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分子间弱相互作用?类型、特性到物质性质影响的深度解读

本文华算科技系统介绍了分子间弱相互作用的种类及其特点,包括范德华力色散力诱导力、取向力)、氢键π-π堆积作用和卤键。这些相互作用的能量较低,但对物质的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溶解度等)和化学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文章详细分析了每种弱相互作用的形成条件、作用机制和特性,例如氢键的方向性和饱和性,以及范德华力的普遍性和短程性。

分子间弱相互作用的种类

范德华力

范德华力是分子间普遍存在的一种弱相互作用,其能量比化学键的键能小1-2个数量级。范德华力主要包含色散力、诱导力和取向力这三种类型,它们在不同分子体系中的作用程度各异,共同影响着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物质的性质。

色散力,又被称为伦敦力,是范德华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源于分子中电子和原子核的不停运动。即使是非极性分子,在某一瞬间,由于电子云的随机分布,分子的正、负电中心也会出现不重合的情况,从而产生瞬时偶极矩

当两个非极性分子靠近时,一个分子的瞬时偶极会诱导邻近分子产生相反的瞬时偶极,这两个瞬时偶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就形成了色散力。色散力存在于一切分子之间,无论是极性分子还是非极性分子。

诱导力又被称为德拜是在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之间以及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之间存在的一种相互作用力

当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相互接近时,极性分子的永久偶极所产生的电场会对非极性分子产生影响,使非极性分子的电子云发生变形,即电子云被吸向极性分子偶极的正电一极,结果使非极性分子的电子云与原子核发生相对位移,原本重合的正、负电荷重心不再重合,从而使非极性分子产生了偶极,这种因变形而产生的偶极被称为诱导偶极诱导偶极和极性分子的固有偶极之间相互吸引,就形成了诱导力

诱导力的大小与极性分子的永久偶极矩和非极性分子的极化率有关。永久偶极矩越大,说明极性分子的极性越强,其产生的电场对非极性分子的影响也就越大;极化率越大,则表示非极性分子越容易被极化,从而更易产生诱导偶极,进而使诱导力增强

取向力又被称为定向力存在于极性分子之间。当极性分子相互接近时,它们的固有偶极会同极相斥、异极相吸,从而发生定向排列,这种由于极性分子的取向而产生的分子间引力就称为取向力,它本质上是分子间的偶极矩产生的静电作用力

取向力的大小与分子的极性和温度密切相关。分子的偶极矩越大,说明分子的极性越强,取向力也就越大。温度升高时,分子的热运动加剧,分子的定向排列变得更加困难,取向力会减小

什么是分子间弱相互作用?类型、特性到物质性质影响的深度解读

氢键

氢键是一种特殊且重要的分子间弱相互作用,它的形成需要满足特定条件。当氢原子与电负性很大的原子A(如氟(F)、氧(O)、氮(N)等)形成强极性键时,氢原子几乎成为裸露的质子,此时它能够与另一个电负性很大、半径较小且含有孤对电子的原子B(同样为 FON等)之间产生静电吸引作用,这种作用就是氢键,通常用X-H…Y来表示 。

氢键的本质兼具静电吸引和部分共价键的特性,其键能比范德华力强,但比化学键弱氢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这两个重要特性。方向性是指当Y原子与X-H形成氢键时,在可能的范围内,要使氢键的方向与X-H键轴在同一个方向,即以H原子为中心,三个原子尽可能在一条直线上,这是因为这样的取向能够使静电引力达到最大。

饱和性则是指一个氢原子只能与一个电负性较强的原子形成氢键,这是由于氢原子特别小,而与之成键的原子A和接受氢键的原子B相对较大,A-H中的氢原子只能和一个B原子结合形成氢键,同时,由于负离子之间的相互排斥,另一个电负性大的原子B很难再接近氢原子。

氢键对物质的物理性质有着显著影响。以水为例,水分子间通过氢键相互连接形成了复杂的网络结构。这种结构使得水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性质,如较高的沸点、较大的比热容等

水的沸点相较于同族的其他氢化物(如硫化氢H2S、硒化氢H2Se等)要高得多,这是因为要使水从液态变为气态,需要额外的能量来破坏水分子间的氢键 。在生物体系中,氢键同样发挥着关键作用。

