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屹2021首篇Nature:颠覆!“死锂”复生,电池更长寿! v-suan • 2023年10月15日 下午10:17 • 顶刊解读 • 阅读 39 由于固体电解质界面(SEI)和孤立Li(i-Li)的不断生成,当前的锂电池负极表现出快速衰减的容量和短循环寿命。这是因为大多数测试条件下锂枝晶不均匀溶解过程中形成的i-Li(死锂)失去了与集流体的电接触,在电池中不具有电化学活性,从而引发了锂电池容量的下降。 图1. i-Li在电场下的动态极化 与上述普遍接受的假设相反,美国斯坦福大学崔屹教授等人证明由于电解液中存在电场,i-Li在电场作用下产生动态极化,因此i-Li对电池运行具有高度响应性。在充电过程中,Li+从正极移动到负极,靠近正极的i-Li末端过电位变为负(η<0),导致锂沉积在i-Li上。 同时,另一端的过电位变为正(η>0),导致锂溶解。i-Li的电荷中性是通过电子从一端传输到另一端来维持的,最终结果是i-Li向正极的空间发展。放电时电场方向相反(Li+从负极向正极移动),i-Li向负极演化。仿真结果表明,i-Li的发展速率主要受其长度、方向和外加电流密度的影响。 图2. 纽扣电池中i-Li过电位的量化 此外,作者成功地证明了在Cu-Li电池中以>100%的库仑效率回收i-Li,并实现了具有更长循环寿命的NMC-Li全电池。具体而言,作为概念证明,作者评估了具有150%过量锂的NMC-Li全电池在激活和未激活的情况下的电化学性能。作者在充电后以 1C ( 2.67 mAh cm-2) 的倍率添加了2分钟的快速放电步骤(Li 剥离),电池提供5.3 mAh g-1的比容量,占其总容量 (143.1 mAh g-1) 的 3.7%。当未激活的电池开始表现出容量和CE的快速下降时,该激活步骤的优势在30次循环后变得更加明显。 这种降解行为表明过量的锂被排出并不断积累“死锂”。平均而言,激活的电池寿命延长了29%,这可归因于“死锂”的部分恢复。这项研究对i-Li行为的机理洞察将启发和指导稳健锂金属电池的未来发展,并实现锂离子电池的极快充电。 图3. 放电过程纽扣电池中i-Li发展和恢复的概念验证 Dynamic spatial progression of isolated lithium during battery operations, Nature 2021. DOI: 10.1038/s41586-021-04168-w 声明: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华算科技旗下资讯学习网站-学术资讯),并附有原文链接,谢谢! 电池 赞 (0) 0 生成海报 关于作者 v-suan 关注 2.0K 文章 0 粉丝 这个人很勤奋,每天都在更新~ 胡海波/吴明在ACS Nano: 首次报道!离子筛涂层实现无枝晶金属锌负极 上一篇 2023年10月15日 下午10:16 中大崔国峰NML: 电解液加点芳香醛,抑制锌金属和副反应! 下一篇 2023年10月15日 下午10:17 相关推荐 亚纳米尺度「玩积木」!清华大学「国家杰青」王训,重磅Nature Protocols! 2025年7月30日 浙江大学,最新Nature子刊! 2025年7月30日 电池大佬-王春生Nature Energy:自适应性电解质实现快充电池 2025年7月30日 超级木材!他,从『辍学少年』到武大教授,师承胡良兵,10天内连发Science、Nature子刊! 2025年7月29日 兰州大学,最新JACS! 2025年7月29日 上海大学施思齐最新AM:利用混合离子关联电化学实现高性能水系锌离子电池 2025年7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