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刊解读
-
ACS Nano:分层组装的氮氧化钴纳米棒和N掺杂碳纳米纤维用于高效的双功能氧电催化,具有出色的再生效率
氧基电催化是清洁和可持续能源转换/储存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开发具有高活性和耐用性的经济型双功能可逆电催化剂还面临巨大挑战。其中,最关键是定制的多孔结构和单独呈现的用于氧还原和析…
-
ACS Catal.:变废为宝!Ru/TiO2催化剂助力聚丙烯塑料废料转化为润滑剂
塑料的回收和升级是为了应对垃圾填埋带来的环境危机。化学催化技术是实现这一目标最有前途的方法。近日,美国特拉华大学Dionisios G. Vlachos和天津大学刘斯宝副教授(共同…
-
崔光磊/董杉木JACS:将Li-SOCl2电池转化为高功率可充电系统
Li-SOCl2电池具有超高的能量密度和优越的安全特性,在工作温度范围宽。然而,由于在放电过程中SOCl2的还原动力学缓慢以及在充电过程中绝缘放电产物的氧化,Li-SOCl2电池系…
-
陈小明院士/廖培钦Angew:MOF助力捕获CO2并电还原
将烟气中的CO2捕获能力和电化学CO2还原反应(eCO2RR)活性位点整合到催化剂中是一种有效的碳中和策略,但难度很大。结合混合气体突破实验和eCO2RR实验,中山大学陈小明院士和…
-
张子重课题组Nature子刊:反应位点决定产物类型,CuInSnS4上S位点用于光催化CO2还原为CH4
太阳能驱动的光催化CO2和水转化为碳氢化合物燃料是同时解决全球能源需求和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要解决方案。在该过程中,实现光催化CO2还原的高选择性和高转化率是光催化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
-
宇宙第一材料天团,Edward H. Sargent院士再发PNAS!
无重金属III-V胶体量子点(CQDs)在光电子学领域显示出了巨大的应用前景,其中较大直径的砷化铟(InAs)CQDs合成的最新进展为三维测距和成像提供了获取短波红外(IR)波长的…
-
她最近产出太猛!两个月,一篇Science,两篇Nature Energy!
人物简介 孟颖(Ying Shirley Meng)教授供职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她是能源技术扎布尔讲座教授及材料科学与纳米工程教授、能源存储与转换实验室(LESC)首席研究员。…
-
刘碧录&孙成华Nature子刊:超高电流密度下,Ta-TaS2 MC高效HER
背景介绍 氢气(H2)是一种零碳排放的清洁能源载体,可以通过可再生能源驱动的电解水生产,有利于未来全球碳中和。聚合物电解质膜(PEM)电解槽技术是一种高效的电解槽技术,可在电流密度…
-
PNAS:电催化新概念!电位循环,产物蹭蹭蹭往上涨!
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电气化,用可再生电力驱动的方法取代高碳过程被视为减少碳足迹和使我们的社会脱碳的一种方法。因此,在如何产生、储存和转换电能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之前的努力集中…
-
王星辉/官操Nano Lett.:MOF衍生的双功能Co0.85Se纳米颗粒实现高性能锂硫电池
锂硫电池具有成本低、理论能量密度高的优势,但存在多硫化锂(LiPSs)的穿梭效应和硫氧化还原动力学缓慢的问题。 福州大学王星辉、西北工业大学官操等通过简便的溶液法和硒化-碳化处理,…
-
爱达荷国家实验室EnSM:锂离子电池极快充电的电解液设计、表征和测试方法
实现快速充电的能力已成为先进电池在众多应用中的实际问题。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是电解液,其在电化学电池中控制着离子传输、极化、倍率性能、温度性能和电池寿命的诸多方面。 在此,美国爱达荷…
-
余彦/胡仁宗AM:全面概述稳定储钠的Sn基负极材料
由于对锂资源短缺的担忧,以及开发低成本高效储能系统的迫切需要,钠离子电池(SIBs)的研究和应用近年来重新出现。 中科大余彦、华南理工大学胡仁宗等综述了用于稳定SIBs的高容量Sn…
-
耶拿大学Adv. Sci.: 人工神经网络预测任意甲基丙烯酸酯的纳米颗粒尺寸
粒径是影响纳米粒子在医学应用(如药物或基因治疗载体)中的可用性和特定靶向的关键因素之一。制备具有限定粒径的纳米颗粒具有很高的挑战性,必须通过反复试验的方法进行许多尝试,这个多维问题…
-
美国能源部阿贡国家实验室组建联盟,意图掌控锂电供应链!
近日,美国的阿贡国家实验室组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联盟,叫做Li-Bridge,目的是通过在公共和私营部门之间架设桥梁,旨在加快发展一个强大和安全的锂电池国内供应链。这传递出的信息值得…
-
楼雄文Angew.:CoCu-MOF NBs实现高效电化学OER
开发高效的析氧反应(OER)电催化剂,并了解其催化机理对于高性能的能量转换和存储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楼雄文教授(通讯作者)等人报道了通过连续阳离子和配体交换…
-
Edward H. Sargent/梁红艳/刘永长Nature子刊:硼化物衍生的OER电催化剂
金属硼化物/硼酸盐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析氧反应(OER)催化剂,然而,目前仍缺乏在实际高电流密度下长期稳定性的证据。 近日,天津大学梁红艳教授和刘永长教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Edw…
-
澳大利亚初创公司研发新体系电池,要干掉液流电池!
据IEEE Spectrum报道,澳大利亚悉尼的初创公司Gelion Technologies开发了一种新电池,目标是取代液流电池在大规模储能方面的应用。 ▲Gelion Tech…
-
张久俊院士/蒋永Nano Energy:低成本快速实现高性能石榴石基固态锂金属电池
石榴石基固态锂金属电池(SSLMBs)因其高能量密度、宽工作温度、高安全性而被认为是电动汽车和大型储能系统的候选电源。然而,石榴石/锂金属负极界面的差润湿性、大界面阻抗和循环过程中…
-
Angew:高能量密度二氨基环丙烯-吩噻嗪杂化阴极电解液的开发
由于有机溶剂的宽电化学电位窗口,非水氧化还原液流电池(RFBs)为实现高能量密度存储提供了机会。吩噻嗪是一种罕见的在有机溶剂中经历两次可逆电子转移的阴极电解液。然而,现有吩噻嗪衍生…
-
Small:稳定钠金属负极人工界面工程的最新进展
钠金属负极上的固态电解质中间相(SEI)强烈影响Na金属电池(SMBs)的Na沉积形态和循环寿命。SMBs应用受到不稳定的SEI和Na负极表面枝晶生长的阻碍,这直接导致库仑效率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