DNA的双螺旋结构中,碱基对之间通过氢键相互配对,腺嘌呤(A)与胸腺嘧啶(T)之间形成两个氢键,鸟嘌呤(G)与胞嘧啶(C)之间形成三个氢键,这些氢键对于维持DNA结构的稳定性以及遗传信息的准确传递和存储至关重要。

什么是分子间弱相互作用?类型、特性到物质性质影响的深度解读

π-π堆积相互作用

π-π堆积相互作用主要存在于芳香环体系中,是通过π电子云的范德华叠加形成的一种作用力。当两个或多个芳香环相互靠近时,它们的π电子云会发生相互作用,产生吸引作用,从而形成π-π堆积结构。π-π堆积相互作用具有方向性,其方向性受取代基位阻的影响。

如果芳香环上存在较大的取代基,会阻碍芳香环之间的接近和π电子云的有效重叠,从而影响π-π堆积相互作用的强度和方向。在DNA的碱基配对中,除了氢键的作用外,碱基之间的π-π堆积相互作用也对DNA双螺旋结构的稳定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

在液晶材料中,分子之间的π-π堆积相互作用决定了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和液晶相的形成,对液晶材料的光学和电学性质有着关键影响。

什么是分子间弱相互作用?类型、特性到物质性质影响的深度解读

卤键

卤键是指电负性强的卤素原子(如氟(F)、氯(Cl)、溴(Br)、碘(I)等)与缺电子原子(如氮(N)、氧(O)等)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

卤键的形成需要卤素原子具有一定的正电性,这通常是由于卤素原子与电负性更强的原子相连,使得卤素原子上的电子云密度降低,从而呈现出一定的缺电子性,能够与富含电子的原子或基团发生相互作用。

卤键的键能相对较弱,但在一些体系中却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核酸外切酶的催化机制中,卤键对其有调控作。例如,硫氰酸根(SCN)可以通过卤键诱导DNA链弯曲,从而影响核酸外切酶与DNA的结合和催化过程。

在超分子药物设计中,卤键的动态平衡特性可用于开发可逆结合的靶向配体,通过合理设计含有卤键的分子结构,能够实现药物与靶点的特异性结合和有效作用 。

分子间弱相互作用的特点

能量特征

分子间弱相互作用的能量相对较低,这是其与共价键、离子键等强相互作用的显著区别之一。共价键是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强烈相互作用,其键能要大一些。相比之下,分子间弱相互作用的能量则小得多。

其中,色散力在非极性分子间起主要作用,其能量大小与分子的变形性有关,通常随着分子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而增大;诱导力在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以及极性分子之间存在,能量相对较小;取向力只存在于极性分子之间,其大小与分子的偶极矩和温度有关

这种能量上的差异使得弱相互作用在化学反应和物质性质中表现出独特的行为。在化学反应中,强相互作用决定了分子的基本骨架和主要化学性质,而弱相互作用则对反应的选择性、速率以及分子的聚集态和反应活性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有机合成中,反应物分子间的弱相互作用可以引导反应朝着特定的方向进行,影响产物的结构和产率。在物质的物理性质方面,弱相互作用对物质的熔点、沸点、溶解度等起着关键作用,由于其能量较低,使得分子间的结合相对较弱,物质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就可以发生相态变化

什么是分子间弱相互作用?类型、特性到物质性质影响的深度解读

作用范围

分子间弱相互作用属于短程力,以范德华力为例,当分子间距离超过这个范围时,范德华力会迅速减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是因为范德华力主要源于分子的瞬时偶极、诱导偶极和永久偶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些偶极的作用范围有限,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偶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迅速减小

氢键的作用范围也大致在这个距离范围内。氢键的形成要求氢原子与电负性大的原子(如 FO等)之间的距离以及与接受氢键的原子之间的距离都要在合适的范围内,才能形成有效的氢键。当分子间距离超出这个范围时,氢原子与其他原子之间的静电吸引作用无法有效维持,氢键就难以形成或变得不稳定 。

弱相互作用的短程力特性对分子的聚集状态有着重要影响。在固体和液体中,分子间距离相对较小,弱相互作用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使得分子能够聚集在一起,维持物质的凝聚态

