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工程:定义、原理与应用

说明:界面工程作为催化领域的关键技术,通过调控催化剂中金属与载体间的界面结构、化学成键及电子分布,精准优化催化活性、选择性与稳定性。
本文华算科技围绕界面工程展开,系统说明其定义、核心公式、重要性、分析方法与应用策略为设计低成本、高性能的催化剂提供关键理论支撑与工程策略。
界面工程:定义、原理与应用
界面工程:定义、原理与应用

一、界面工程是什么?

界面工程是指通过设计和调控催化剂中不同相(如金属活性组分与氧化物载体)之间的界面区域,实现对界面化学环境、电子结构及几何结构的精准控制,进而优化催化反应性能的技术体系。
其核心研究对象是 “金属 – 载体界面”,具体包括三个维度:
化学成键:界面处形成的化学键类型,如金属 – 氧键、金属 – 金属键或混合键,直接决定电子转移方向与强度。
电子结构:界面电子的分布状态(局域化或离域化),影响金属活性位点的 d 带中心位置,进而调控反应中间体(如 H*、OH*)的吸附能。
几何结构:界面处的原子排列、晶格应变及活性位点暴露程度。
界面工程:定义、原理与应用
三种不同界面化学键类型的MoO₂负载Ir催化剂。DOI:10.1021/acscatal.1c04440
界面工程:定义、原理与应用
界面工程:定义、原理与应用

二、如何分析界面?

界面工程的量化分析依赖于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与电化学测试,核心公式与参数如下:
1. 吸附能(ΔEads):评估中间体结合强度
吸附能是判断活性位点与反应中间体(如 H*、OH*)相互作用的关键指标,公式为:
ΔEads=E(表面-中间体)-E(表面)-E(中间体)
参数含义:E (表面 – 中间体) 为中间体吸附后的体系总能量,E (表面) 为催化剂表面能量,E (中间体) 为孤立中间体能量。
ΔEads越负,吸附作用越强;若过于负,会导致中间体难以脱附,抑制反应;若接近 0,则为最优吸附状态。
2. d 带中心(ε𝒹):关联电子结构与催化活性
d 带中心描述金属活性位点的电子状态,直接影响吸附能,公式为:
界面工程:定义、原理与应用
参数含义:ρ𝒹(E) 为金属 d 轨道的电子态密度,E 为电子能量。
ε𝒹越接近费米能级(EF),d 轨道与中间体轨道的重叠程度越高,吸附能越强。
3. 交换电流密度(i₀):衡量实际催化活性
交换电流密度是电化学测试中表征催化剂本征活性的核心参数,通过 Butler-Volmer 方程拟合得到:
界面工程:定义、原理与应用
参数含义:i 为电流密度,α 为电子转移系数,n 为电子转移数,F 为法拉第常数,η 为过电势,R 为气体常数,T 为温度。
i₀越大,催化剂在平衡电势下的反应速率越快。
界面工程:定义、原理与应用
界面工程:定义、原理与应用
界面工程:定义、原理与应用

三、界面工程为何如此重要?

多相催化反应中,界面是反应中间体吸附、活化与转化的核心区域,界面工程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调控电子效应:通过界面化学键调整金属活性位点的电子密度。例如在 Ir-MoO₂体系中,Ir-O 键使电子局域于键间,降低 Ir 的 d 带中心;而 Ir-Mo 键使电子离域于 Ir-Mo 原子间,升高 d 带中心,两种情况直接导致 H * 吸附能的差异。
优化反应动力学:合理的界面设计可降低反应能垒。例如 Ir/O-MoO₂催化剂因界面 Ir-O 键削弱 OH吸附,避免活性位点被 OH占据,使 HOR 的电势决定步骤(PDS)从 H₂O脱附转为更易进行的 H氧化。
提升催化剂稳定性:强金属 – 载体相互作用(SMSI)源于界面工程设计,可抑制金属纳米颗粒的团聚。如 Ir 与 MoO₂间的强界面键,能在长期电催化过程中保持 Ir 颗粒的分散性,延长催化剂寿命。
界面工程:定义、原理与应用
Co3O4/CeO2复合结构的DOS及其在费米能级附近电荷密度分布。DOI: 10.1002/adma.201900062
界面工程:定义、原理与应用
界面工程:定义、原理与应用

四、界面工程如何表征?

