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刊解读
-
南师大/林科院Small:Ru@N-CNFs高效全pH值电催化HER
合理设计策略以提高钌(Ru)的本征活性和稳定性,对电解水的实质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南京师范大学徐林副教授和唐亚文教授、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孙康研究员(共同通讯作者)等人报道了…
-
浙工大Nano Res.:氮掺杂助力Nb2CTx电催化合成H2O2
电化学氧还原反应(ORR)制备过氧化氢(H2O2)是一种取代蒽醌法的很有前途的方法,其中合成H2O2的关键是开发调节ORR途径的催化剂。基于此,浙江工业大学王建国教授(通讯作者)等…
-
西安交大Small:异质原子配位调节Fe单原子催化剂的氧还原性能用于锌-空气电池
随着能源危机的加剧和环境的恶化,清洁和可再生能源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燃料电池和金属-空气电池由于具有高能量密度和生态友好的特点备受关注。然而,燃料电池和金属-空气电池中空气电极氧…
-
催化顶刊集锦:Nature子刊、JACS、AM、ACS Catalysis、ACS Nano等成果集锦!
1. Nat. Commun.: 界面能调整策略,有效增强光催化剂电荷分离 改善光催化剂的光生电荷分离是提高光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关键。增强电荷分离需要精确调节还原位点和氧化位点之间的…
-
8篇催化顶刊集锦:JACS、AM、ACS Energy Lett.、Nano Lett.等最新成果
1. JACS: 非金属催化剂用于高效、高选择性CO2光还原为CH4 使用无金属系统实现多个双电子光化学CO2还原过程具有挑战性,因为它需要合适的电子通道。因此,贾瓦哈拉尔尼赫鲁高…
-
吉林大学徐吉静AM:多场辅助锂空电池,超低过电位!
可充电锂氧(Li-O2)电池因其高达3500 Wh kg−1的理论比能量而引起了人们对高能量密度储能系统的研究兴趣。但由于氧还原反应(ORR)和氧析出反应(OER)动力学迟缓导致电…
-
Joule:铅大大减少,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仍有20%的效率!
研究背景 铅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的功率转换效率(PCE)目前已经超过25%,然而铅对人类和环境都有毒性。获得稳定的无铅钙钛矿材料、薄膜和器件仍然是一个未解决的问题。因此,…
-
徐英/康毅进Nano Lett.:稳定锂金属电池的Li3Bi无枝晶镀锂的热力学调节
具有金属锂 (Li) 负极的可充电电池因其高理论比容量和能量密度而引起越来越多的兴趣。然而,锂负极在循环过程中的枝晶生长导致稳定性差和严重的安全问题。 在此,兰州大学徐英研究员与电…
-
北大周恒辉/北化工刘文AFM:基于LixPO4的有机磷混合SEI层用于锂金属电池
锂金属因其最高的比容量和最低的电位而成为下一代可充电电池系统的有前途的负极候选。然而,低库仑效率(CE)和循环过程中锂枝晶的形成严重阻碍了其实际应用。 在此,受Li3PO4的高Li…
-
上硅所刘建军ACS Energy Lett.:预测富锂层状氧化物化合物作为高导电性的稳定固体电解质
寻找具有快速离子电导率和高电化学稳定性的新型固态电解质(SSE)是开发全固态电池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之一。大多数SSE具有特定的离子传输通道,以及钙钛矿、NASICON(钠超离子导体)…
-
武大/华科AEM:超平坦放电平台、低反应电位和稳定的水系锌电负极
利用锌负极构建水系锌金属电池在储能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但其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锌枝晶的生长、不令人满意的剥离/电镀效率以及气体逸出等。 在此,武汉大学汪的华教授、华中科技大学蒋凯教…
-
杨勇/王鸣生AEM:揭示全固态电池中缺陷与锂枝晶形成和生长的联系
锂金属在沉积过程中的成核和生长以及枝晶穿透是影响固态锂金属电池 (SSLB) 安全性和功率密度的关键和根本问题。然而,目前仍然缺乏关于锂金属沉积/溶解,尤其是锂枝晶的形成和生长及全…
-
侴术雷/乔芸/李丽AEM:用于钠离子电池的低成本聚阴离子型硫酸盐正极
钠离子电池(SIBs)因其丰富且低成本的钠资源而成为储能系统中很有前景的候选者。聚阴离子硫酸盐材料(PSMs)因具有骨架稳定、结构可调、操作安全以及SO42-的高电负性等优点而被认…
-
苏大李彦光/王璐AM:用于超稳定储钠的2D氢键有机骨架分子片
由于氢键有机骨架(HOF)具有良好的结构结晶度、大比表面积和孔隙率,因此受到越来越多关注。不幸的是,它们在电化学应用中的潜力仍然难以捉摸,因为弱氢键会在溶液中解离,最终损害结构完整…
-
优秀!这位北理工教授一天2篇AM+1篇AEM,一周顶刊总IF超100!
人物介绍 陈人杰,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博导,北京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国家级)研究员。2005年获博士学位,师从北京理工大学吴锋教授;2005-2007年于清华大学化学系从事…
-
化物所陈剑EnSM:锂离子溶剂化和SEI的双重策略提高锂金属负极库仑效率
锂金属是高能量密度可充电池的理想负极。然而,由于枝晶生长和脆弱的SEI导致低库仑效率(CE),阻碍了其实际应用。离子溶剂化行为和SEI形成都强烈影响可充电池中锂金属负极的稳定性。 …
-
哈工大EnSM:自优化弱溶剂化效应实现高压NVPF正极优异的低温性能
当温度降至零度以下时,钠离子电池的各项性能会严重恶化。 哈尔滨工业大学王振波、周佳、Lan-Fang Que等人通过构建弱溶剂化结构揭示了高压Na3V2(PO4)2F3(NVPF)…
-
港理工ACS Nano:局部高浓度电解液稳定钾离子电池黑磷负极
黑磷(BP)具有优异的钾离子存储能力,但其可逆性差且容量衰减快。 香港理工大学Biao Zhang等人合成了一种具有80 wt%高BP负载量的BP-石墨(BP/G)复合材料,并通过…
-
南洋理工AM:处理锂离子电池电子垃圾的绿色回收方法
由于全世界便携式电子产品、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储存中锂离子电池(LIBs)的消耗量不断增加,废旧LIBs产生的电子垃圾正在快速增长。一方面,填埋和焚烧LIBs电子垃圾由于其组成材料…
-
朱美芳院士/杨建平/陈俊Adv. Sci.:有机/无机杂化纤维:电化学能量应用的可控结构
有机/无机杂化纤维(OIHFs)是一种有趣的材料,其具有固有的高比表面积和柔韧性,以及独特的各向异性特性、多样的化学成分和可控的杂化结构。在过去十年中,出现了各种先进的OIHF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