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定义、原理与应用

说明:想知道样品中具体的元素含量,ICP是必不可少的测试方法,那么ICP的测试原理是什么呢?我该如何选择合适的测试模式呢?本文华算科技就基础测试中ICP的定义、测试原理、注意事项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什么是ICP?

ICP,即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并非单纯的仪器名称,而是一种特殊的激发光源。

目前,基于ICP发展出了ICP-AE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也常写作ICP-OES,即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和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等,广泛用于样品中元素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定义、原理与应用

ICP测试原理是什么?

目前,基于ICP发展出了ICP-OESICP-MS两种模式,二者在测试原理上有很大的区别:

ICP-OES

等离子体的产生:首先通过高频发生器产生高频电流,电流通过感应线圈,在炬管内形成交变磁场。

当点火装置产生的火花使炬管内少量氩气电离,产生的电子和离子在交变磁场作用下加速运动,与中性氩原子碰撞,使其进一步电离,从而形成稳定的等离子体,其温度可达6000-10000K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定义、原理与应用

(炬管一般由三层同心石英管组成,外层通入冷却气(通常为氩气,流量较大,约10-15L/min),用于冷却炬管,防止其被高温熔化;中层通入辅助气(氩气,流量0.5-1.5L/min),帮助点燃等离子体并维持其稳定;内层通入载气(氩气,流量0.5-1.0L/min),同时携带雾化后的样品气溶胶进入等离子体。)

样品的激发与发射:样品溶液经雾化器雾化后,形成细小的气溶胶颗粒,由载气带入等离子体中。

在高温等离子体环境下,样品中的原子被迅速蒸发、解离、电离和激发。处于激发态的原子不稳定,会在极短时间内跃迁回基态或较低能级态,同时释放出具有特定波长的光子。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定义、原理与应用

例如,钠原子被激发后,电子从基态跃迁到高能级,当电子回落时,会发射出波长为589.0nm和589.6nm的黄色光,这就是钠元素的特征发射光谱。

光谱的检测与分析:发射出的光通过分光系统(如光栅、棱镜等)进行色散,将不同波长的光分开。然后,利用光电探测器(如光电倍增管、电荷耦合器件 CCD 等)检测不同波长光的强度。

根据朗伯-比尔定律,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元素特征谱线的强度与样品中该元素的浓度成正比。

通过测量特征谱线的强度,并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的谱线强度进行对比,即可实现对样品中元素的定量分析。同时,根据特征谱线的波长,可以确定样品中存在的元素种类,完成定性分析。

ICP-MS

离子化过程:ICP-MS的离子化过程与ICP-OES类似,样品在ICP等离子体中被蒸发、解离、电离。

不同的是,ICP-MS更侧重于将样品中的原子转化为离子,并且对离子的传输和检测有特殊的设计。在等离子体中产生的离子,通过采样锥和截取锥进入质谱仪的真空系统 

质量分析器工作机制:进入真空系统的离子,首先经过离子透镜系统,对离子束进行聚焦和引导。然后,离子进入质量分析器,常见的质量分析器有四极杆质量分析器、飞行时间质量分析器、磁扇形质量分析器等。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定义、原理与应用

四极杆质量分析器为例,它由四根平行的金属杆组成,在杆上施加直流电压(DC)和射频电压(RF)。当离子进入四极杆区域时,在DC和RF电场的作用下,不同质荷比(m/z)的离子会有不同的运动轨迹。

只有特定质荷比的离子能够稳定通过四极杆,到达检测器,其他质荷比的离子则会撞到四极杆上被过滤掉。通过改变DC和RF电压的大小,可以扫描不同质荷比的离子,从而得到离子的质谱图

检测与定量分析:离子到达检测器(如电子倍增器)后,会产生电信号,信号的强度与到达检测器的离子数量成正比。仪器将电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并记录不同质荷比离子的强度。

通过与标准物质的质谱图对比,确定样品中元素的种类。在定量分析时,同样采用标准曲线法,根据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中元素的离子强度与浓度的关系,绘制标准曲线,再根据样品中元素离子的强度,从标准曲线上查得对应的浓度。

为什么要测ICP?

简单来说,ICP测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 / 质谱分析)的核心价值在于提供精准的元素组成与含量信息,而其他表征技术(如形貌观察、结构分析、化学状态表征等)往往侧重样品的物理形态、微观结构或化学状态。因此,ICP测试能与其他表征形成数据互补,帮助更全面、深入地解析样品性质。

与SEM/TEM的互补

SEM/TEM 能观察材料的形貌(如颗粒大小、分散性、孔隙结构),但无法准确定量整体元素含量。例如,在纳米催化剂研究中,TEM可观察活性金属颗粒的分散状态,而ICP能测定活性金属(如Pt、Pd)的总负载量,两者结合可分析“负载量-分散性-催化活性”的关系。

与XRD的互补

XRD用于确定材料的晶体结构(如物相组成、晶格参数),但需结合元素含量才能推断物相比例。

例如,在钙钛矿材料(ABO3)研究中,XRD可确认晶体结构是否为钙钛矿型,而ICP测定A位(如La)和B位(如Co)元素的实际比例,可验证合成是否符合设计化学计量比,并解释结构缺陷与性能的关联。

