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学科
-
解耦与协同:理解催化中热力学平衡与动力学速率的钥匙
说明:催化研究中,热力学以ΔG和K衡量反应可能性与平衡,动力学用活化能和Arrhenius公式表征反应速率,催化剂不改变热力学平衡却能降低活化能加速反应。 二者在研究维度等方面存在…
-
N₂还原自由能台阶图中的d带中心调控与配位微环境设计解决方案
自由能台阶图(Free Energy Profile Diagrams)是理解反应机理、评估催化剂性能和优化反应路径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N₂还原自由能台阶图的构建…
-
ORR自由能台阶图构建逻辑、中间体解析与催化剂设计调控
ORR(氧还原反应)自由能台阶图是电催化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它通过直观展示反应路径中各步骤的能量变化,帮助研究人员识别决速步骤(RDS)并优化催化剂性能。 本文将从ORR自由能台…
-
离子液体:面向锂电池、CO₂捕集、生物质转化的功能化介质设计指南
离子液体(ILs)作为一类液态的有机盐,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广泛的可调节性,在多个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离子液体究竟有哪些特殊性质?如何能够满足不同应用的需求? 什么是离子…
-
理论计算解析热导率:DFT-BTE与分子动力学方法
热导率(thermal conductivity)是描述材料传热能力的物理量,表示单位温度梯度下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传递的热量,常用符号κ表示,单位为W·m⁻¹·K⁻¹。它反映了…
-
深度解析双原子催化剂:基础、机制、表征与活性起源
说明:本文从双原子催化剂的基本概念出发,深入解析其作用机理,并详细介绍双原子催化剂的表征策略,揭示其催化活性背后的奥秘。 PART.01 双原子催化剂是什么? 双原子催化剂是一类具…
-
如何构建石墨烯纳米带模型
构建石墨烯纳米带模型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涉及材料科学、电子学、计算模拟等多个领域。石墨烯纳米带(Graphene Nanoribbons, GNRs)是石墨烯的准一维结构,具有…
-
如何区分“吸附能”与“结合能”及其材料科学应用
本文详细介绍了吸附能与结合能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及其在材料科学和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吸附能描述了吸附质与基底表面的相互作用强度,其计算依赖于表面模型(如DFT中的slab模型),…
-
DFT如何确定反应活性位点?
总结:本文系统地阐述了密度泛函理论(DFT)如何通过吸附能、反应路径能垒、电荷分布分析(差分电荷密度与Bader电荷)及电子结构指标(d带中心和态密度)确定单原子催化和电催化体系中…
-
光催化与电催化CO₂还原的全景解析
说明:本文主要介绍了生物转化、热催化、光 / 电催化等技术用于CO2转化的情况。重点阐述光/电催化CO2还原原理,包括光催化的能带理论、反应步骤,以及电催化的优势、反应过程和产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