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杰青/长江」夏定国,最新Nature Materials丨低电压O–O氧还原非晶Li–V–O–F四面体正极

锂离子电池需求激增亟需开发高性能正极材料。然而既往研究主要聚焦于金属原子八面体配位构成的有序层状晶体正极,忽略了其他结构或配位形式可能具备更优性能的材料。

2025年7月22日,北京大学夏定国在国际知名期刊Nature Materials上发表题为《An amorphous Li–V–O–F cathode with tetrahedral coordination and O–O formal redox at low voltage》的研究论文,Kun Zhang为论文第一作者,夏定国为论文通讯作者。

北大「杰青/长江」夏定国,最新Nature Materials丨低电压O–O氧还原非晶Li–V–O–F四面体正极

作者通过X射线衍射、共振非弹性X射线散射和X射线吸收近边谱实验,对具有四面体配位的非晶态锂钒氧氟正极(a-LVOF)进行解析,在4.1 V中等电压下首次阐明不依赖传统八面体Li-O-Li构型的O-O形式氧化还原机制。

电化学诱导非晶化过程促使材料形成随机分布的VO4单元与散射状悬空氧键,从而促进O-O键形成。该材料同时展现出230 mAh g−1的高比容量。

此文章揭示了非晶化正极材料中低电压O-O形式氧化还原机制的新路径。

北大「杰青/长江」夏定国,最新Nature Materials丨低电压O–O氧还原非晶Li–V–O–F四面体正极

图1:电化学与结构演化。(a)首次及第二次充放电曲线F2样品首次充电(CH1)仅提供40 mAh g-1容量,放电出现两个平台(DH1/DH2);第二次循环曲线呈斜坡状,表明材料已非晶化。(b)XRD:首次循环后C2/c晶体衍射峰消失,证实结构由晶态转变为非晶态/岩盐混合相。(c)EXAFS R空间谱:1.2 Å处峰对应VO4四面体V–O键,非晶化后仍保持;1.68 Å新峰指示VO6八面体生成。(d)PDF:2C 4.8 V样品出现1.3–1.5 Å新短键,预示O–O二聚体形成;1.73 Å峰对应V–O四面体键,峰位左移反映键长缩短。

北大「杰青/长江」夏定国,最新Nature Materials丨低电压O–O氧还原非晶Li–V–O–F四面体正极
图2:电荷补偿机制。(a)标记七个关键状态(i–vii)用于后续谱学追踪。(b)O K-edge XANES:529.5 eV及531.3 eV峰为V–O杂化态;V L边随氧化还原低能移动,指示V价态变化。(c)面积比(Area 1/Area 2):充电时比值上升,表明O参与氧化并生成空穴态。(d)V L3/L2边位置:循环过程中持续低能偏移,证实V被还原并与O氧化耦合。
北大「杰青/长江」夏定国,最新Nature Materials丨低电压O–O氧还原非晶Li–V–O–F四面体正极
图3:RIXS揭示O–O可逆氧化还原。(a–c)二维RIXS图:首次循环未见O–O特征;第二次充电(2C 4.8 V)出现529.8–532.1 eV激发/523.7 eV发射的O–O指纹峰;放电(2D 2.0 V)该特征消失,证明可逆。(d)530.8 eV激发下的RIXS切片:进一步确认O–O过氧物种的存在与可逆性。
北大「杰青/长江」夏定国,最新Nature Materials丨低电压O–O氧还原非晶Li–V–O–F四面体正极
图4:AIMD模拟非晶化与O–O二聚体。(a,b)非晶模型a1、a2:经1000 K→300 K退火后呈现随机取向的VO4四面体,无长程有序。(c)晶态c-LVOF:退火后仍保持C2/c晶格。(d–f)模拟O PDF:a1、a2出现1.4–1.6 Å的O–O峰(箭头),对应二聚体;c-LVOF无此短键。(g,h)示意图:晶态中O孤对电子受限于骨架难以成键;非晶态结构自由度大,易形成稳定O–O二聚体。
北大「杰青/长江」夏定国,最新Nature Materials丨低电压O–O氧还原非晶Li–V–O–F四面体正极
图5:电化学性能评估。(a)不同扫速CV:氧化/还原峰A/A′对应V氧化还原。(b)ln i vs ln v拟合:b≈1.04/0.86,表明以表面赝电容行为为主。(c)200 mA g-1循环:激活后提供230 mAh g-1,100圈稳定;放电至1.5 V容量超300 mAh g-1。(d)DEMS:CH1与CH3阶段几乎无O2析出,仅微量CO2,证实氧氧化还原稳定性。(e)平均电压:100圈循环内保持平稳,无明显衰减。
综上,作者设计了一种非晶Li–V–O–F正极(a-LVOF),揭示其可在4.1 V低电压下通过四面体骨架实现可逆O–O氧化还原,获得230 mAh g-1高容量与优异循环稳定性。
该发现突破了传统晶态层状正极依赖八面体配位的局限,为开发低成本、高能量密度、长寿命的锂离子电池提供了新的材料体系和设计思路。

Zhang, K., Yang, T., Chen, T. et al. An amorphous Li–V–O–F cathode with tetrahedral coordination and O–O formal redox at low voltage. Nat. Mater. (2025). https://doi.org/10.1038/s41563-025-02293-9

声明: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华算科技旗下资讯学习网站-学术资讯),并附有原文链接,谢谢!
(0)
上一篇 6天前
下一篇 3天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