒电位控制)计时电位法(恒电流控制)进行,如图1所示。

恒电位电解中,恒电位仪在工作电极(WE)和参比电极(RE)之间施加固定电位,电流在工作电极(WE)和对电极(CE)之间流动。

恒电流控制下,恒电流源可以简单如9V电池或光伏电池板,向电解池提供恒定电流。此时工作电极(WE)的电位可自由浮动,仅需使用两电极系统。

电合成技术:原理、设备与方法全解析

2. a)恒电位电解的三电极配置;(b恒电流电解的双电极配置。WE = 工作电极,CE = 对电极,RE = 参比电极。DOI: 10.1021/acs.chemrev.1c00471

电极

1)工作电极

正确选择工作电极(WE)材料对优化电合成的产物收率和选择性至关重要。

工作电极需满足以下要求:高导电性;宽电位窗口;化学惰性;在不同条件(温度、压力、溶剂)下的物理稳定性;快速的电荷转移速率;背景电流。此外,电极材料应价格低廉且最好无毒。在大多数电合成应用中,工作电极应具有高比表面积以增强传质效率。

2)对电极

对电极(CE)应靠近工作电极(WE)以减小欧姆降,从而确保所施加电位的准确性。在可逆氧化还原反应中,CE通常置于独立的隔室中,以防止竞争反应发生,并避免目标产物被再次氧化或还原。在常规应用中,CE通常由碳或除汞以外的金属制成。

3)参比电极

为精确测量工作电极的电位,需在电解池中引入参比电极。参比电极具有由其组成和反应决定的固定电位。选择参比电极时应考虑电解质溶液的兼容性。理想情况下,参比电极的组成应与电解液相似,但实践中允许存在一定差异。若溶液差异显著,报告电位时需校正液接电位。

水相参比电极:基于H⁺/H₂氧化还原对的参比电极包括普通氢电极(NHE)、标准氢电极SHE)和可逆氢电极(RHESHE由浸入单位活度H3O⁺水溶液(aH3O⁺=1)并通有1 bar氢气(H2)的铂丝组成。

根据定义,SHE的标准电位(E0)为0.00 V。尽管电化学半反应常以SHE为基准进行标定,但实际实验中很少使用SHE,因为维持单位酸度和1 bar H2g)的条件较为困难。相反,由于稳定性和易于制备,/氯化银(Ag/AgCl)参比电极在水相电化学研究中更为常用。

1. 水相参比电极电位。DOI: 10.1021/acs.chemrev.1c00471

电合成技术:原理、设备与方法全解析

非水相参比电极:在有机溶剂中进行实验时,需使用非水参比电极(RE以避免水分污染并减小液接电位。表2列出了常用的非水参比电极,其中最常用的是银银离子电极(Ag/Ag⁺)。

2. 非水参比电极电位。DOI: 10.1021/acs.chemrev.1c00471

电合成技术:原理、设备与方法全解析

溶剂与支持电解质

使用电解质溶液有助于维持电中性、降低溶液电阻,并为反应物向工作电极(WE)的传输提供介质。

选择溶剂电解质体系时需考虑以下因素:1)电解质的结合亲和力或缓冲能力;(2)电解质对双电层结构的影响;(3)与电生中间体可能发生的副反应;(4)溶剂的电位窗口;(5)电解质再结晶的难易程度。

优良的溶剂应具备稳定性、良好的分析物溶解性、高介电常数(以溶解高浓度电解质),并易于纯化和干燥

3. 水相中工作电极的电位窗口。DOI: 10.1021/acs.chemrev.1c00471

电合成技术:原理、设备与方法全解析

电解池设计

在构建电合成电解池前,需在间歇式电解和流动式电解之间进行选择。

对于小规模应用,间歇式电解更为常见,因其所需电解池更易获得。为提高传质效率并缩短反应时间,溶液需充分混合,可通过磁力搅拌或通入惰性气体实现。然而,在工业规模的间歇式电解池中,确保溶液充分混合是一大挑战。

