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文章案例分享-原位透射电镜揭示范德华晶体MoO3向Mo的直接一步还原

 

TEM文章案例分享-原位透射电镜揭示范德华晶体MoO3向Mo的直接一步还原

特别声明

HEREBY CERTIFY

TEM文章案例分享-原位透射电镜揭示范德华晶体MoO3向Mo的直接一步还原

 

本文由刘尊宇原创撰写,意在分享电镜领域相关知识。但学识有限,难免有所疏漏与错误之处,望读者批判性阅读,亦求批评指正。

 

为节省大家处理数据时间,以及保证分析的专业性。团队提供代分析服。

 

TEM文章案例分享-原位透射电镜揭示范德华晶体MoO3向Mo的直接一步还原

TEM文章案例分享-原位透射电镜揭示范德华晶体MoO3向Mo的直接一步还原

 

这篇文章通过原位环境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技术,揭示了钼氧化物(MoO₃)在高温高真空条件下直接还原为金属钼(Mo)的过程,跳过了传统认识中的中间相,如MoO₂和Mo₄O₁₁。研究发现,MoO₃的表面成核大约发生在800°C时,并在900°C时完成转变。

 

分子动力学(MD)和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表明,这一意外的相变过程与MoO₃的范德华(vdW)层状结构密切相关。MoO₃的层状结构降低了氧的结合能和吉布斯自由能(ΔG),使得在高温高真空下氧的脱附变得更加容易,从而加速了向金属相的还原过程。

 

TEM文章案例分享-原位透射电镜揭示范德华晶体MoO3向Mo的直接一步还原

TEM文章案例分享-原位透射电镜揭示范德华晶体MoO3向Mo的直接一步还原

 

 

TEM文章案例分享-原位透射电镜揭示范德华晶体MoO3向Mo的直接一步还原

1

TEM文章案例分享-原位透射电镜揭示范德华晶体MoO3向Mo的直接一步还原

图一展示了本研究的核心发现及其与以往工作的差异。(a) 以往原位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普遍认为,三氧化钼(MoO₃)的还原过程通常停留在二氧化钼(MoO₂)阶段,途径包括直接转化(MoO₃ → MoO₂)或经由亚稳相Mo₄O₁₁的两步转化(MoO₃ → Mo₄O₁₁ → MoO₂)。

(b) 本研究则首次揭示出一种非常规路径:在高真空和高温条件下,MoO₃可以一步直接还原为金属钼(Mo),完全绕过传统认知中的中间相MoO₂与Mo₄O₁₁。

该结果归因于MoO₃层状结构中较弱的范德华作用,导致氧脱附能垒显著降低,从而在800–900 °C下即可发生快速相变。相比之下,MoO₂表现出显著的热稳定性,即使在相同条件下也仅有表面少量析出金属Mo。

 

2

TEM文章案例分享-原位透射电镜揭示范德华晶体MoO3向Mo的直接一步还原
TEM文章案例分享-原位透射电镜揭示范德华晶体MoO3向Mo的直接一步还原

图二展示了 MoO₃ 在真空及加热条件下的结构演变过程。首先,低倍 TEM 显示 MoO₃ 呈纳米棒形貌,高分辨 TEM 与 FFT 分析证实其为正交晶体且结晶度高(a–c)。选区电子衍射(SAED)进一步确认其单晶特性(d)。

在电子束照射下,MoO₃ 极为敏感,仅 1 s 即出现由 MoO₃ 向金属 Mo 的直接转变,并在持续照射 444.6 s 后稳定保持 Mo 晶相(e,f)。随后,在 300 °C 真空加热条件下,MoO₃ 表现出明显的结构变化:低倍 TEM 显示局部区域变薄并出现对比增强,SAED 和 HRTEM 证明形成了结晶性 Mo,相应结构在持续加热至 131 s 后更加清晰(g–i)。

该结果表明,MoO₃ 可在电子束或真空加热条件下直接还原为金属 Mo,而非经由 MoO₂ 等常见中间相,揭示了一条新的单步还原路径。

 

TEM文章案例分享-原位透射电镜揭示范德华晶体MoO3向Mo的直接一步还原

3

TEM文章案例分享-原位透射电镜揭示范德华晶体MoO3向Mo的直接一步还原

图三展示了在高真空和高温条件下,MoO₃部分析出Mo颗粒的过程。通过一系列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能谱分析,研究表明,MoO₃在700°C至900°C加热下发生了结构变化。在700°C时,MoO₃保持其原有的结构,但在800°C时,表面开始析出金属Mo颗粒,且颗粒具有良好的晶体结构。

