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章介绍同步辐射的重要性及顶刊中其数据分析案例,详解无需校准的测试数据使用 Athena、Origin、hama 软件在 E 空间、R 空间和小波变换的处理步骤。读者能学会这三种数据的简单处理,画出顶刊级同步辐射图。


同步辐射重要性
同步辐射凭借其超高亮度、连续可调的能量以及可与极端工况兼容的原位能力,使它能在毫秒至皮秒尺度内捕捉到催化剂、电池或生物大分子在真实反应条件下的原子级结构演变,并以纳米级空间分辨一次性给出元素价态、配位、应力与三维分布的完整证据链,从而为为顶刊所需的突破性机理提供无可辩驳的实验支撑。


E空间数据处理
浏览过大量顶刊后不难发现,研究员对于同步辐射的处理数据,经常仅将E空间,R空间和小波变化放在文章的正文中,为此,我们的内容将教会大家简单处理这三种数据。在处理数据之前,我们需要准备三个软件,分别为Athena,Origin,hama。
1、首先我们将测试的数据在Athena打开(如图a),然后选择所有数据(如图b),点击E,可以得到E空间的图形(如图c)。

2、然后将E空间的数据导出:File→Save marked group…→norm(E)(如图a),得到数据后用Origin打开(如图b),然后简单修改一下,将会得到类似上面顶刊的C,E,G的E空间Origin图(如图c)。



R空间数据处理
1、首先我们将测试的数据在Athena打开,然后选择所有数据,点击R(如图a),可以得到R空间的图形(如图b)。

2、然后将R空间的数据导出:File→Save marked group…→丨χ(R)丨(如图a),得到数据后用Origin打开(如图b),然后简单修改一下,将会得到类似上面顶刊的D,F的R空间Origin图(如图c)。



小波变换数据处理
1、首先将数据导出:File→Save marked group…→K3χ(k)(如图a),得到数据后用Origin打开,将多余的数据删掉,只保留A,C列(如图b)。然后复制到记事本,保存为txt格式。

2、然后打开hama,进行转换,如下图,每条红线都是一个步骤。

3、将转化后的文件用Origin打开,将C列设置成Z轴,画等高线图(如图a,b),然后简单修改一下,将会得到类似上面顶刊的I的小波变换Origin图(如图c)。



顶刊的数据分析(Science子刊)
图C–I是 g-Zn-N-C/PtCo 经0.5M HNO3处理后的X射线吸收光谱相关图谱,通过 X 射线吸收近边结构(XANES)和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EXAFS)分析获得,具体信息及结论如下:
图C(Pt L3边XANES谱):与Pt箔相比,谱图特征相似表明Pt主要以金属态存在,而白线强度略增,揭示Pt与邻近原子存在强相互作用。
图D(Pt L3边FT-EXAFS):谱图中存在比Pt-Pt配位距离更短的特征峰,结合小波变换结果,可归为Pt-Zn和Pt-Co配位,进一步证实Pt与Zn、Co的相互作用。
图E(Co K边XANES谱):与Co箔相比,7224 eV处峰增强、7712 eV处峰减弱,这是由于PtCo金属间化合物中Co的4s和4p轨道发生杂化所致。
图F(Co K边FT-EXAFS):2.2 Å处的特征峰,因Pt原子半径大于Co,归为Pt-Co配位,说明Co与Pt形成稳定金属间结构。
图G(Zn K边XANES谱):结合相关分析,表明Zn原子通过与N原子配位形成Zn-N结构。
图H(Zn K边FT-EXAFS):2.18 Å和2.80 Å处的特征峰分别归为Pt-Zn和Zn-N-C配位,结合图I的Zn K边小波变换谱,明确Zn的配位环境。这些图谱共同揭示g-Zn-N-C/PtCo中Pt-Zn-N“原子胶”结构:Pt经Zn与N桥联,抑制高温烧结,为优异的氧还原反应(ORR)活性与耐久性提供结构依据。

DOI:10.1126/sciadv.adq6727


总结
本次内容适用于无需校准的测试数据,旨在为读者呈现一个简单的数据处理过程。同步辐射能提供丰富信息,相应地,其分析也需要具备多方面知识与操作能力,包括原理掌握和拟合处理等。
尽管本期未涉及拟合及原理介绍,但核心是想告诉刚接触同步辐射的同学:要达到顶刊级别的数据处理效果并不难。当然,后续我们还会推出关于同步辐射的校准、拟合及处理步骤原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