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特性全解析:本征、N型与P型半导体的载流子与能带结构

本文系统介绍了半导体的基本定义与特性,包括其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导电性能以及热敏、光敏和掺杂特性。重点分析了本征半导体、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的载流子特性、能带结构及电导率差异

本征半导体的载流子由本征激发产生,电子与空穴浓度相等;N型半导体的多数载流子为自由电子,由五价杂质提供;P型半导体的多数载流子为空穴,由三价杂质提供。文章还对比了三者在能带结构、费米能级位置和导电性能上的区别,并探讨了温度对半导体电导率的影响。这些基础知识为理解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奠定了重要基础。

半导体的定义与特性

半导体是一类具有特殊电学性质的材料,其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能带理论的角度来看,导体的导带与价带存在部分重叠,电子可以自由移动,因此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绝缘体的价带与导带之间存在较大的禁带宽度,在常温下电子难以从价带跃迁到导带,所以导电性能极差;而半导体的禁带宽度相对较小,在一定条件下,电子能够获得足够的能量跨越禁带进入导带,从而表现出一定的导电能力。

半导体具有一些独特的特性,这些特性使其在现代电子技术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热敏特性:半导体的电阻率对温度变化十分敏感。当温度升高时,半导体内部的电子获得更多的能量,更容易挣脱共价键的束缚成为自由电子,同时产生更多的空穴,载流子浓度增加,导致电阻率降低,导电能力增强。

反之,温度降低时,载流子浓度减少,电阻率升高,导电能力减弱。利用这一特性,半导体可用于制作热敏电阻等温度传感器,广泛应用于温度测量、控制与补偿等领域。

光敏特性:部分半导体在受到光照时,光子的能量被半导体吸收,使得电子从价带跃迁到导带,产生额外的电子空穴对,从而显著增加载流子浓度,降低电阻率,导电能力增强;当光照消失时,载流子复合,导电能力又恢复到原来状态。

基于此,半导体被用于制造光电二极管、光电三极管和光敏电阻等光电器件,在光通信、光探测、自动控制等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 

掺杂特性:在纯净的半导体中掺入极少量的特定杂质元素,可以显著改变其导电性能。通过控制掺杂的种类和浓度,能够精确调节半导体的电学性质,这是制造各种半导体器件的基础。

例如,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五价杂质元素(如磷、砷、锑等)可形成N型半导体,掺入三价杂质元素(如硼、铝、镓等)可形成P型半导体,N型和P型半导体的组合构成了众多半导体器件的核心结构,如二极管、晶体管等。 

半导体特性全解析:本征、N型与P型半导体的载流子与能带结构

本征半导体

本征半导体,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是指那种处于完全纯净状态、具备规整晶体结构的半导体,其内部原子构成极为纯粹,不掺杂任何杂质原子。在本征半导体的微观世界里,原子遵循着特定的规则,在三维空间中进行周期性的有序排列,进而形成了长程有序、高度规则的晶格结构。

就拿常见的硅(Si这种典型的本征半导体材料来讲,硅原子的最外层存在4个价电子,而依据原子的稳定结构理论,为了达成稳定的8电子结构状态,每个硅原子都会通过共价键的形式,与周围紧紧相邻的4个硅原子相互连接起来。具体来看,每个共价键的形成,都是由两个硅原子彼此共享一对价电子而构成。

这种共价键结构,可以说是本征半导体最为基本且关键的结构特征。当温度处于绝对零度(约为-273.15℃ )时,在这种极低的温度环境下,所有的价电子都被牢牢地束缚在共价键之中,无法自由移动,此时的本征半导体宏观上表现出与绝缘体极为相似的特性,几乎不具备导电能力,电流很难在其中流通。

当温度升高或受到光照等外界因素影响时,本征半导体中的共价键电子会获得足够的能量,挣脱共价键的束缚,成为自由电子,同时在原来的共价键位置留下一个空位,这个空位被称为空穴。这种由于热激发或光激发等原因,使电子从价带跃迁到导带,产生自由电子空穴对的过程称为本征激发。 

自由电子带负电荷,它可以在晶体中自由移动,成为导电的载流子;空穴虽然不是实际存在的粒子,但它可以看作是一个带正电荷的等效粒子,因为相邻共价键中的电子可以填补到空穴位置,而电子的填补又会在原来的位置产生新的空穴,这样就好像空穴在晶体中移动一样。

本征半导体中,自由电子和空穴总是成对出现,并且它们的浓度相等。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自由电子逆着电场方向定向移动形成电子电流,空穴顺着电场方向定向移动形成空穴电流,两种电流共同构成了本征半导体的导电电流。

同时,自由电子和空穴在运动过程中也会相遇并重新结合,使它们消失,这个过程称为复合。在一定温度下,本征激发和复合会达到动态平衡,此时本征半导体中自由电子和空穴的浓度保持稳定。

半导体特性全解析:本征、N型与P型半导体的载流子与能带结构

n型半导体

n型半导体是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少量的五价杂质元素(如磷P、砷As、锑Sb等)形成的。以在硅中掺入磷为例,磷原子最外层有5个价电子,当磷原子取代硅晶格中的硅原子时,它与周围4个硅原子形成共价键后,会多余出一个电子。