此时,能谱和高角环形暗场(HAADF)成像表明,这些颗粒为金属Mo。进一步升温至900°C后,MoO₃完全还原为金属Mo,形成的颗粒尺寸略有减小,且具有单晶结构。  研究结果表明,MoO₃的还原过程呈现出独特的行为,直接从MoO₃转化为金属Mo,跳过了通常的MoO₂中间态。

这一转变受到温度和真空环境的影响,具体机制是MoO₃的层状结构在高温和高真空下,弱的范德华力使氧原子容易脱离,从而实现了直接还原。相比之下,MoO₂的还原过程较为缓慢,只有在更高温度下才能部分析出金属Mo颗粒。

 

4

TEM文章案例分享-原位透射电镜揭示范德华晶体MoO3向Mo的直接一步还原
TEM文章案例分享-原位透射电镜揭示范德华晶体MoO3向Mo的直接一步还原

图4展示了MoO₂在高真空下不同温度退火过程中的结构演变。首先,在500 °C下原位观察(a–d),随着加热时间增加,MoO₂由完整晶体逐渐出现不规则颗粒;其IFFT图(e–h)进一步证实了结构局部失序。

随后,在更高温度下退火(i–l),600 °C时形成部分金属Mo并伴随轻微非晶化,700 °C出现高度结晶的Mo颗粒,而在800 °C时部分区域重新转为非晶状态,表明过热易导致结构不稳定。至900 °C时,MoO₂表面析出更多结晶Mo纳米颗粒,但主体仍保持单晶特征。

对应的IFFT图(m–p)清晰揭示了由晶格有序到失序再回到结晶的转变过程。整体而言,MoO₂在真空退火中的还原动力学明显慢于MoO₃,仅在高温下表现出有限的金属Mo生成,凸显其更高的结构稳定性。

 

TEM文章案例分享-原位透射电镜揭示范德华晶体MoO3向Mo的直接一步还原

5

TEM文章案例分享-原位透射电镜揭示范德华晶体MoO3向Mo的直接一步还原

图5:比较MoO₃与MoO₂经900 °C真空退火后的形貌与原子模拟。实测TEM/HRTEM显示MoO₃在≈800–900 °C表面优先形成并最终完全转变为金属Mo纳米粒子,MoO₂则基本稳定仅局部析出Mo。大尺度MD/DFT表明:层间(vdW)氧位结合能最低、迁移性和MSD更高,先从层间脱附导致层间距波动并触发O₂脱离,降低ΔG促进直接还原;持续清除脱附氧会加速碎裂。DFT相图给出O/Mo体系的相边界,支持实验观测。

 

TEM文章案例分享-原位透射电镜揭示范德华晶体MoO3向Mo的直接一步还原

TEM文章案例分享-原位透射电镜揭示范德华晶体MoO3向Mo的直接一步还原

 

 

在高真空和高温条件下,MoO₃的直接还原为金属Mo的过程绕过了传统的中间相,如MoO₂或Mo₄O₁₁。实验表明,MoO₃在800°C时开始在其表面上成核,并在900°C时完成还原。低于800°C时,MoO₃仅发生了烧结和团聚现象,而没有发生相变。

 

相比之下,MoO₂在电子束辐照下表现出显著的结构稳定性,且即使在900°C的高温和真空条件下,其去氧化速率也远远低于MoO₃,未能完全还原为金属Mo。这种现象归因于MoO₃的独特层状正交结构,其[010]方向的范德华力较弱,在电子束辐照和高温条件下容易发生热不稳定,促使氧原子的脱附和还原过程。

 

分子动力学模拟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表明,在高温和高真空的协同作用下,MoO₃的氧脱附自由能(ΔG)显著降低,推动了直接还原过程。此外,MoO₃的层状结构使其氧原子更容易从范德华层中脱附,从而在外部刺激下迅速转变为金属态。

 

参考文献

 

https://doi.org/10.1021/acs.nanolett.5c03929

 

 

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刘尊宇在路上

原文标题:《Nano Lett. | 原位透射电镜揭示范德华晶体MoO3向Mo的直接一步还原》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4k_X-qrFvnQ4z3CLca-8Cw

本转载仅出于分享优质测试干货,旨在传递更多观点,并不代表赞同其全部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中所包含的图片、音频、视频等素材的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0)
上一篇 5小时前
下一篇 4小时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