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结构调控:定义、d带中心理论与应用

说明:本文华算科技主要介绍了电催化中的电子结构调控。首先定义了电子结构调控,包括能带结构态密度等关键参数,并阐述了d带中心理论。接着强调其重要性,如优化吸附能、降低活化能、提高电子转移效率等。最后介绍了实现电子结构调控的方法,包括合金化与掺杂、缺陷工程、应变工程和界面工程等。

电子结构调控:定义、d带中心理论与应用

什么是电子结构调控?

电子结构调控:定义、d带中心理论与应用

电催化的电子结构调控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有目的地改变电催化剂材料中原子的电子排布、能级结构以及电子云密度分布,从而优化其与反应中间体的相互作用,降低反应能垒,最终提升催化性能(活性、选择性、稳定性)。

电子结构调控:定义、d带中心理论与应用

DOI:10.1039/D3TA00156C

具体而言,电子结构涵盖了多个微观层面的关键参数。

1价带、导带的位置和带隙宽度,决定了材料的导电性和电子转移能力。

2密度:描述了在特定能量区间内电子态的数量,尤其是费米能级附近的态密度,直接关系到材料的表面反应活性。

电子结构调控:定义、d带中心理论与应用

DOI:10.1039/C5NR08420B

3d带中:对于过渡金属催化剂,d带中心的能量位置是衡量其与吸附物相互作用强弱的关键描述符。

4)费米能级:电子占据的最高能级,其高低影响着材料得失电子的能力和界面电荷转移的方向。

电子结构调控:定义、d带中心理论与应用

DOI: 10.1039/d2cp05281d

5)功函:电子从材料表面逸出所需的最小能量,与催化剂表面的电子给/受能力相关。

6)原子轨道占据与电荷分布:如过渡金属氧化物中e轨道的填充度、活性位点原子的局部电荷密度等,这些都精细地影响着催化行为。

电子结构调控:定义、d带中心理论与应用

DOI: 10.1021/acs.chemmater.8b03776

电子结构调控:定义、d带中心理论与应用

d带中心理论

电子结构调控:定义、d带中心理论与应用

该理论指出,对于过渡金属催化剂,其d电子能带(态密度分布)的能量中心(d带中心,εd)相对于费米能级的位置,可以很好地预测其与吸附物的成键强度

电子结构调控:定义、d带中心理论与应用

其中,EF是费米能级,nd(ε)d轨道的态密度。

电子结构调控:定义、d带中心理论与应用

DOI: 10.1002/chem.202402725

物理意义:d带中心越靠近费米能级(能量越高),d带中未占据的反键态就越少,当与吸附物成键时,形成的成键态能量更低,反键态能量更高且更多地处于费米能级之上(未被填充),导致更强的化学吸附。反之,d带中心越低,吸附越弱

这一理论成功解释了合金化、应变等策略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电子结构调控:定义、d带中心理论与应用

为什么电子结构调控如此重要?

电子结构调控:定义、d带中心理论与应用

电子结构调控之所以在电催化领域占据核心地位,是因为它直接触及了催化反应的本质。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优化反应中间体的吸附能

这是电子结构调控最核心的作用。根据经典的Sabatier原理一个理想的催化剂对反应中间体的吸附既不能太强(导致中间体中毒无法脱附,阻碍后续反应),也不能太弱(无法有效活化反应物)。这种关系通常用火山图来描述。

电子结构调控的核心目标,就是通过改变活性位点的电子特性,将其在火山图上的位置移动到峰顶或接近峰顶的区域,从而实现最优的催化活性。

电子结构调控:定义、d带中心理论与应用

DOI: 10.1021/acscatal.7b00687

降低反应活化能垒

通过优化吸附能,可以使整个催化循环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路径更加平缓,特别是降低决速步骤的能垒,从而在更低的过电位下驱动反应,提升能量效率。

电子结构调控:定义、d带中心理论与应用

DOI: 10.1016/j.isci.2023.108738

提高电子转移效率

优化的电子结构,如更高的费米能级、更窄的带隙或更丰富的费米能级附近态密度,能够促进电子在催化剂体相以及催化剂与反应物之间的快速转移,这是电催化反应的内在要求。

电子结构调控:定义、d带中心理论与应用

DOI: 10.1016/j.nanoen.2021.106277

调控反应路径与选择性

对于涉及多种产物的复杂反应(如CO₂还原),不同中间体的吸附能可以通过电子结构调控进行差异化改变。这使得催化剂能够优先稳定生成目标产物所需的中间体,抑制副产物的形成路径,从而实现高选择性。

