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明:顶尖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往往代表了某一领域的前沿成果和最高水平,本期内容华算科技通过同步辐射原理、核心优势及其在材料科学、化学催化、生命科学等顶刊研究中的关键应用,阐明顶刊依赖此技术的原因。
在当今科研领域,顶尖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往往代表了某一领域的前沿成果和最高水平。仔细观察这些顶刊论文,会发现一个高频出现的研究手段—— 同步辐射技术。
从材料科学到生命科学,从物理学基础研究到化学催化反应机理探究,同步辐射似乎成为了科研人员攀登学术高峰的得力助手。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同步辐射在顶刊论文中如此备受青睐?它为科研工作带来了哪些独特的价值,使得众多顶尖研究都离不开它的助力呢?接下来,就让我们深入探索顶刊需要同步辐射的奥秘。
同步辐射是一种特殊的电磁辐射现象,它主要产生于相对论性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当带电粒子的速度接近光速并且在磁场的作用下做圆周运动或者螺旋运动时,就会在运动轨迹的切线方向上向外辐射电磁波,这种电磁波就被称为同步辐射。
目前,同步辐射装置经历了三代发展。
第一代是在为高能物理研究建造的储存环和加速器上“寄生地” 运行;
第二代同步辐射装置针对同步辐射应用专门设计,发射度有所降低;
而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储存环的发射度一般为10nm.rad 量级,并借助大量插入件(波荡器和扭摆器),产生准相干的同步辐射光,亮度比第二代光源至少高 100 倍,比通常实验室用的 X 光源要亮一亿倍以上,为科研应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1、高亮度与高灵敏度探测
同步辐射光源具有极高的辐射功率和功率密度,其亮度比传统X射线靶产生的亮度高约6-10个数量级。在科研中,高亮度意味着单位面积、单位立体角内的光子通量更高,能够探测到样品中极其微弱的信号。
2、连续可调的宽光谱
同步辐射光的波长覆盖面极广,从远红外、可见光、紫外一直延伸到X射线范围,形成连续光谱。这一特性赋予了科研人员极大的灵活性,他们能够根据不同实验需求,利用单色器等光学元件从连续光谱中选取特定波长的光。
在研究不同元素时,由于各元素的特征X射线能量不同,通过选择合适波长的同步辐射光作为激发源,可以实现对多种元素的高效激发和准确分析。

DOI:10.1002/smtd.202201078
3、脉冲时间结构与动态过程追踪
同步辐射光是脉冲光,脉冲宽度在10-11-10-8秒之间可调,脉冲之间的间隔为几十纳秒至微秒量级。这种独特的脉冲时间结构成为研究“变化过程”的有力工具。
在化学反应过程研究中,借助同步辐射 XRF 的脉冲特性,可以实时追踪反应过程中元素的浓度变化、化学态转变等动态信息,捕捉到化学反应中瞬间发生的变化。
4、高准直性与微区分析
同步辐射光具有高度准直性,能量大于10亿电子伏的电子储存环的辐射光锥张角小于1毫弧度,接近平行光束,甚至小于普通激光束的发射角。
在进行微区分析时,高准直的同步辐射光可以精确聚焦到样品的微小区域,实现高空间分辨率的元素分析,能够对样品中微米甚至纳米尺度的区域进行元素分布和含量分析。
5、高纯净性与高精度分析
同步辐射光是在超高真空(储存环中的真空度为10-7-10-9帕)或高真空(10-4-10-6帕)的环境中产生的,不存在任何由杂质带来的污染。
这一特性对于高精度分析至关重要,在分析超纯材料或对杂质含量要求极高的样品时,不会引入额外的杂质干扰,保证了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高端电子材料、生物医学材料等对纯度要求苛刻的研究领域,同步辐射的高纯净性优势尽显,为相关领域的高质量研究提供了坚实保障。
1、材料科学领域:揭示微观结构与性能关系
在材料科学研究中,理解材料的微观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是核心问题。通过同步辐射 X 射线吸收精细结构(XAFS)技术,能够提供原子级别的局域结构和电子结构信息,对特定元素具有高度选择性,能在复杂体系中精准分析目标元素的结构信息,且适用于多种样品状态,对样品结晶度要求低。
例如Zhongliang huang等人通过Pt L3-edge XANES(图A)发现,PtCo/Sn–N–C中的Pt主要以金属态存在,类似于Pt箔,但白线强度减弱,这表明Co的3d轨道电子向Pt–Co的5d轨道电子转移。
PtCo/Sn–N–C的FT-EXAFS(图B)显示,与Pt箔相比,Pt–Pt配位距离缩短,这被归因于Pt–Sn和Pt–Co配位。Co K-edge XANES谱图(图C)显示,Co金属在7711.7 eV处的峰强度减弱,而在7723.9 eV处的峰强度增强,反映了PtCo合金中Co的4s和4p轨道受到Pt的影响而发生杂化。
Sn K-edge XANES谱图(图E)显示,PtCo/Sn–N–C的阈值能量介于Sn(II)O和Sn(IV)O2之间,EXAFS峰值在约1.54和2.63 Å处分别对应Sn–N和Pt–Sn配位。

