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案例分享-新型L12纳米颗粒强化高熵合金的结构表征

研究背景

 

 

      目前,高/中熵合金(HEAs/MEAs)作为一种新型金属材料引起了材料界的广泛关注。与单FCC HEAs相比,通过在FCC基体中引入共格L12纳米粒子进行沉淀强化有望取得很好的强度和延性协同效果。

      高熵合金中的FCC基体通常由3d过渡金属组成,如FeCrNi、FeCoNi和FeCoCrNi合金。而Cr作为强化元素加入,会使脆性σ相或Laves相在上述高熵合金中更容易形成。另外,三元CoNiCr体系高熵合金在高温和低温下均表现出优异的力学性能。在该体系中,高含量的Co和Ni元素可以通过添加Al和Ti元素显著增强其固有延展性,诱导纳米相的形成。

 

论文工作

 

 

本研究采用传统电弧熔炼法,设计并制备了新型Co51.3Ni19.5Cr19Al6.4Ti3.4Nb0.4 中熵合金。合金液经搅拌后滴铸到铜模具中,然后进行1200℃ 15h固溶处理,再进行时效处理。时效处理后的样品标记为S1。对样品进行了结构、成分、硬度和力学性能测试,讨论了合金的变形和强化机制。

 

表征方法

 

 

本研究采用传统电弧熔炼法,设计并制备了新型Co51.3Ni19.5Cr19Al6.4Ti3.4Nb0.4 中熵合金。合金液经搅拌后滴铸到铜模具中,然后进行1200℃ 15h固溶处理,再进行时效处理。时效处理后的样品标记为S1。对样品进行了结构、成分、硬度和力学性能测试,讨论了合金的变形和强化机制。

TEM案例分享-新型L12纳米颗粒强化高熵合金的结构表征

铸态样品组织为典型枝晶组织,其SEM形貌图如下,EDS成分分析显示枝晶组织相对于枝晶间组织,Co、Cr含量更高,Ni、Ti含量更少。

 

TEM案例分享-新型L12纳米颗粒强化高熵合金的结构表征

时效样品的组织形貌如下图,与铸态不同,时效样品晶粒呈等轴状。图c是明场像,明场下我们很难区分析出相和基体,这是因为两者是共格关系,衍射衬度很接近。这种情况下我们一般会选取析出相的衍射斑点看暗场像,如图b,此时就可以清晰地看到析出相的形貌了。图e/f的选区电子衍射和图g中小图显示的FFT斑点都表明基体与FCC结构吻合,析出相与L12结构吻合,两者呈共格关系。

 

TEM案例分享-新型L12纳米颗粒强化高熵合金的结构表征

对上面的区域做EDS面扫描,可以直观地看到元素分布情况,如下图。显然析出相的Ni、Ti、Al含量高于基体,而Co、Cr含量相对较低。

 

TEM案例分享-新型L12纳米颗粒强化高熵合金的结构表征

在做完力学性能测试之后,发现时效合金取得了不错的强度-延性综合性能,为了分析材料的强化机制,我们往往需要从位错层错等缺陷的尺度(纳米级尺度)下观察分析,如下图,对拉伸断裂后的样品做TEM表征。首先从图a明场像中就可以看到很多(111)面层错和位错缠结。电子衍射图表明该拉伸断裂样品的相组成依然是FCC+L12,较拉伸前没有改变。并且注意到,位错主要集中在软的FCC基体相中,而L12相中的位错较少,这是因为L12超晶格结构具有较高的反相畴界能(~200 mJ/m2),阻碍了位错的成核与滑移。图c和d可以看出层错数量多且相交,形成纳米层错网络,通过所谓的动态Hall-Petch效应提高加工硬化响应。另外,层错的相互作用形成了无法移动的L-C锁,阻碍了位错的滑移,促进位错积累,同时也可成为Frank-Read位错增值源。图e可见变形孪晶,也有助于提高应变强化能力,延缓局部颈缩。

 

TEM案例分享-新型L12纳米颗粒强化高熵合金的结构表征

论文还分析计算了各种强化机制的贡献,此处不再详述。

研究结果

 

 

经过一系列表征与分析,论文得出结论如下:

█ 本研究通过直接铸造和后续热处理,成功制备出具有优秀延展性和高强度组合的新型L12 强化Co51.3Ni19.5Cr19Al6.4Ti3.4Nb0.4中熵合金。

█该中熵合金的微观结构为纳米级L12结构的纳米沉淀(~30 nm)+较软的FCC基体,这使得合金具有优异的拉伸性能,屈服强度为~710 MPa,极限抗拉强度为~1045 MPa,均匀伸长率为~31.3%。

█变形诱导的纳米间距层错网络、纳米孪晶和高密度L-C锁有助于提高加工硬化能力,从而具有优异的拉伸延展性。

更多的实验和数据细节,感兴趣的观众可以阅读论文原文获取哦。

 

 

 

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中材新材料研究院

原文标题:《TEM应用 ||新型L12纳米颗粒强化高熵合金的结构表征》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jUbLVkaf2L2lJUHhJSG_Hw

本转载仅出于分享优质测试干货,旨在传递更多观点,并不代表赞同其全部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中所包含的图片、音频、视频等素材的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0)
上一篇 2小时前
下一篇 1小时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