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刊解读
-
应化所AFM:阴离子协同溶剂化,经济高效双离子电池的有效策略
阴离子的溶剂化结构在决定使用石墨正极的双离子电池的性能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在过去对双离子电池的研究中,电解液的设计标准主要是基于溶剂和添加剂之间的传统关系。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王宏宇、…
-
继Nano Letters后再发JACS!海大/天大JACS:普适设计合成高熵化合物材料
前期成果 高熵材料作为一类新的材料体系,在近几年来引起研究人员广泛的关注。多个主要组分的协调展现出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新的性质和性能。 其中关于高熵合金的研究进行较早,且报道较为广泛…
-
李玉良院士/薛玉瑞Angew:锌金属界面的逐步诱导生长助力水系锌离子电池
可充水系锌离子电池(AZIBs)有望实现高能量密度、低氧化还原电位、低成本和安全性;然而,其循环性能严重不足,限制了该领域的发展。 中科院化学所李玉良、山东大学薛玉瑞等提出了一个在…
-
8篇电池顶刊:夏永姚、晏成林、范修林、何伟东、文锐、努丽燕娜、李成超、赵金保、杨阳、何会兵等成果!
1. 上交大努丽燕娜ACS Nano:通过磷化铜改性隔膜实现高性能Mg-S电池 镁硫(Mg-S)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和低成本而成为锂离子电池的一种有前景的替代品。不幸的是,当前的Mg…
-
Chem:首次!揭示弱配位稀释剂对促进阴离子分解的关键作用
电解液在锂金属表面的稳定和高电压下的运行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特别是,局部高浓度电解液由于其独特的溶剂化结构,已经超越了最先进的电解液。然而,LHCEs中的溶剂化结构(特别是弱配位稀释…
-
孟颖教授,最新ACS Energy Letters!
成果展示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锂离子电池在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全固态电池(ASSB)作为最有前途的电池系统之一,其界面稳定性一直是众多研究者讨论的重点。 在此,美…
-
任晓迪/陶占良Angew.:基于胶体分散电解质的耐-30℃水系电池!
低温下的电解液冻结是开发水系电池(ABs)的一个关键问题。虽然降低电解液的冰点已经引起了科研人员的研究工作,但人们对电解液冻结过程中的结构演变和调控低温ABs的冷冻电解液结构的关注…
-
深大高研院Small:多孔二氧化钛纳米片加入电解液实现无树枝锂金属电池
电解液调控和电极结构设计是抑制锂金属负极上枝晶生长的两种常见策略。 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蔡兴科等报告了一种抑制锂枝晶生长的自适应电极结构方法,它融合了电解液调控和电极结构设计策略的优…
-
三单位AFM:高能柔性Zn-S电池硫还原转化的双向铁原子催化剂
为了充分实现高能Zn-S电化学的理论潜力,必须克服与硫正极相关的电池放电过程中的不完全和迟缓转换以及电池充电过程中的高重新激活能量势垒。 安徽大学鹿可、哈尔滨工业大学卢松涛、苏州大…
-
武大EnSM:高稳定且不易燃的全气候(-40到+60℃)电解液!
开发不易燃的磷酸酯基电解液被认为是构建高安全锂离子电池最有前景的方法之一,而与负极(尤其是石墨)的差兼容性以及狭窄的温度适应性阻碍了其商业应用。 武汉大学陈重学、曹余良等通过将低配…
-
郭再萍/李丹AEM:MoS2-ZnIn2S4异质结界面增强离子/电子迁移和钠离子储存
构建异质结界面多级结构是开发钠离子电池高效储能阳极的有效途径。基于此,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郭再萍教授和郑州大学李丹副教授(共同通讯作者)等人报道了一种ZnIn2S4包裹MoS2复合…
-
潘锋/张明建Angew.:提高表面电导率,实现10C高倍率钴酸锂正极!
正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作为锂离子扩散和电子传输的宿主框架发挥作用,其锂离子扩散特性一直是研究的重点,而电子传输特性的研究则较少。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潘锋、香港中文大学张明建等提出…
-
何成/李智君AM:Fe SAs/NC助力Zn-空气电池
可再充电Zn-空气电池通常需要高效、耐用且廉价的双功能电催化剂来支持氧还原反应/析出反应(ORR/OER),但必须解决缓慢的动力学和大规模运输的挑战。 基于此,西安交通大学何成副教…
-
何会兵&黄燕平Adv. Sci.:构筑固体锌离子导体界面实现耐用和快充锌金属电池
高的锌离子脱溶剂化能、迟缓的锌沉积动力学和顶部的锌沉积模式是实现实用锌负极的关键挑战。 广西大学何会兵、黄燕平等通过引入焦钒酸锌(ZVO)作为固体锌离子导体界面来解决上述问题,以诱…
-
李春忠/江浩AM: 富镍正极的应变工程,实现软包全电池的优异循环
富镍层状氧化物处于高能锂离子电池发展的最前沿,但其广泛应用因容量下降和热不稳定性而受到阻碍。 在此,华东理工大学李春忠教授、江浩教授等人实施原位共沉淀策略以实现新型超分散掺杂Nb的…
-
东大孙筱琪EES:用于可充电水系锌电池的扩展共轭半导电有机正极
由于资源丰富、环境友好和结构多样性,电化学活性有机化合物是理想的水系锌电池正极候选者。然而,它们的电化学性能受到其不良导电性的严重限制。电极制备需要大量的碳添加剂(通常≥30%)以…
-
王飞&夏永姚AM:增强固态电解质的水分稳定性助力可持续全固态锂电池
富锂反钙钛矿(LiRAPs)固态电解质因其结构可调性、机械柔韧性和低成本的优势而引起广泛的兴趣。 然而,LiRAPs具有本能的吸湿性,并在空气中遭受分解,这不仅在目前的报告中使其电…
-
广工大/厦大/哈工大AFM:长寿命水系锌金属电池的双电层重建
水系可充锌金属电池(AZMBs)由于其固有的高容积容量和低成本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然而,不稳定的锌/电解液界面会造成锌枝晶的生长和副反应,从而导致库伦效率低下和寿命不理想。 广东工…
-
全球首创石墨炔!院士团队再发JACS:快充石墨炔负极!
石墨炔(GDY),作为一种由sp/sp2杂化形成的新型碳同素异构体,是一种平面二维全碳材料,其由中国科学院李玉良院士和团队于2010年首次合成,开辟了碳材料的新领域 。石墨炔的成功…
-
周江/何章兴AEM: 聚多巴胺层通过快速去溶剂化+离子限制双重稳定锌负极
金属锌被认为是水系锌离子电池(AZIB)的有前途的负极候选者,然而枝晶和副产物的形成严重降低了其可逆性和实际寿命。 在此,中南大学周江教授、华北理工大学何章兴教授及日本国立材料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