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顶刊
-
港科大AFM: 用于长循环锌离子电池和NASICON型正极的双功能水合凝胶电解质
水系锌离子电池是一种有前景且安全的储能技术。然而,当前的水系电解液锌离子电池技术受到电解液和电极之间不良反应的阻碍,这会导致锌枝晶生长、气体逸出和正极降解。 在此,香港科技大学Fr…
-
三通讯单位联发Nano Lett.: 锂沉积诱导的碳纳米管断裂及其对固态电池的影响
随着对储能器件安全和高密度储能的需求不断增长,研究重点已从基于液体电解质的锂离子电池转向固态电池 (SSB)。然而,不可控的锂枝晶生长和短路阻碍了 SSB的应用,其机制仍然难以捉摸…
-
韩国建国大学AFM: 揭示仿生有机正极材料的三阶段放电行为
尽管在设计基于仿生有机化合物的材料及其潜在的结构多样性方面具有创造力,但将此类材料引入储能正极却很少引起关注,这主要是由于其固有的弱氧化还原活性。 在此,韩国建国大学Ki Chul…
-
李强/葛琛/李洪森JACS: 通过原位实时磁性测试重新认识FeS2钠离子电池的电化学转换机制
尽管过渡金属化合物在锂离子电池(LIBs)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但在钠离子电池(SIBs)中通常表现出较差的容量和循环性能,这意味着这两种系统之间的反应机制不同。 在此,中科院物理…
-
天大杨全红最新Materials Today: 石墨烯实现的紧凑型储能:挑战、策略和进展
“紧凑型储能”是指在尽可能紧凑的空间内储存尽可能多的能量,是解决电化学储能装置(电池等)“空间焦虑”问题的唯一途径。由石墨烯单元构建的碳材料可用作活性电极或非活性关键材料,充当多孔…
-
纳米所陈立桅/沈炎宾JACS: 用于电池的自组装单层膜综述
目前锂电池领域的研究重点提高能量密度,然而安全性、稳定性和循环寿命等不应被忽视,这些问题通常源于界面不稳定性。 最近的研究已经证明了自组装单分子层 (SAMs) 在解决电池领域的紧…
-
中科大陈维课题组EnSM: 高性能水系普鲁士蓝类似物-氢气混合电池
水系可充电电池由于其低成本和高安全性在大规模储能方面显示出广阔的前景。与单离子电池相比,为了充分发挥正极和负极的优势,水系混合离子电池在构建高性能电极系统方面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在…
-
陕师大蒋加兴/张崇AFM: 用于双离子电池的高性能聚合物正极的“供体-受体”结构设计
具有高氧化还原可逆性和高理论容量的二氢吩嗪 (Pz) 是构建用于双离子电池的p型聚合物正极的有吸引力的选择。然而,迄今为止报道的大多数Pz基聚合物正极仍然存在氧化还原活性低、动力学…
-
苏大郑洪河/王艳EnSM: 用于消除硅负极中HF的多功能界面改性剂
氟代碳酸亚乙酯 (FEC) 是锂离子电池(LIBs)硅 (Si) 负极中重要的电解液添加剂,可以形成稳定的SEI层并且可以显著提高Si负极的循环稳定性,但它很容易被路易斯酸(PF5…
-
昆士兰科技大学ACS Nano:通过氧空位和铋替代实现三维快速钠离子传输
层状钛酸钠(NTO)是用于先进钠离子电池(SIBs)最有前景的负极材料之一,它具有高理论容量且没有严重的安全问题。然而,由于晶体内沿低能垒八面体层的主要二维Na离子传输通道,原始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