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刊解读
-
吴明铂/胡涵AFM:3D打印碳助力MnO2实现创纪录的高比容量!
为促进锌离子电池(ZIBs)的实际应用,协调二氧化锰电极的高质量负载和重量性能是至关重要的。 图1. 材料表征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吴明铂、胡涵等展示了3D打印碳微晶格(3DP C…
-
ACS Energy Letters:100%纯硅片负极助力全固态电池室温下的高面容量
硅是一种有吸引力的全固态电池(ASSB)负极材料,因为它具有高能量密度,而且比锂金属更安全。传统的硅粉复合电极有明显的内部空隙和有害的界面,抑制了锂的传输和寿命。 图1. ASSB…
-
EnSM:导电支架引导SEI形成赋予30C倍率900次循环!
锂(Li)金属负极的实际应用由于在剥离/沉积过程中锂枝晶的固有不可控增长而受到阻碍。探讨均匀Li沉积和稳健固体电解质界面(SEI)的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图1. 材料制备及表征 浙江…
-
他,第26篇Angew.!
电解质环境,包括阳离子、阴离子和溶剂,对于电池阴极的性能发挥至关重要。大多数工作集中在阳离子与阴极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相比之下,对阴离子与阴极之间的相关性缺乏深入的研究。 成果简介…
-
牛志强/刘丽丽AFM:耐-70℃的抗冻水凝胶电解质!
水系锌离子电池(ZIBs)由于其高安全性、生态友好性和低成本,被认为是有前途的柔性储能设备的候选者。然而,传统的柔性水系ZIBs在弯曲和零下温度状态下会出现严重的容量损失。 图1.…
-
MIT李巨教授AM:超薄硅化锂夹层稳定固态锂金属电池
采用锂金属(LiBCC)负极和固态电解质(SE)的全固态电池正在积极开发中。然而,由于电化学和机械不稳定,不稳定的SE/LiBCC界面阻碍了它们的运行。 图1. ASSB中Li3.…
-
宋英泽/周光敏/王东AM:同时促进硫和锂物种的演化实现实用的锂硫电池
锂硫(Li-S)电池被认为是实现500Wh kg-1能量密度最有希望的候选者之一。然而,穿梭效应、缓慢的硫转化动力学和锂枝晶生长的挑战严重阻碍了其实际应用。 图1. 基于VC的隔膜…
-
电池顶刊集锦:李巨、何向明、索鎏敏、牛志强、周光敏、段辉高、潘安强、王成亮、宋英泽等成果!
1. 何向明/徐宏AM:亲水性MOF使富镍锂电池在高H2O/HF含量下稳定循环 微量的原生杂质,如水和氢氟酸(HF),会严重降低锂电池的稳定和长期循环。因此,在整个锂电池的生产过程…
-
魏飞/张晨曦AFM:单壁碳纳米管薄膜作为硅负极的高效导电网络
硅基负极因其高容量而被认为是下一代锂离子电池的理想候选材料。但循环过程中导电性低、体积变化大,不可避免地导致循环稳定性较差。 在此,清华大学魏飞教授、张晨曦教授等人利用单壁碳纳米管…
-
成会明/周光敏/梁正Nature子刊:将用过的 LiCoO2 可持续升级回收为高压下的超稳定电池正极
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持续增长正在加速向低碳交通未来的转型。然而,这种转变的可持续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废物的管理,包括存在锂 (Li) 和钴 (Co) 等战略元素的报废电池。 不同于现…
-
物理所吴凡教授EES:冷冻干燥技术实现高面容量、长循环寿命全固态电池
全固态电池(ASSB)由于其高能量密度和安全性,已被广泛认为是关键的下一代储能技术。然而,由于卤化物SEs的大颗粒尺寸导致的不良界面接触和离子传输,在高正极负载下的稳定循环很难实现…
-
电池顶刊集锦:黄云辉、许恒辉、李驰麟、李成超、慈立杰、李德平、叶明晖、刘芳洋等成果!
1. Nat. Commun.:超稳定锂负极,10 mA/cm2下循环1万次! 调节锂沉积的形态是延长锂金属电池循环寿命的关键。致命的枝晶生长与锂金属表面的面外成核密切相关。 图1…
-
8篇电池顶刊集锦:王定胜、汪国秀、明军、温兆银、Peter Bruce、王建淦、胡勇胜、潘锋等成果
1.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协同Fe-Se原子对作为双功能氧电催化剂促进低温可充电锌空气电池 可充电锌空气电池(ZABs)…
-
华科大伽龙AM:界面修饰使对称Zn||Zn电池循环>6000小时
稳定的锌/电解质界面对于开发具有长期稳定性的水系可充锌金属电池(AZB)至关重要,这需要致密而稳定的锌电沉积。 图1. 不同基材上形成的锌电沉积的晶面方向 华中科技大学伽龙等通过在…
-
谢佳/曾子琪Adv. Sci.:与石墨软包电池兼容的中浓度PC电解液
尽管具有广泛的温度耐受性和高电压兼容性,但在锂离子电池(LIBs)中采用碳酸丙烯酯(PC)作为电解液,由于溶剂衍生的固体电解质间相(SEI)不合格,溶剂共插层和石墨剥离阻碍了其应用…
-
8篇电池顶刊:成会明、范红金、彭慧胜、忻获麟、周光敏、李宝华、袁一斐、陈朝吉等成果!
1. 李宝华Nano Energy:双功能稀释剂助力4.5V钴酸锂电池1000圈循环! 电解液工程控制的锂金属负极(LMA)和高压正极的界面化学是稳定锂金属电池(LMB)的关键。 …
-
肖丹/孟岩Nano Energy:柔性COF实现更高性能的锂硫电池
刚性共价有机框架(COFs)总是被用作硫-氧化还原/封闭的宿主,以便在高效Li-S电池的循环过程中适应其各种状态。受刚性COFs不可改变的结构框架的限制,柔性COFs被认为在应对活…
-
邵国胜/沈永龙AFM:磷化硒与石墨烯的耦合作为钠离子电池的高容量负极
利用低成本和丰富的材料开发高容量的钠离子电池(SIBs)电极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助于提供一种可持续的技术来替代现有的锂离子电池(LIBs)。 图1 材料制备及表征 郑州大学邵国胜、沈…
-
谢佳/曾子琪Adv. Sci.:与石墨软包电池兼容的中浓度PC电解液
尽管具有广泛的温度耐受性和高电压兼容性,但在锂离子电池(LIBs)中采用碳酸丙烯酯(PC)作为电解液,由于溶剂衍生的固体电解质间相(SEI)不合格,溶剂共插层和石墨剥离阻碍了其应用…
-
8篇电池顶刊:成会明、范红金、彭慧胜、忻获麟、周光敏、李宝华、袁一斐、陈朝吉等成果!
1. 李宝华Nano Energy:双功能稀释剂助力4.5V钴酸锂电池1000圈循环! 电解液工程控制的锂金属负极(LMA)和高压正极的界面化学是稳定锂金属电池(LMB)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