界面工程的分析需结合DFT 理论计算与实验表征,形成 “预测 – 验证” 闭环。在《Revealing the Regulation Mechanism of Ir−MoO2 Interfacial Chemical Bonding for Improving Hydrogen Oxidation Reaction》中,作者系统研究了不同界面化学键对MoO₂负载Ir催化剂在氢氧化反应中的调控机制。下面我们将结合ACS Catalysis期刊的这项工作进行说明,如何分析界面工程。具体步骤如下:

理论计算界面工程

 
第一步:构建界面模型:根据载体晶体结构(如 MoO₂的 (100) 晶面)与金属晶面(如 Ir 的 (111) 晶面),搭建不同界面成键模型(Ir-O、Ir-Mo、Ir-Mo/O),设置真空层(15 Å)消除周期性干扰,并固定载体底层以模拟实际结构。
界面工程:定义、原理与应用
三种MoO₂负载Ir催化剂的结构模型图。DOI: 10.1002/adma.201900062
第二步:电子结构分析:通过电荷密度差图观察电子分布(如 Ir/Mo-MoO₂的电子离域与 Ir/O-MoO₂的电子局域),结合电子局域函数(ELF)量化电子局域化程度,再通过 PDOS 计算 d 带中心。
界面工程:定义、原理与应用
电荷密度差与pCOHP图。DOI: 10.1002/adma.201900062
第三步:反应路径模拟:计算 HOR 关键步骤(H₂解离→H吸附→H氧化→H₂O 脱附)的吉布斯自由能变(ΔG),确定电势决定步骤(PDS),判断界面设计的合理性。

如何表征界面工程

 
实验表征需从结构、化学态、电化学性能三个维度展开,分别对应界面工程中的几何结构、化学成键、催化活性优化目标,确保全面验证界面设计的有效性。
征:
结构表征的核心目标是排除 “几何因素干扰”,确保不同样品的差异仅源于界面成键类型,而非金属颗粒尺寸、分散度或载体晶体结构的不同。论文中主要采用三种技术:
X 射线衍射(XRD):分析晶体结构与物相组成使用 。论文通过 XRD 图谱,确认 MoO₂载体的特征峰(如 2θ=26.0°、37.0°、53.0°),且三种样品(Ir/O-MoO₂、Ir/Mo-MoO₂、Ir/MoO₂)的 MoO₂峰位一致,证明气氛退火未改变载体晶体结构,仅调整表面化学状态。
界面工程:定义、原理与应用
XRD图谱。DOI: 10.1002/adma.201900062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颗粒尺寸与分散性。TEM 图像显示 Ir 颗粒均均匀附着在 MoO₂纳米片表面,无明显团聚现象,且与载体紧密接触,证明三种样品均形成有效金属 – 载体界面,为界面成键差异导致的性能变化提供前提。
界面工程:定义、原理与应用
TEM图谱。DOI: 10.1002/adma.201900062
化学态表征:
化学态表征聚焦 “界面化学成键”,通过分析元素的价态变化,确认不同样品的界面键型(Ir-O、Ir-Mo、Ir-Mo/O),与理论计算的界面模型形成对应。
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技术:论文使用单色 Al Kα X 射线源,以 C 1s(结合能 284.8 eV)为内标校正电荷效应,通过高分辨 XPS 谱图的分峰拟合,分析 Ir、Mo、O 元素的化学态。
界面工程:定义、原理与应用
XPS图谱。DOI: 10.1002/adma.201900062
电化学表征:
电化学表征直接评估界面工程对 “催化性能” 的优化效果,通过测试氢氧化反应(HOR)的关键电化学参数,验证理论计算预测的活性顺序(Ir/O-MoO₂>Ir/Mo-MoO₂>Ir/MoO₂)。
循环伏安(CV)测试分析中间体吸附行为。论文通过 CV 曲线的 H吸附 / 脱附峰,验证理论计算的 H吸附能差异。Ir/O-MoO₂的 H脱附峰电势最低(≈0.08 V vs. RHE),说明 H与 Ir 位点的结合能较弱,易脱附参与反应,与 DFT 计算中 “Ir/O-MoO₂的 H吸附能接近 0” 一致。
界面工程:定义、原理与应用
DOI: 10.1002/adma.201900062
Tafel 分析:计算交换电流密度与反应机制。三种样品的 Tafel 斜率均≈120 mV/dec,对应 HOR 的反应机制为 “Volmer 步骤(H₂ + OH⁻ → H* + H₂O + e⁻)为速率决定步骤”,说明界面成键仅改变反应速率,未改变反应路径,进一步证实活性差异源于界面电子结构调控。
界面工程:定义、原理与应用
XPS、极化曲线与Tafel图。DOI: 10.1002/adma.201900062
界面工程:定义、原理与应用
界面工程:定义、原理与应用