中,水分子间通过氢键相互连接形成了有序的晶体结构,由于氢键的短程力特性,水分子只能与周围有限数量的水分子形成氢键,从而决定了冰的晶体结构和密度等性质

气体中,分子间距离较大,超出了弱相互作用的有效范围,分子间的弱相互作用可以忽略不计,分子表现出自由运动的特性,气体具有流动性和可压缩性

什么是分子间弱相互作用?类型、特性到物质性质影响的深度解读

方向性和饱和性

分子间弱相互作用中,氢键、π-π堆积等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和饱和性,但并非所有弱相互作用都具备这两个特性,范德华力就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氢键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当Y原子与X-H形成氢键时,在可能的范围内,要使氢键的方向与X-H键在同一个方向,即以H原子为中心,三个原子尽可能在一条直线上。

这是因为这样的取向能够使X-H键的偶极矩与Y原子的孤对电子之间的静电引力达到最大,从而形成最稳定的氢键结构。在水分子中,一个水分子的氢原子与另一个水分子的氧原子形成氢键时,氢原子、氧原子和与之形成氢键的氧原子几乎在一条直线上 。

氢键还具有饱和性,一个氢原子只能与一个电负性较强的原子形成氢键。这是由于氢原子特别小,而与之成键的原子A和接受氢键的原子B相对较大,A-H中的氢原子只能和一个B原子结合形成氢键,同时,由于负离子之间的相互排斥,另一个电负性大的原子B′很难再接近氢原子。

DNA的碱基配对中,腺嘌呤(A)与胸腺嘧啶(T)之间形成两个氢键,鸟嘌呤(G)与胞嘧啶(C)之间形成三个氢键,每个氢原子都只与一个特定的原子形成氢键,体现了氢键的饱和性。

π-π堆积相互作用也具有方向性。在芳香环体系中,当两个或多个芳香环相互靠近形成π-π堆积时,它们的相对取向会影响π-π堆积的强度和稳定性。通常,芳香环之间以面对面或平行错位的方式排列,使得π电子云能够实现最大程度的重叠,从而增强π-π堆积相互作用。

然而,这种方向性会受到取代基位阻的影响,如果芳香环上存在较大的取代基,会阻碍芳香环之间的接近和π电子云的有效重叠,从而改变π-π堆积的方向和强度 。

与之不同,范德华力是分子间普遍存在的一种弱相互作用,它没有特定的方向要求。分子间的色散力、诱导力和取向力的作用方向是随机的,只要分子间距离在范德华力的作用范围内,这些力就会起作用

范德华力也没有饱和性,一个分子可以与周围多个分子同时存在范德华相互作用,其作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分子间的距离和分子的性质

什么是分子间弱相互作用?类型、特性到物质性质影响的深度解读

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分子间弱相互作用对物质的物理性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它决定了物质的熔点、沸点、溶解度等性质

熔点和沸点方面,以为例,水分子间存在着较强的氢键。由于氢键的作用,水分子之间形成了较为紧密的网络结构,要使水从固态变为液态(熔点)或从液态变为气态(沸点),需要克服这些氢键的作用,消耗额外的能量

因此,水的熔点和沸点相较于同族的其他氢化物(如硫化氢H2S、硒化氢H2Se等)要高得多。硫化氢的沸点为-60.4℃,而水的沸点为100℃。正烷烃的沸点随着碳原子数目的增加而升高,这是因为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分子间的色散力增强。

在同分异构体中,直链烷烃的沸点高于支链烷烃,支链越多,沸点越低。这是因为支链的存在使得分子间的接触面积减小,色散力减弱。正戊烷的沸点为36.1℃,而异戊烷的沸点为27.9℃,新戊烷的沸点为9.5℃

在溶解度方面,弱相互作用也起着关键作用。一般来说,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溶剂,非极性分子易溶于非极性溶剂,这就是所谓的相似相溶” 原理,其本质是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弱相互作用。

当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能够形成氢键、范德华力等弱相互作用时,溶质分子就能够较好地分散在溶剂中,溶解度增大。

乙醇(C2H5OH)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这是因为乙醇分子中的羟基( -OH)与水分子之间可以形成氢键,使得乙醇分子能够与水分子紧密结合,从而实现互溶。而烷烃等非极性分子与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弱,在水中的溶解度极小。

声明: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华算科技旗下资讯学习网站-学术资讯),并附有原文链接,谢谢!
(0)
上一篇 23小时前
下一篇 22小时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