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本文华算科技旨在为科研人员提供一份关于电催化领域的结构化概述。文章将系统阐述电催化的核心定义,深入探讨其在能源与环境等关键领域的广泛应用,并对其多维度的分类方法进行梳理。


什么是电催化?


电催化(Electrocatalysis)是电化学与催化科学交叉形成的一个前沿领域,其核心是研究如何利用催化剂在电极表面加速电化学反应的速率,并引导反应朝特定方向进行。
传统的化学催化通常依赖于热能来驱动反应,而电催化则通过施加电势(电压)作为反应的驱动力,这使得反应条件更为温和,并且可以通过调控电势来精确控制反应的速率和产物选择性。

DOI:10.1038/s41467-021-26124-y
一个典型的电催化系统包含几个基本要素:电催化剂(通常附着在导电基底上,构成工作电极)、反应物、电解质以及对电极。
当外加电压施加于电极上时,电子在电极与反应物之间发生转移,而电催化剂的关键作用就是为这一电子转移过程提供一个低能量壁垒的路径,即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没有高效的电催化剂,许多重要的电化学反应,如水的分解,其速率会非常缓慢,几乎不具实际应用价值。
电催化的本质在于电极/电解质界面上发生的复杂物理化学过程。催化剂的电子结构、表面原子排布、形貌以及与反应物分子的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其催化性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活性(Activity)、选择性(Selectivity)和稳定性(Stability)。
高活性意味着在较低的过电位(驱动反应所需的额外电压)下实现高电流密度;高选择性指催化剂能高效地将反应物转化为目标产物;而高稳定性则确保催化剂在长期运行中保持性能不衰减。
因此,电催化科学的核心任务就是设计和开发兼具“三高”性能的新型催化材料。


电催化的类型


随着研究的深入,电催化领域形成了多样化的分类体系。从不同维度对电催化进行分类,有助于系统地理解和设计催化剂。一种综合性的多维度分类方法更能全面地反映该领域的广度和深度。
析氢/析氧反应 (HER/OER):主要应用于电解水和可充电金属–空气电池。

DOI:10.1038/s41467-023-40011-8
氧还原反应(ORR) :燃料电池和金属–空气电池的关键阴极反应。
二氧化碳还原反应(CO2RR) :专注于将CO₂转化为化学品和燃料。

DOI:10.1038/s41467-021-26124-y
氮还原反应(NRR) :旨在常温常压下将氮气电催化合成为氨,是传统哈伯–博施法的潜在替代技术。
贵金属催化剂:以铂(Pt)、铱(Ir)、钌(Ru)等为代表,通常具有最高的催化活性,但价格昂贵、储量稀少。
非贵金属催化剂:包括过渡金属及其氧化物、硫化物、磷化物、氮化物等。这类材料成本低廉、来源广泛,是当前研究的重点方向。
碳基材料:如石墨烯、碳纳米管、多孔碳等,它们或自身具有一定催化活性,或作为优良的载体负载活性组分,以提高其分散度和导电性。
单原子催化剂(Single-Atom Catalysts, SACs) :这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将金属原子以单个原子的形式分散在载体上,实现了原子利用率的最大化,并展现出独特的催化性能。

DOI:10.1038/s41467-018-07850-2
纳米颗粒(Nanoparticles):通过调控尺寸、形貌和晶面,可以优化其催化性能。
二维材料(2D Materials):如过渡金属硫化物(TMDs)、MXene等,具有超大的比表面积和独特的电子结构。
三维多孔结构(3D Porous Architectures):如纳米阵列、多孔骨架等,有利于反应物的扩散和产物的传出,能提供更丰富的活性位点。


小结


电催化作为一门连接基础科学与前沿应用的交叉学科,其核心是通过设计先进的催化材料,在电能驱动下实现高效、精准的化学物质与能量转化。
它不仅是发展燃料电池、电解水制氢等清洁能源技术的基石,也是实现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环境污染物治理等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
未来,电催化领域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存,开发更低成本、更高活性和稳定性的催化剂,并深入理解动态工作条件下的催化机理,将是推动该领域从实验室走向大规模工业应用的核心驱动力。
【做计算 找华算】
🏅 华算科技提供专业的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生物模拟、量子化学、机器学习、有限元仿真等代算服务。
🎯500+博士团队护航,累计助力5️⃣0️⃣0️⃣0️⃣0️⃣➕篇科研成果,计算数据已发表在Nature & Science正刊及大子刊、JACS、Angew、PNAS、AM系列等国际顶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