因此,对于大规模反应,流动式反应器因其能提供持续溶液流动而成为有效的传质方式(图3)。无论是间歇式还是流动式反应器,均可采用分隔或非分隔的电解池配置。每种配置各有优缺点,具体选择应基于实验需求。

电合成技术:原理、设备与方法全解析

3. a)双电极分隔式电化学池;(b)三电极分隔式电化学池,隔室由膜分离;(c)双电极非分隔式电化学池;(d)双电极非分隔式电化学池。DOI: 10.1021/acs.chemrev.1c00471

电合成技术:原理、设备与方法全解析
电合成技术:原理、设备与方法全解析

电合成方法

有机化合物的转化可通过恒电流电解、恒电位电解或变电流(脉冲)电解实现。无论采用何种方法,转化可仅发生在工作电极上,或同时在工作电极和对电极上。

当施加阴极电流或电位时,工作电极作为阴极,对电极作为阳极;反之,当施加阳极电流或电位时,则相反。

恒电流与恒电位电解

恒电流电解(CCE)采用两电极配置,通过调节工作电极电位控制电流。反应初期受电子转移动力学控制,随后转为传质控制。电流选择至关重要:过低会延长反应时间,过高可能引发副反应,但可通过加入过充电保护剂避免。电解结束时,工作电极电位会因底物消耗而急剧变化。

恒电位电解(CPE)需三电极配置,电流随底物消耗而衰减。CPE适用于需精确控制电位的复杂反应,而CCE因操作简便更适用于大规模应用。

CPE的一个优点是易于确定转移电子数,而CCE可能因电位波动产生副产物。方法选择取决于所需的机理信息、材料可用性及成本。

例如,研究发现,在电化学控制的聚合反应中,CCECPE更实用,因其可通过TEMPO介导实现阳离子乙烯基聚合的选择性控制。

电合成技术:原理、设备与方法全解析

4. TEMPO介导的阳极聚合机理。DOI: 10.1021/jacs.8b00173

成对电解与脉冲电解

成对电解是一种高效的电合成技术,通过在同一电解池中同时进行阴极和阳极反应最大化能量效率。然而,成对电解的主要缺点是底物在电极间的传质受限。这一问题在顺序还原氧化电解过程中尤为突出,其中生成的高活性、短寿命中间体易发生副反应导致产率下降。

电合成技术:原理、设备与方法全解析

5. 成对电合成的不同模式。(a)平行成对电解;(b)收敛成对电解;(c)发散成对电解;(d)线性成对电解;(e)顺序还原氧化;(f)交流电解。a-dDOI: 10.1002/celc.201901799.e-fDOI: 10.1016/j.coelec.2021.100712

交流(脉冲)电解可通过在单一电极上交替施加还原和氧化电位克服这一缺陷,避免中间体在扩散层内失活。

电合成技术:原理、设备与方法全解析

6. 对称二硫化物交流电解的电流时间响应曲线。 DOI: 10.1002/chem.201904948

电子转移与后续反应

电解方法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目标电合成反应。这些反应可能涉及电子转移过程及后续化学反应。目标产物的生成很少是单步过程,通常包含一系列电化学和化学(步骤生成的中间体。

详细的反应机理可为优化产物收率和选择性提供关键信息。然而,提出明确机理需首先确定后续反应的顺序与性质,并对生成的中间体进行表征。

电合成技术:原理、设备与方法全解析

7底物O的直接单电子还原(左上)和介质电荷转移(左下)生成自由基阴离子中间体RDOI: 10.1021/acs.chemrev.1c00471

【高端测试 找华算】

华算科技是专业的科研解决方案服务商,精于高端测试拥有10余年球差电镜拍摄经验与同步辐射三代光源全球机时,500+博士/博士后团队护航,保质保量!

🏅已助力5️⃣0️⃣0️⃣0️⃣0️⃣➕篇科研成果在Nature&Science正刊及子刊、Angew、AFM、JACS等顶级期刊发表!

👉立即预约,抢占发表先机!

声明: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华算科技旗下资讯学习网站-学术资讯),并附有原文链接,谢谢!
(0)
上一篇 6小时前
下一篇 6小时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