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刊解读
-
南开李福军JACS:原子Ru铆接MOF可调节锂氧电池的氧氧化还原
非水系Li-O2电池因其超高的理论能量密度而引起了广泛关注,但其受缓慢正极反应动力学和大过电压的严重阻碍,这与Li2O2放电产物密切相关。 在此,南开大学李福军研究员等人通过离子交…
-
她,“正反两派”,都拿下第一!发完Nature Photonics,出国再发Nature!
钙帮两派 当今钙帮(钙钛矿),既有碳中和指路,又有资本加持,在材料领域如日中天,产学研都在朝着商业化努力。 钙帮可以分为两派:n-i-p结构的‘正派’和p-i-n结构的‘反派’,下…
-
南开李福军JACS:原子Ru铆接MOF可调节锂氧电池的氧氧化还原
非水系Li-O2电池因其超高的理论能量密度而引起了广泛关注,但其受缓慢正极反应动力学和大过电压的严重阻碍,这与Li2O2放电产物密切相关。 在此,南开大学李福军研究员等人通过离子交…
-
北大侯仰龙ACS Nano:钾离子电池硫掺杂碳负极的硫掺杂和储钾机制
由于具有提高碳负极容量和动力学的双重潜力,硫掺杂策略引起了钾离子电池(PIBs)碳负极的广泛兴趣。因此,了解硫的掺杂和储钾机制对于指导高性能硫掺杂碳负极的结构设计和优化至关重要。 …
-
杨会颖/孙灵娜AEM:电纺技术结合热处理实现锌离子电池3万次循环!
水系锌离子电池(ZIBs)循环稳定性和能量密度不足的问题可以通过控制正极溶解和结构恶化以及改善电子传导性和反应动力学来部分解决。 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杨会颖、深圳大学孙灵娜等通过电纺…
-
AEM:合理设计电解液减轻快充锂离子电池中的石墨剥落和析锂
尽管在能量保持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锂离子电池(LIBs)在极速快充(XFC)条件下仍面临着难以维持的循环寿命缩短,这主要源于石墨负极和电解液之间的各种动力学限制。 加利福尼亚大学…
-
詹红兵/蔡道平AFM:异质界面工程助力锂硫电池700次稳定循环!
锂硫(Li-S)电池为下一代储能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希望。然而,它们的商业应用受到许多缺点的严重阻碍,如硫的导电性差、硫物种的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缓慢、可溶性多硫化物锂(LiPSs)的“…
-
周光敏AM:具有原位人工SEI层+微通道的3D框架用于稳定锂金属负极
目前,锂金属负极以其高理论容量和低还原电位被公认为最有前途的负极。然而,锂金属的主要缺点如高反应活性、大体积膨胀等可能导致枝晶生长和固体电解质界面(SEI)断裂,从而导致容量衰减、…
-
青岛能源所/青大AEM:可热关断的智能深共晶电解液实现安全锂金属电池
由于具有高理论比容量和相对较低的氧化还原电位,锂金属被认为是下一代高性能锂金属电池(LMB)有前途的负极候选者。然而,严重的安全问题和不可控的锂枝晶严重阻碍了高压LMBs的商业化。…
-
陈军院士AM:运用最紧密堆积晶体学构建高可逆性无枝晶金属负极
每年从可持续间歇性能源(如风能和太阳能)中产生的电力不断增加需要有成本效益和可靠的电化学能源储存。基于多价金属负极(如锌、铝和铁)的可充电池,利用大规模生产和可负担的成本的优势,已…
-
孙世刚/乔羽/王欣AEM:多功能聚合物添加剂提高锂氧电池的反应动力学和可逆性
Li-O2电池(LOB)具有极具吸引力的理论能量密度,可作为下一代储能系统的潜在候选者。然而,LOB中的缓慢氧还原/析氧反应(ORR/OER)动力学、可充电性差、过氧化物衍生副反应…
-
余桂华教授,最新Angew!
固态聚合物电解质中的电子传导通常是不期望的,这会导致电子渗漏或能量损失,并且电极-电解质界面处的电子传导域会导致电解质的连续分解和短路问题。然而,这项工作证明:在绝缘基体中,在适当…
-
张山青/潘锋/陆俊/谷林AM:淬火处理释放钛酸锂负极的潜在可逆容量
锂离子电池(LIB)材料的缺陷工程因其能够调节电导率并为电化学反应引入额外活性位点而引起了人们的兴趣。然而,在大部分电极中而不是在其表面附近收获过多的内在缺陷仍然是一个长期的挑战。…
-
8篇电池顶刊:李先锋、张乃庆、戴宏杰、陈军、郭再萍、陆俊、邱介山、李泓等成果
1. 李先锋/张长昆/傅杰EES: 面向千瓦级有机液流电池的亚甲基蓝正极电解液 液流电池(FBs)是开发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和长期储能的最佳选择之一。利用有机分子作为氧化还原物质…
-
陈忠伟/王新/张永光,最新AM!
单原子催化剂(SAC)由于其在原子级反应机制和结构-活性关系中的出色适用性,为提高锂硫(Li-S)电池硫电极的利用效率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在此,加拿大滑铁卢大学陈忠伟院士、华南师范…
-
王永刚/王丽娜等AEM:锂金属负极的表面溴化实现高循环效率
由于锂负极不受控制的枝晶生长,锂金属电池的循环寿命短且安全性差。具有均匀化学成分和物理结构的先进固体电解质界面(SEI)有望解决这些问题。 在此,复旦大学王永刚教授、东华大学王丽娜…
-
孙学良/王建涛等AFM:基于富锂合金负极的高能量密度全固态锂金属电池
采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SPE)的全固态锂电池(ASSLB)被认为是有前途的电池系统,可实现更高的安全性和能量密度。然而,在高电流密度/容量下,锂负极上锂枝晶的形成限制了其发展。为了…
-
北化所/北大深研院/北交AFM:镧系元素掺杂构建更好的高压钴酸锂电池!
锂钴氧化物(LiCoO2)在高于4.35V(vs. Li+/Li)的电压下循环时可以获得诱人的容量,但结构稳定性较差。 中科院化学所姚建年、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潘锋、北京交通大学王…
-
物理所/国家纳米中心AFM:LiFePO4预锂化的可行性评估
磷酸铁锂(LiFePO4)因其低成本和高循环稳定性而被广泛用作储能锂离子电池(LIBs)的正极材料。然而,LiFePO4的低理论比容量使其初始容量损失更令人担忧。因此,在LiFeP…
-
三星Nature子刊:稳定立方相石榴石固态电解质助力准固态锂电
石榴石型Li7La3Zr2O12(LLZO)固态电解质(SE)对全固态锂金属电池应用显示出具有吸引力的离子导电性能。然而,与锂金属电极接触的LLZO(电)化学稳定性对于开发实用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