电子结构调控:定义、d带中心理论与应用

DOI: 10.1016/j.apcatb.2020.119014

增强催化剂的稳定性

通过强化活性组分与载体之间的电子相互作用,或形成更稳定的化学键,可以抑制活性位点在苛刻的电化学环境(如强酸、强碱、高电位)下的溶解、团聚或结构退化,从而延长催化剂的使用寿命。

电子结构调控:定义、d带中心理论与应用

DOI: 10.1021/jacs.7b08881

电子结构调控:定义、d带中心理论与应用

如何调控电子结构?

电子结构调控:定义、d带中心理论与应用

合金化与掺杂

通过在主体材料中引入异质原子(金属或非金属),可以产生三种主要效应来调控电子结构。

1)配体效应:异质原子的引入改变了活性位点周围的配位环境,通过轨道杂化直接改变其电子结构。

电子结构调控:定义、d带中心理论与应用

DOI: 10.1021/jacs.2c01153

2)应变效应:异质原子与主体原子尺寸不匹配,会在晶格中引入微观应变,改变原子间距,从而调节电子能带结构。

3)电荷重分布:基于元素间电负性的差异,电子会从电负性较低的原子流向电负性较高的原子,导致活性位点电子密度的增或减。

电子结构调控:定义、d带中心理论与应用

DOI: 10.1002/smll.202205111

缺陷工程

机制:在晶体中人为地引入点缺陷(如氧空位、硫空位)、线缺陷(位错)或面缺陷(晶界),可以打破材料的理想周期性结构。

1)产生不饱和配位点:缺陷处的原子配位不饱和,通常表现出极高的反应活性。

电子结构调控:定义、d带中心理论与应用

DOI: 10.1002/tcr.202200070

2)局域电子态重塑:缺陷的形成会伴随着其周围原子的电荷重新分布和晶格弛豫,从而在带隙中引入新的缺陷能级,或改变原有能带的结构。

电子结构调控:定义、d带中心理论与应用

DOI: 10.1002/anie.201810199

应变工程

机制:通过施加晶格应变(拉伸或压缩)来直接改变催化剂的原子间距,从而调节原子轨道的交叠程度和电子能带结构。

实现方式:主要通过构建核壳结构、在晶格失配的基底上外延生长薄膜,或利用缺陷引发的局部晶格畸变来实现

电子结构调控:定义、d带中心理论与应用

DOI: 10.1021/acs.cgd.1c00377

对应关系:对于晚期过渡金属,施加压缩应变会增强d-d轨道交叠,使d能带变宽、d带中心下移,从而减弱吸附;而施加拉伸应变则效果相反,d带中心上移,增强吸附。通过应变工程,可以精确地微调d带中心,以达到最佳吸附强度。

电子结构调控:定义、d带中心理论与应用

DOI: 10.1002/adma.201807001

界面工程

机制:构建由两种或多种不同材料组成的异质界面,利用界面处的强电子耦合效应来调控电子结构。

电子结构调控:定义、d带中心理论与应用

DOI:10.1039/D2TA04833G

电荷转移:当两种功函数不同的材料接触时,为使费米能级对齐,电子会自发地从功函数较低的材料流向功函数较高的材料,直至形成统一的费米能级。这会在界面区域形成一个内建电场,显著改变界面两侧材料的电子密度和能带弯曲

华算科技是专业的科研解决方案服务商,精于高端测试拥有10余年球差电镜拍摄经验与同步辐射三代光源全球机时,500+博士/博士后团队护航,保质保量!

🏅已助力5️⃣0️⃣0️⃣0️⃣0️⃣➕篇科研成果在Nature&Science正刊及子刊、Angew、AFM、JACS等顶级期刊发表!

👉立即预约,抢占发表先机!

声明: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华算科技旗下资讯学习网站-学术资讯),并附有原文链接,谢谢!
(0)
上一篇 7小时前
下一篇 2025年8月5日 下午7:5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