ICP测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质谱分析)与同步辐射技术(基于高强度X射线的综合表征手段)看似属于不同分析领域,但两者在材料、环境、生物等复杂体系的研究中存在紧密的数据互补与协同作用。

ICP测试的核心价值是提供精准的元素总量与整体组成信息,而同步辐射技术(如 XAFS、XRF、XRD、SAXS 等)则聚焦于元素的化学状态、局部结构、空间分布等微观特征。因此,ICP 测试能为同步辐射研究提供关键的“基础锚点”,具体作用如下:

1)优化同步辐射实验参数:

同步辐射分析中,元素含量直接影响信号强度和信噪比。例如,若ICP测得样品中某元素含量仅为ppb级(10-9),同步辐射实验需选择高灵敏度的检测模式(如荧光模式而非透射模式),并延长曝光时间以获取有效信号;若为百分比级常量元素,则可采用快速扫描模式,提高效率。

所以在测同步辐射前,都会先测ICP来确定具体的元素含量。

2)对“微区-整体”差异的校准

同步辐射的微区表征聚焦于样品的局部区域(μm级),而ICP反映整体平均含量。若两者结果差异显著,可提示样品存在元素偏聚(如合金中的夹杂物、土壤中的富集颗粒),ICP的整体数据可作为参照,计算偏聚区域的元素富集倍数(如局部含量/整体含量)。

测ICP需要注意什么?

模式选择

ICP测试中通常分为ICP-OES/MS两种模式,上面已经详细介绍了两种模式在原理上的区别,那么在测试前我们该如何选择合适的模式呢?

一般的选择依据是目标元素的含量,当目标元素为常量或高微量(通常≥0.1ppm)时,OES足够满足需求,且更经济高效;而当目标元素为痕量或超痕量(通常≤0.1ppm)时,MS的高灵敏度是必需的。当不清楚目标元素的具体含量,建议MS优先,避免含量过低,OES会测不出结果来。

前处理方式的选择

在原理的介绍中提到要将样品溶液经雾化器雾化形成细小的气溶胶颗粒,由载气带入等离子体中。将粉末/块状样品处理成溶液的过程成为ICP的前处理,目前常用的前处理方式有:酸溶、碱溶、微波、稀释、干挥化等。那么该如何选择合适的前处理方式呢?下面对几种前处理方式的步骤及适用范围做了简单的总结:

稀释:只适合澄清液体样品,且样品必须是水溶液

酸溶:是最常用的前处理方式之一,适用于多数无机样品和部分有机物含量较低的样品;

碱溶:适用于酸难溶但可被碱溶解的样品,如某些金属氧化物(Al2O3Cr2O3)、硅酸盐(部分)、含氟化合物、食品中的油脂类等;

微波:适用于复杂基质、难溶(钌、铑)或易产生有毒气体的样品,是酸溶法的高效升级版本;

干挥化:适用于高有机物含量、且目标元素为非挥发性的样品,如食品(肉类、谷物)、生物样品(毛发、粪便)、植物组织等。

综上,ICP前处理方式的选择需“量体裁衣”:结合样品的物理化学性质、目标元素特性、分析精度要求及实验室条件,优先保证目标元素的回收率和溶液的适用性,同时兼顾效率与安全性。

怎么分析得到的数据?

在测试的结果中我们会得到如下的数据:

品质量m0分析样品时,所取用的样品的质量,单位克(g),该数据由分析天平记录所得;

定容体积V0样品消解后,定容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测试溶液中元素浓度C0测试溶液元素的浓度,单位毫克/升(mg/L),该数据由仪器测试所得

样品消解液原液的元素浓度C1单位毫克/升(mg/L),该数据由如下公式计算得出(其中f是稀释倍数),如果样品是可直接测试的液体,C1即为最终测试结果;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定义、原理与应用

最终测试结果Cx所测元素的最终测试结果,单位毫克/千克(mg/kg),由如下公式计算所得;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定义、原理与应用

最终测试结果百分比W(%)所测元素最终测试结果,以百分比形式表示,由以下的公式计算所得: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定义、原理与应用

一般的固体样品我们只需要关注CxW两个数值即为所测元素在样品中的含量,而液体样品通常需要查看C1即可知道所测元素在溶液中的浓度。

【高端测试 找华算】

华算科技是专业的科研解决方案服务商,精于高端测试拥有10余年球差电镜拍摄经验与同步辐射三代光源全球机时,500+博士/博士后团队护航,保质保量!

🏅已助力5️⃣0️⃣0️⃣0️⃣0️⃣➕篇科研成果在Nature&Science正刊及子刊、Angew、AFM、JACS等顶级期刊发表!

👉立即预约,抢占发表先机!

声明: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华算科技旗下资讯学习网站-学术资讯),并附有原文链接,谢谢!
(0)
上一篇 4小时前
下一篇 4小时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