五、如何用好界面工程?

精准选择界面成键类型

不同反应对中间体吸附强度的需求不同,需针对性设计界面化学键:
HOR/HER 反应:需弱化 H与 OH吸附,优先选择金属 – 氧键(M-O)。如论文中 Ir/O-MoO₂通过 Ir-O 键使 H吸附能接近 0,OH吸附能降低 0.3 eV,避免活性位点堵塞。
CO 氧化反应:需增强 CO 吸附与活化,可选择金属 – 金属键(M-M),利用电子离域提升金属位点的电子密度,强化 CO 吸附。
界面工程:定义、原理与应用
H与OH吸附能与反应自由能图。DOI: 10.1002/adma.201900062

控制载体表面化学状态

载体表面的元素组成直接决定界面成键类型,可通过气氛退火调控:
氧化气氛(空气):使载体表面富氧(如 O-MoO₂),促进金属 – 氧键形成;
还原气氛(N₂/H₂):使载体表面富金属(如 Mo-MoO₂),促进金属 – 金属键形成;
惰性气氛(N₂):保持载体表面元素比例均衡(如 MoO₂),形成混合键。

调控金属颗粒尺寸与厚度

金属颗粒的尺寸与厚度会影响界面电子效应的传递:
颗粒尺寸:尺寸越小,比表面积越大,界面位点占比越高,但过小会导致电子效应过强(如 Ir 颗粒
颗粒厚度:论文中选择 2 层 Ir 颗粒,此时界面电子效应可完全传递至表面;若增加至 4 层,表面 d 带中心差异缩小至 0.01 eV,界面工程失效。
界面工程:定义、原理与应用
DOI: 10.1002/adma.201900062

结合晶格应变调控

晶格失配会产生应变,可与界面工程协同优化电子结构:
拉伸应变:如 Ir/MoO₂体系中,Ir 层因晶格失配产生 2.99%-3.30% 的拉伸应变,单独存在时会升高 d 带中心(如 Ir (111)-t 的 d 带中心比 Ir (111) 高 0.05 eV);
协同调控:通过界面成键抵消应变的负面影响,如 Ir/O-MoO₂的 Ir-O 键可降低 d 带中心 0.25 eV,抵消拉伸应变的升高效应,使表面电子状态最优。
界面工程:定义、原理与应用
DOI: 10.1002/adma.201900062
【高端测试 找华算】华算科技是专业的科研解决方案服务商,精于高端测试拥有10余年球差电镜拍摄经验与同步辐射三代光源全球机时,500+博士/博士后团队护航,保质保量!

🏅已助力5️⃣0️⃣0️⃣0️⃣0️⃣➕篇科研成果在Nature&Science正刊及子刊、Angew、AFM、JACS等顶级期刊发表!

👉立即预约,抢占发表先机!

声明: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华算科技旗下资讯学习网站-学术资讯),并附有原文链接,谢谢!
(0)
上一篇 1天前
下一篇 2025年9月4日 上午10: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