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案例分享:冷轧+深低温高压扭转制备200℃稳定的65纳米等轴铝

1. 简介

由于纯铝(Al)的低熔点和高层错能,将其晶粒细化至纳米尺度极具挑战性。

本研究通过冷轧与深低温高压扭转相结合的塑性变形工艺,成功制备出平均晶粒尺寸为65 nm的等轴纳米晶纯铝。晶粒取向统计和高分辨透射电镜观察表明,大多数晶界为大角度晶界,其中存在大量低Σ晶界,表明发生了晶界弛豫现象。得益于晶界弛豫,等轴纳米晶铝表现出高强度(硬度达840 MPa)和优异的热稳定性(稳定温度高达200℃)。

TEM案例分享:冷轧+深低温高压扭转制备200℃稳定的65纳米等轴铝

2. 文章亮点

1. 两步塑性变形法制备纳米晶铝
通过冷轧(CR)结合深低温高压扭转(HPT)的复合工艺,成功制备出平均晶粒尺寸为65 nm的等轴纳米晶纯铝,突破了纯铝因低熔点和高层错能难以细化的技术瓶颈。

2. 晶界弛豫提升性能
发现高压扭转过程中晶界发生弛豫,形成大量低Σ晶界(如∑3、∑17),显著提高了材料强度(硬度达840 MPa)和热稳定性(稳定至200℃),远超传统塑性变形法制备的铝材。

3. 变形机制创新与临界尺寸突破
在65 nm晶粒尺寸下激活了变形孪生,突破了纯铝高堆垛层错能对部分位错运动的限制,揭示了高压和低温协同作用对变形机制的调控效应。

3. 研究背景

将金属晶粒细化至纳米尺度可显著提升其强度和硬度。然而,高密度晶界(GBs)的引入会降低纳米晶金属的稳定性,这成为通过塑性变形制备纳米晶金属的主要瓶颈。对于纯金属而言,由于缺乏溶质或析出相的钉扎作用,其晶界在热或机械刺激下更易迁移,纳米尺度的不稳定性尤为显著。一般而言,纳米晶纯金属的表观晶粒粗化温度与其熔点成正比。低熔点意味着更低的晶粒粗化温度,因此纯铝(Al)因其低熔点及相应的低回复再结晶温度,被认为难以通过塑性变形制备纳米晶——其晶界迁移温度远低于铜(Cu)和镍(Ni)等金属。通过剧烈塑性变形技术(如动态塑性变形、冷轧和等通道转角挤压)获得的纯铝平均稳态晶粒尺寸通常在0.2 μm至10 μm范围内,远大于铜和镍的晶粒尺寸。

近期,Xu W等报道了通过表面机械研磨处理制备的纳米层状铝,其平均层间距为68 nm,其中存在大量低角度晶界。这些晶界的过剩能仅为高角度晶界的一半,被认为是实现小晶粒尺寸(硬度达780 MPa)的关键。这表明降低晶界能可稳定纳米晶,并更容易获得更小的晶粒。当铜的晶粒尺寸低于约70 nm的临界值时,由于塑性变形中部分位错的激活引发晶界自主弛豫,其晶界能会降低,从而显著提升纳米晶的热稳定性和机械稳定性。然而,纯铝的高层错能(104-142 mJ/m²)抑制了孪晶和堆垛层错的产生,此类晶界弛豫能否在纯铝中实现尚不明确。尽管在10-30 nm的纳米晶铝中已观察到变形孪晶,但通过常规剧烈塑性变形方法难以实现如此小的晶粒尺寸。

本研究通过冷轧(CR)结合深低温高压扭转(HPT)的塑性变形工艺,成功制备出晶界弛豫的65 nm纯铝。该纳米晶铝表现出840 MPa的高硬度和高达200℃的优异热稳定性,超过了纯铝的再结晶温度(150℃)。

4. 图文解析

TEM案例分享:冷轧+深低温高压扭转制备200℃稳定的65纳米等轴铝
图1. (a) CR样品ND-RD平面的微观结构,晶粒尺寸标记为。(b) ND-TD平面的微观结构,晶粒尺寸标记为。(c) 对应的晶粒尺寸分布。(d) 层状结构的高分辨透明电镜图像。(e) 图(d)区域的选择区域电子衍射图,衍射斑点”1″和”2″在插图中放大显示。(f) 低角度晶界的高分辨透明电镜图像。(g) CR样品的反极图(IPF)映射。(h) CR样品的晶界取向差分布。RD表示轧制方向。
TEM案例分享:冷轧+深低温高压扭转制备200℃稳定的65纳米等轴铝
图2. (a) HPT样品的明场透射电镜图像。(b) HPT样品的IPF映射。(c) 从取向映射数据获得的晶界取向差分布。(d) 高角度晶界(∑17)的高分辨透明电镜图像及选择区域电子衍射图。(e) 纳米晶铝中变形孪晶(∑3)的高分辨透明电镜图像。
TEM案例分享:冷轧+深低温高压扭转制备200℃稳定的65纳米等轴铝
图3. 不同塑性变形方法制备的铝的维氏硬度与稳态晶粒尺寸关系图。文献中表面机械研磨处理[10]、动态塑性变形[7]、冷轧[8]的数据一并列出。红线为本研究中的Hall-Petch关系拟合线。
TEM案例分享:冷轧+深低温高压扭转制备200℃稳定的65纳米等轴铝
图4. (a) HPT样品在200℃退火30分钟后的典型透射电镜图像。(b) CR样品在150℃退火30分钟后的扫描电镜图像。

5. 文章结论

通过冷轧(CR)结合深低温高压扭转(HPT)的两步塑性变形工艺,成功制备出平均晶粒尺寸为65 nm、具有高密度弛豫晶界的等轴纳米晶纯铝。该纳米晶铝表现出840 MPa的高硬度和高达200℃的优异热稳定性。

晶界弛豫是性能提升的关键机制:高压扭转过程中,低Σ晶界(如∑3、∑17)的形成显著降低了晶界过剩能,从而抑制了晶界迁移。尽管纯铝的高层错能通常抑制变形孪生,但在65 nm晶粒尺寸和高压协同作用下,仍观察到变形孪晶的激活,这促进了晶界弛豫的发生。热稳定性测试表明,HPT样品在200℃退火后晶粒仅轻微粗化至100 nm,而CR样品在150℃退火后晶粒迅速长大至微米级,进一步证实了弛豫晶界对稳定性的贡献。

本研究为制备高热稳定性纳米晶纯金属提供了新思路,即通过复合塑性变形诱导晶界弛豫,突破传统纯铝晶粒细化的极限。


全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scriptamat.2021.114054

 

 

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科学拾光

原文标题:《TEM应用 || 定向能量沉积(DED)Ti6Al4V钛合金》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Oko4jyOSE-pG2HRcQankjA

本转载仅出于分享优质测试干货,旨在传递更多观点,并不代表赞同其全部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中所包含的图片、音频、视频等素材的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0)
上一篇 2小时前
下一篇 2小时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