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刊解读
-
南科大梁永晔AEM:选择性近100%!分子催化剂助力酸性电解质中CO2还原
在酸性介质中的电催化CO2还原反应(CO2RR),通过防止碳酸盐/碳酸氢盐的形成,以更有效的利用CO2。然而,酸性介质更利于析氢反应(HER),导致CO2RR选择性较差。 基于此,…
-
顶刊集锦:王海梁、巩金龙、王磊、侯军刚、何成、王磊等人最新成果
1. Nat. Nanotechnol.:FE近100%!CoPc/CNT助力DCA制乙烯 1, 2-二氯乙烷(DCA)的电化学定向转化,因缺乏选择性地将水溶液中DCA转化为乙烯的…
-
焦锋教授团队,最新Nature Sustainability评论!
成果展示 电化学还原CO2为增值化学品引起了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但由于CO2电还原反应的复杂性质,报道一种新的CO2电催化剂或新的反应器设计的性能并不重要。在许多情况下,结果以令人…
-
郭再萍/李丹AEM:MoS2-ZnIn2S4异质结界面增强离子/电子迁移和钠离子储存
构建异质结界面多级结构是开发钠离子电池高效储能阳极的有效途径。基于此,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郭再萍教授和郑州大学李丹副教授(共同通讯作者)等人报道了一种ZnIn2S4包裹MoS2复合…
-
他,被引10W+,H因子164,化学/材料双领域高被引科学家,2022年度成果精选!
乔世璋教授,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化工与材料学院纳米技术首席教授,能源与催化材料中心(Centre for Materials in Energy and Catalysis)主任,…
-
EES:Pt1/(Co, Ni)(OH)2/C实现高效HER
氢氧化物负载的原子结构,特别是单原子,可积极的调节微环境以提高催化性能,但很少探索单氢氧化物和双氢氧化物之间的电子协同作用。 基于此,香港大学郭正晓院士、朱丽华副教授、中科院福建物…
-
成都理工Small:N掺杂调节Ti3C2 MXene中Ti 3d轨道占据,以促进Li-O2电池中的氧电极反应
合理设计高效的催化剂是促进锂氧(Li-O2)电池中氧电极反应动力学发展的关键。 基于此,成都理工大学舒朝著教授(通讯作者)等人用水热法制备了N掺杂Ti3C2 MXene (N-Ti…
-
三单位联合Angew.:卤素掺Sn催化剂,实现高选择性电化学CO2RR转化为甲酸盐
电化学CO2还原为高附加值的燃料和化学原料,在缓解能源和环境危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各种二氧化碳还原反应(CO2RR)产品中,甲酸/甲酸酯在制革、纺织和制药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
Angew.:金属簇催化剂的CO2转化反应性和循环性
构建一种将均相和多相催化的优点与清晰的机理和高性能相结合的集成催化剂仍然面临着重大挑战。 基于此,南京大学祝艳教授、北京科技大学陈名扬副教授和李丹副教授(共同通讯作者)等人报道了用…
-
北化工ACS Catalysis:用于乙炔选择性加氢的PdAg催化剂的设计
Pd基催化剂广泛用于选择性加氢反应,其中表面结构被发现是提高目标产物收率的关键因素。然而,对合理设计Pd基催化剂表面结构及其催化性能的预测模型的研究很少。 基于此,北京化工大学程道…
-
北师大JACS:非绝热分子动力学揭示半导体表面N2O的光解与光热分解
半导体表面的分子光解是多相光催化反应的基本步骤。然而,由于该过程的超快非平衡-非绝热特性,目前仍缺乏对光诱导解离过程的详细机理的阐述。 受到紫外线照射下还原TiO2(110)表面上…
-
Angew.:Sn-基催化剂选择性CO2电还原成甲酸盐
锡(Sn)基催化剂被广泛研究用于电化学CO2还原反应(CO2RR)制备甲酸/甲酸盐,但其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仍然很低。 基于此,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刘彬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Sibud…
-
五单位联合ACS Catalysis:Pt-CuO/CoAlO单原子催化剂在CO还原NOx中表现出优异的SO2耐受性
Pt基催化剂在CO选择性催化还原NOx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但一些技术问题阻碍了它们的实际应用。 基于此,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苏发兵研究员,北京工商大学纪永军教授,中国科学院过程…
-
厦大Nature子刊:类亚硝酸盐还原酶CuCo纳米片,实现安培级电流密度氨电合成
将NO3−电催化还原(NO3−RR)为NH3由于其绿色无污染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被认为是Haber–Bosch工艺的一个有效的替代方法。此外,合理设计高活性、高选择性的新型…
-
杨维结/李昊Commun Chem :双原子催化的理论建模须知-先研究表面态,再讨论活性!
电催化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最有效技术之一。电催化反应发生在电极-电解质界面上,通常伴随着气体、液体分子和离子的传质过程。然而,由于实验上精准表征反应面的方法尚待开发,如何研究电催化…
-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最新Science!
尽管反应中的空间位阻效应在化学动力学理论中是众所周知的,但有必要进行实验理论研究,从而在最基本的层面上更加深入探索这些效应。非极性反应分子在进入反应势垒时,由于它们的弱转向相互作用…
-
重磅!南京大学新年首篇Nature!
下一代电子技术的发展,需要将通道材料厚度缩小到二维极限,同时保持超低的接触电阻。过渡金属二卤属化合物,可以维持晶体管扩展到路线图的结束,但尽管有无数的努力,器件性能仍然受到接触限制…
-
胡良兵等人,最新Nature Energy!
成果简介 为了降低质子交换膜(proton-exchange membrane, PEM)燃料电池的成本,需要用于氧还原反应(ORR)的高活性和耐用的无铂(Pt)族催化剂,例如Fe…
-
北航杨树斌AEM:液态金属协同MXene实现无枝晶锌金属负极
锌负极因其高理论容量(820 mAh g-1)、环境友好和良好的安全性而有望用于锌基电池,但不可控的枝晶极大地阻碍了其实际应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杨树斌等设计了一种具有液态金属(G…
-
宋忠孝/刘洋洋Small Methods:氧化铟表面改性一石二鸟实现无枝晶锂负极
锂金属因其卓越的3860 mAh g-1比容量和-3.04 Vvs.标准氢电极的最低还原电位而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负极材料。然而,锂金属电池(LMBs)的实用化仍然受到锂在循环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