DOI:10.1126/sciadv.adt4914
2、化学催化领域:解析催化反应机理
催化反应机理的研究对于提高催化剂性能、开发新型催化工艺至关重要。同步辐射技术能够在原子和分子尺度上观测催化反应过程,为解析催化反应机理提供了有力工具。例如Seongmin Jin 等利用同步辐射分析催化剂,在还原过程发现三种铜物种。
还原后,XANES峰约9 keV处强度减弱且边位置低移,说明铜被还原。Cu/MgOZrO2 存在中间相,与Cu和MgO相互作用相关,而Cu/ZrO2和 CuZrO2(I)/MgO 中铜呈单一阶梯式转变。
有铜时检测到额外Zr组分,其氧化态不变,MgOZrO2中无此组分,表明铜与Zr局部结构相互改性。EXAFS光谱小波变换显示Cu-Zr相互作用。
还原后Cu/MgOZrO2光谱在R空间约2埃处表明有金属–金属键,低k和高k范围分别约6和10埃处的最大值,前者可能是约1纳米铜纳米颗粒Cu-Cu散射所致。

DOI:10.1038/s41929-022-00874-4
3、生命科学领域:探索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
生命科学研究中,对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等)的结构与功能的深入了解是揭示生命奥秘的基础。同步辐射在这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例如Liming Wang等人利用硫K边XANES研究了金纳米棒电晕层的硫吸附模式。
BSA中的硫主要以R-S-H、R-S-R和S-S键形式存在。XANES一阶导数峰值(IPE)表明体系存在硫醇(R-S-H、R-S-R)、二硫键(S-S)和金–硫醇配位键(Au-S)。
半胱氨酸、硫醇和甲硫氨酸的IPE值为2473.1 eV,二硫键(胱氨酸)和Au-S的IPE值分别为2472.1 eV和2472.6 eV。拟合结果表明,AuNRs与半胱氨酸或胱氨酸孵育会形成Au-S键,而与甲硫氨酸不形成。BSA中二硫键是主要存在形式,维持蛋白质结构。
BSA与AuNRs相互作用时,XANES谱图变化显示二硫键含量从82%降至58%,26%的硫原子转化为Au-S键,R-S形态含量从18%降至16%。这说明BSA与AuNRs的相互作用包括初始静电吸附和后续Au-S配位两个阶段,决定了蛋白质二级结构的转变。

DOI:10.1021/ja406924v
1、在学术研究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顶刊对研究成果的质量和创新性要求极高。同步辐射技术能够提供高精度、高灵敏度的实验数据,这些数据往往成为研究成果的关键支撑。
通过同步辐射 XAFS 技术精确测定催化剂活性中心的原子结构和电子结构,结合原位表征技术观察反应过程中活性中心的动态变化,所获得的数据能够直接而有力地解释催化剂性能差异的本质原因,相比传统表征手段得到的数据,更具说服力,大大提升了研究成果在顶尖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成功率。
2、同步辐射的独特优势为科研人员开启了全新的研究视角,使他们能够深入到原子、分子尺度,研究以往难以触及的科学问题,从而推动各学科向更深层次发展。
同步辐射技术让科学家能够实时观察生物大分子在生理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从静态研究走向动态研究,为揭示生命过程的复杂机制提供了可能。
这些基于同步辐射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往往代表了学科的前沿进展,更容易受到顶刊的关注和青睐。
3、同步辐射技术的应用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它为多学科交叉研究搭建了桥梁。在实际研究中,材料科学家、化学家、物理学家和生命科学家等可以围绕同步辐射实验展开合作,从不同学科角度对同一研究对象进行综合分析。
这种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模式能够产出综合性、系统性的研究成果,符合顶刊对研究广度和深度的要求,在顶刊发表的论文中,多学科交叉利用同步辐射技术的研究成果屡见不鲜,体现了同步辐射在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推动科学研究全面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在顶尖学术期刊发表的研究成果中,同步辐射以其独特的产生原理和卓越的性能频繁出现,为科研人员提供了探索微观世界的强大手段。
随着同步辐射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它将在未来的科研征程中继续大放异彩,推动更多前沿科学研究的突破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