这个多余的电子不受共价键的束缚,只受到磷原子核微弱的静电引力作用,在室温下,很容易获得足够的能量挣脱磷原子核的束缚,成为自由电子。

由于每个磷原子都能提供一个自由电子,所以掺入少量的磷就能使半导体中的自由电子浓度大幅增加,从而显著提高半导体的导电能力。在N型半导体中,自由电子是多数载流子(简称多子),主要由杂质原子提供;空穴是少数载流子(简称少子),由本征激发产生。 

半导体特性全解析:本征、N型与P型半导体的载流子与能带结构

p型半导体

p型半导体是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少量的三价杂质元素(如硼B、铝Al、镓Ga等)形成的。以在硅中掺入硼为例,硼原子最外层有3个价电子,当硼原子取代硅晶格中的硅原子时,它与周围4个硅原子形成共价键时,会缺少一个电子,从而产生一个空穴。

这个空穴很容易吸引相邻共价键中的电子来填补,而电子的填补又会在相邻位置产生新的空穴,这样就相当于空穴在半导体中移动。

由于每个硼原子都能产生一个空穴,所以掺入少量的硼就能使半导体中的空穴浓度大幅增加,从而提高半导体的导电能力。在P型半导体中,空穴是多数载流子,主要由杂质原子提供;自由电子是少数载流子,由本征激发产生。 

半导体特性全解析:本征、N型与P型半导体的载流子与能带结构

三种半导体的对比分析

载流子特性对比 

本征半导体:载流子为自由电子和空穴,且两者浓度相等,均为本征载流子浓度ni。在室温下,本征载流子浓度相对较低,如硅材料在室温下ni≈1.5×1010cm−3,其导电能力主要依赖于本征激发产生的载流子,随着温度升高,本征载流子浓度迅速增加

N型半导体:多数载流子是自由电子,主要由掺入的五价杂质原子提供,其浓度近似等于施主杂质浓度ND;少数载流子是空穴,由本征激发产生,浓度pn =ni2/ND
。由于自由电子浓度远大于空穴浓度,N型半导体的导电主要由自由电子决定,且其导电能力比本征半导体强。 

P型半导体:多数载流子是空穴,主要由掺入的三价杂质原子提供,浓度近似等于受主杂质浓度NA;少数载流子是自由电子,由本征激发产生,浓度np= ni2/NAP型半导体的导电主要由空穴决定,在相同掺杂浓度下,由于空穴迁移率一般小于电子迁移率,其导电能力通常弱于N型半导体。 

半导体特性全解析:本征、N型与P型半导体的载流子与能带结构

能带结构对比 

本征半导体具有典型的半导体能带结构,价带和导带之间存在禁带宽度Eg。在绝对零度时,价带被电子填满,导带为空,缺乏自由载流子,因此不导电;当温度升高或受到光照(能量≥Eg)时,电子从价带跃迁到导带,产生等量的导带电子和价带空穴(电子空穴对),从而具备导电能力

N型半导体:掺入五价杂质原子后,在禁带中靠近导带底的位置引入了施主能级ED,施主能级与导带底之间的能量差ED很小。在室温下,施主电子很容易跃迁到导带,成为自由电子,使得导带中的电子浓度大幅增加,从而改变了半导体的导电性能。此时,费米能级EF靠近导带底,反映了电子在能级上的分布情况

P型半导体:掺入三价杂质原子后,在禁带中靠近价带顶的位置引入了受主能级EA,受主能级与价带顶之间的能量差EA很小。在室温下,价带电子容易跃迁到受主能级,与受主原子产生的空穴复合,同时在价带中留下空穴,成为多数载流子,改变了半导体的导电性能。此时,费米能级EF靠近价带顶

半导体特性全解析:本征、N型与P型半导体的载流子与能带结构

电导率与导电性能对比 

本征半导体:电导率σi=nie(μnp),由于本征载流子浓度ni较低,在室温下本征半导体的电导率较小,导电性能较弱。随着温度升高,ni迅速增大,电导率显著增加

N型半导体:电导率σn=nnn≈NDn,因为自由电子是多数载流子且浓度nn近似等于施主杂质浓度ND,在相同温度和杂质浓度下,电子迁移率μn相对较大,所以N型半导体的电导率通常较高,导电性能较好。

但当温度过高时,本征激发产生的载流子浓度大幅增加,可能会超过杂质提供的载流子浓度,使N型半导体的特性发生变化。 

P型半导体:电导率σn=ppp≈NAp,空穴是多数载流子且浓度pp近似等于受主杂质浓度NA,由于空穴迁移率μp一般小于电子迁移率μn,在相同杂质浓度下,P型半导体的电导率相对较低,导电性能较弱。

不过,P型半导体的温度稳定性相对较好,随着温度升高,空穴浓度增加,其导电性能会有所提升。 

半导体特性全解析:本征、N型与P型半导体的载流子与能带结构

声明: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华算科技旗下资讯学习网站-学术资讯),并附有原文链接,谢谢!
(0)
上一篇 22小时前
下一篇 22小时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