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刊解读
-
中科大余彦团队,最新AM!
成果简介 红磷作为钾离子电池的阳极材料,具有超高的理论比容量。然而,由于制备过程中残留的白磷以及 K-P 合金的缓慢动力学限制其实际应用。基于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余彦教授团队通过研…
-
颠覆认知!孙学良院士等人,最新Nature子刊!
全固态锂-硫电池由于其高理论能量密度、低成本和提高安全性,为下一代储能提供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机会。然而,由于对其放电产物的了解不足阻碍了它们的实际应用。 成果简介 近日,加拿大西安大…
-
里程碑式突破!最简单的高分子,再登Science!
研究背景 聚合物的设计、合成和实现面临的一个核心挑战是,每种应用都需要一组特定的材料特性。因此,已经开发了许多材料来满足需求,并且用于新兴应用的新材料的生成仍在快速进行。 聚乙烯(…
-
锁定2023年年度热点!回收又双叒叕发一篇Science!
聚烯烃是生产量最大、体积最大的塑料。不幸的是,塑料的大量使用以及缺乏有效的处置或回收选择造成了塑料废物灾难。 在此,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Garret M. Miyake教授报告了一…
-
张强/李博权/刘芯言,最新Angew!
成果简介 单原子位点(single-atom sites)的配位工程越来越受到科研人员的关注,但是其化学合成仍然是一个难题,特别是适合的配位结构。基于此,清华大学张强教授、北京理工…
-
IF大于34!这所双一流大学,迎来首篇Nature Reviews Chemistry!
成果简介 采用固态电解质代替易燃液体电解质的全固态电池(ASSBs),由于其固有的安全性和能量密度的提高,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下一代电化学储能设备之一。一类含卤素的固体电解质由于具有…
-
中科大江海龙/孟征,最新Angew!
成果简介 单线态氧(1O2)在各种光催化氧化反应中无处不在,但是高效和选择性地生产1O2仍然是一个挑战。基于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江海龙教授和孟征教授(共同通讯作者)等人报道了基于镍…
-
创纪录!冯新亮院士团队,最新JACS!
成果简介 螺旋纳米石墨烯(nanographenes, NGs)由于其固有的手性和独特的手性,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具有多层拓扑结构的扩展螺旋纳米粒子的高效合成仍然不发达…
-
电池顶刊集锦:黄维、杨金龙、陈卫华、陆盈盈、何会兵、曾令兴、夏永姚等成果!
1.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可持续双层界面实现持久稳定的锂金属负极 锂金属负极(LMA)是下一代高能量电池的关键,它的比容量高达 3860 mAh g…
-
北化工,最新Nature Catalysis!
成果简介 近日,北京化工大学孙晓明教授、田书博副教授以及庄仲滨教授(通讯作者)共同设计了一种Co(CN)3微晶催化剂用于燃料电池阴极。该研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和X射线吸收光谱证明了…
-
电池顶刊集锦:黄维、杨金龙、陈卫华、陆盈盈、何会兵、曾令兴、夏永姚等成果!
1.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可持续双层界面实现持久稳定的锂金属负极 锂金属负极(LMA)是下一代高能量电池的关键,它的比容量高达 3860 mAh g…
-
张强教授,最新JACS!
单原子催化剂具有优异的电催化活性,且可以通过在碳骨架中引入杂原子掺杂来进一步增强。然而,掺杂位置和活性之间的复杂关系仍未完全阐明。 在此,清华大学张强教授、北京理工大学李博权副研究…
-
电池顶刊集锦:王儒涛、范修林、吴峰、郑俊超、陈晨、邢伟、贺艳兵等成果!
1. ACS Nano:块体复合锂负极实现稳定全固态金属锂电池 采用锂金属负极的全固态电池(ASSB)有望成为实现高能量密度的最有前途的储能系统之一。然而,锂金属负极与固态电解质(…
-
崔屹/鲍哲南两院士强强合作:“氟”摇直上,助力锂金属电池!
成果简介 近日,美国斯坦福大学鲍哲南教授、崔屹教授以及秦健教授(通讯作者)等人通过调节醚基电解质溶剂的氟化程度来研究其在锂金属电池中的性能。该研究中通过在1,2-二氧基溶剂中引入单…
-
南洋理工范红金教授,最新AEM!
研究背景 在各种类型的水系锌离子电池中,碘阴极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合适的反应电位,良好的可逆性以及氧化还原动力学更快等优点。然而其实际应用却受到可溶性多碘化物固有的穿梭效应的阻碍…
-
【DFT+实验】余桂华JACS:金属间单原子合金In-Pd催化剂,用于高效和选择性中性电合成NH3
从电催化还原硝酸盐(NO3RR)中收集可循环再生的氨(NH3),为以节省能源和环境友善的方式结束生态氮循环,避免硝化物污染提供一个可持续的策略。新兴的金属间单原子合金(ISAAs)…
-
于吉红院士/梅东海/张伟,最新JACS!
成果简介 电动汽车的大量采用和有限金属资源的枯竭使得锂离子电池(LIBs)的回收势在必行,但目前的LiCoO2回收途径主要是火法和湿法,能量投入大、加工粗放,因此迫切需要替代的多功…
-
【DFT+实验】上海交大梁正AFM:功能性串联隔膜设计助力长循环稳定和高倍率锂金属电池
通讯作者:梁正,岳昕阳 第一作者:丁罗义 通讯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研究背景】 随着储能需求的不断增长,迫切需要开发高能量密度电池。然而,由于锂枝晶和锂离子通量不均匀,导致锂金…
-
【DFT+实验】北航王华:最新Angew!−40°C可充电钾离子全电池
钾离子电池(PIBs)是一种很有前途的低温储能电池。然而,由于缺乏可行的阳极材料和兼容的电解质,目前对低温钾离子电池的研究仅限于利用金属钾作为阳极的半电池,实现可充电全电池仍存在许…
-
跨晶体结构的深度迁移学习:快速预测钙钛矿氧化物
通过计算发现新材料虽然可以简化实验合成前的筛选过程,但因材料组分和结构的巨大潜在组合,这一筛选过程仍然道阻且长,系统地探索材料组分和结构空间亦面临挑战。 Fig. 1 Perf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