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TEM分为普通的TEM和用于精细结构成像的STEM,所以球差电镜根据其校正器的安装位置和功能模式,主要分为AC-TEM 和AC-STEM以下两类:
AC-TEM主要应用于图像模式,此时影响成像分辨率的主要因素是物镜的球差;球差校正装置安装在物镜位置,通过调整校正器的参数,实现高分辨率成像。AC-STEM则应用于STEM(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的模式,此时影响分辨率的主要因素是聚光镜的球差;球差校正装置会安装在聚光镜位置,同样通过调整校正器的参数,提高成像分辨率。此外,还有双球差校正器TEM,即在同一台TEM中同时安装聚光镜和物镜的球差校正器,以进一步提高成像质量。

双球差校正器电镜同时配备物镜和聚光镜校正器,可灵活切换成像模式,支持更复杂的原位实验(如加热、拉伸等)。
成像原理与球差校正技术
球面像差的成因
球差电镜的成像原理与传统TEM相似,但引入了球差校正装置。电子束从电子枪发射后,经过电磁透镜聚焦到样品上。在样品中,电子与原子相互作用,产生散射电子。这些散射电子经过物镜、中间镜和投影镜的放大后,形成最终的图像。球差校正装置通过精确调制电子束,抵消球面像差的影响,从而提高图像的分辨率。传统TEM的分辨率受限于公式 0.43 × Cs^(1/4) × λ^(3/4)(Cs为球差系数,λ为电子波长)。电磁透镜的球差源于其边缘区域对电子的偏折作用强于中心区域,导致离轴电子与近轴电子无法聚焦于同一平面,形成弥散斑,限制分辨率(传统TEM分辨率约为1-2 Å)。
校正技术
通过引入多极磁透镜(如六极或四极校正器),产生与主透镜相反的像差,抵消球差效应。例如:
硬件校正:在物镜或聚光镜附近安装动态调节的校正器,实时优化电子束路径。
软件辅助:结合自适应算法和电子全息术,精确测量并调整校正参数。
分辨率突破
相比传统TEM,由于AC-TEM有效削减了像差,AC-TEM分辨率显著提高。传统TEM、STEM的分辨率在纳米、亚纳米级,而AC-TEM和AC-STEM的分辨率则能够达到埃级和亚埃级别!分辨率的提高意味着能够对材料进行更精细更准确的结构表征。电镜分辨率可达0.5 Å以下,甚至达到0.06 nm,能够直接观测单原子层结构,如石墨烯中的碳原子空位。
低电压成像
80 kV加速电压下仍保持高分辨率,减少对生物样品或二维材料的损伤。

与其他电镜技术的对比

应用领域
材料科学
纳米材料:观察纳米颗粒形貌、晶界缺陷。
催化剂:揭示活性位点的原子排布,为高效催化剂设计提供助力。
能源材料:分析锂电池电极的锂离子迁移路径,优化电池寿命。
生物医学
冷冻电镜技术:结合球差校正,解析病毒蛋白复合体近原子结构(例如果蝇Dicer-2蛋白复合物研究)。
细胞超微结构:观察线粒体、髓鞘等亚细胞器,推动疾病机制研究。
半导体与器件
缺陷分析:定位芯片中的原子级缺陷,提升器件性能
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中材新材料
原文标题:《球差电镜的原理》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BlJB-Gb74AAcihUdAqm7BQ
本转载仅出于分享优质测试干货,旨在传递更多观点,并不代表赞同其全部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中所包含的图片、音频、视频等素材的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