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阻抗谱(EIS)简析,新手入门看这一篇就够了!

 

导读

电化学阻抗谱(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EIS)是电化学测试技术中一类十分重要的方法,是研究电极过程动力学和表面现象的重要手段。近年来,由于频率响应分析仪的快速发展,交流阻抗的测试精度越来越高,且目前在电化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电极过程动力学分析(双电层和和扩散等)、研究电池电极材料、固体电解质、导电高分子、腐蚀防护机理等。

 

01
电化学阻抗谱基本概述

电化学阻抗谱(EIS)是通过对电化学系统施加小幅度的正弦波电位(或电流)扰动信号,测量系统产生的相应电流(或电位)响应,从而得到阻抗谱图。该谱图反映了电化学系统的阻抗随频率的变化关系,提供了丰富的界面结构和动力学信息。

电化学阻抗谱(EIS)简析,新手入门看这一篇就够了!

1.1利用EIS研究一个电化学系统的基本思路

将电化学系统视为一个由电阻(R)、电容(C)、电感(L)等基本元件按串联或并联方式构成的等效电路。通过EIS,可以定量的测定这些元件的大小,利用这些元件的电化学含义,来分析电化学系统的结构和电极过程的性质。

电化学阻抗谱(EIS)简析,新手入门看这一篇就够了!

 

1.2电化学系统的交流阻抗的含义

EIS通过测量这些响应信号,获取电化学系统的阻抗或导纳随频率的变化关系。阻抗和导纳是复数,包含了实部和虚部,分别对应着电化学系统的电阻和电容(或电感)特性。这些复数数据可以绘制成阻抗谱图或导纳谱图,直观地展示电化学系统的阻抗或导纳随频率的变化规律。

电化学阻抗谱(EIS)简析,新手入门看这一篇就够了!

电化学阻抗谱(EIS)简析,新手入门看这一篇就够了!

EIS技术就是测定不同频率w(f)的扰动信号X和响应信号Y的比值,得到不同频率下阻抗的实部Z’、虚部Z”、模值|Z|和相位角f,然后将这些量绘制成各种形式的曲线,就得到EIS抗谱。常用的电化学阻抗谱有两种:一种叫做奈奎斯特图(Nyquist plot), 一种叫做波特图(Bode plot

电化学阻抗谱(EIS)简析,新手入门看这一篇就够了!

奈奎斯特图(Nyquist plot)

电化学阻抗谱(EIS)简析,新手入门看这一篇就够了!

波特图(Bode plot)

 

1.3交流阻抗测量的前提条件

(1)因果性条件(causality)

输出的响应信号只是由输入的扰动信号引起的。

 

(2)线性条件(linearity)

输出的响应信号与输入的扰动信号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电化学系统的电流与电势之间是动力学规律决定的非线性关系,当采用小幅度的正弦波电势信号对系统扰动,电势和电流之间可近似看作呈线性关系。通常作为扰动信号的电势正弦波的幅度在5mV左右,一般不超过10mV。

 

(3)稳定性条件(stability)

扰动不会引起系统内部结构发生变化,当扰动停止后,系统能够回复到原先的状态。可逆反应容易满足稳定性条件;不可逆电极过程,只要电极表面的变化不是很快,当扰动幅度小,作用时间短,扰动停止后,系统也能够恢复到离原先状态不远的状态,可以近似的认为满足稳定性条件。

 

02
如何分析电化学阻抗谱?

2.1 等效电路与等效元件

电化学阻抗谱(EIS)简析,新手入门看这一篇就够了!

 

电阻:Nyquist 图上为横轴(实部)上一个点

电容:Nyquist 图上为与纵轴(虚部)重合的一条直线

电化学阻抗谱(EIS)简析,新手入门看这一篇就够了!

 

电阻R和电容C串联的RC电路:Nyquist 图上为与横轴交于R与纵轴平行的一条直线。

电化学阻抗谱(EIS)简析,新手入门看这一篇就够了!

 

电阻R和电容C并联的电路:Nyquist 图上为半径为R/2的半圆。

电化学阻抗谱(EIS)简析,新手入门看这一篇就够了!

 

2.2 电荷传递过程控制的EIS

如果电极过程由电荷传递过程(电化学反应步骤)控制,扩散过程引起的阻抗可以忽略,则电化学系统的等效电路及阻抗如图:

电化学阻抗谱(EIS)简析,新手入门看这一篇就够了!

电极过程的控制步骤为电化学反应步骤时,Nyquist图为半圆,据此可以判断电极过程的控制步骤。从Nyquist图上可以直接求出RW和Rct。由半圆顶点的w可求得Cd。

电化学阻抗谱(EIS)简析,新手入门看这一篇就够了!

提示:在阻抗谱图中,本应表现为纯电容或纯电阻特性的频率区域,实际上却呈现出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行为称为“弥散效应”。这种效应使得阻抗谱图的形状变得更为复杂,不再是简单的半圆或直线,而是呈现出一种“弥散”的特征。

弥散效应的产生与多种因素有关。首先,电极表面的不均匀性、粗糙度以及吸附物的存在都可能影响电极的电容行为,导致弥散效应的出现。其次,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传导性、浓度分布等因素也可能对弥散效应产生影响。此外,测量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噪声、误差等因素也可能对阻抗谱的形状产生干扰,从而加剧弥散效应。

弥散效应的存在使得对EIS数据的解析变得更为复杂。为了准确理解电化学系统的性质和行为,研究者需要采用更为精细的等效电路模型来描述弥散效应。这些模型通常包含一些额外的元件,如常相位角元件(CPE)等,以更好地拟合实际的阻抗谱数据。

同时,为了减少弥散效应的影响,需要在测量过程中采取一些措施。例如,优化电极的制备工艺,提高电极表面的均匀性和光滑度;选择合适的电解质溶液和浓度,以减少离子传导性和浓度分布对弥散效应的影响;采用高精度的测量设备和方法,以降低噪声和误差对阻抗谱形状的干扰。

 

2.3电荷传递和扩散过程混合控制的EIS

如果电荷传递动力学不是很快,电荷传递过程和扩散过程共同控制总的电极过程,电化学极化和浓差极化同时存在,则电化学系统的等效电路可简单表示为:

电化学阻抗谱(EIS)简析,新手入门看这一篇就够了!

 

Nyquist图上扩散控制表现为倾斜角π/4(45°)的直线。电极过程由电荷传递和扩散过程共同控制时,在整个频率域内,其Nyquist图是由高频区的一个半圆和低频区的一条45度的直线构成。高频区为电极反应动力学(电荷传递过程)控制,低频区由电极反应的反应物或产物的扩散控制。扩散阻抗的直线可能偏离45°,原因:电极表面很粗糙,以致扩散过程部分相当于球面扩散;除了电极电势外,还有另外一个状态变量,这个变量在测量的过程中引起感抗。

2.4 复杂或特殊的电化学体系

对于复杂或特殊的电化学体系,EIS谱的形状将更加复杂多样。只用电阻、电容等还不足以描述等效电路,需要引入感抗、常相位元件等其它电化学元件。

电化学阻抗谱(EIS)简析,新手入门看这一篇就够了!

(图文信息来源网络,若有不对之处,欢迎指正。)

 

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新威NEWARE

原文标题:《电化学小课堂丨电化学阻抗谱(EIS)简析,新手入门看这一篇就够了》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25m8sgMdwo7BFmbp0ii1Zw

本转载仅出于分享优质测试干货,旨在传递更多观点,并不代表赞同其全部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中所包含的图片、音频、视频等素材的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0)
上一篇 11小时前
下一篇 11小时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