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刊解读
-
南开大学JACS:M-N-C单原子催化剂中电势驱动的吸附能反转
电子结构对于理解金属单原子催化剂(SAC)的催化机理至关重要,特别是在电化学条件下。基于此,南开大学刘锦程研究员(通讯作者)等人深入研究了电化学电势对氮掺杂石墨烯(N-C)载体上S…
-
北化工,Nature Catalysis:Co(CN)3微晶催化剂用于燃料电池阴极
成果简介 近日,北京化工大学孙晓明教授、田书博副教授以及庄仲滨教授(通讯作者)共同设计了一种Co(CN)3微晶催化剂用于燃料电池阴极。该研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和X射线吸收光谱证明了…
-
【计算深度解读】ASS:DFT研究吸附构型、吸附能和电子性质,探索矿物溶解机制
橄榄石型矿物是可用于大量二氧化碳封存的矿物,因为它广泛地分布在世界各地。然而,矿物溶解速率是限制其二氧化碳封存过程的关键因素。 近日,通过将第一性原理计算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杨培东院士,最新Nano Letters!
成果简介 能量漏斗(Energy funneling)是基于低维材料的光电器件中用于改善其性能的一种现象。基于此,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杨培东院士(通讯作者)等人报道了一类新的二维…
-
南科大赵天寿/曾林EES:路易斯酸-碱和库仑相互作用的协同效应实现高性能 Zn-I2电池
锌碘电池具有不易燃的水系电解质和本质安全的锌,因此被认为是前景广阔的储能设备。然而,多碘穿梭效应和反应动力学迟缓限制了其电化学性能。 在此,南方科技大学赵天寿,曾林等人提出了一种多…
-
厦大/中大/高能物理所AFM:基于橄榄石釉质层的晶格匹配界面实现高压LiCoO2
高电压引起的LiCoO2 表面钝化双层(正极/电解质界面和阳离子致密化表面相)不可避免地会导致电池退化。 在此,厦门大学孙世刚,乔羽,Kuai Xiaoxiao,中山大学孙洋,中国…
-
松山湖实验室/港城大/中南AEM:吡嗪和吡啶胺单元的共价有机骨架(COF)用于水系钙离子电池负极
可充电实现钙离子电池(CIBs)有望用于可靠的大规模能源存储。然而,它们面临着重大挑战,主要是由于负极不理想,导致电压分布不利、容量有限和耐用性下降,所有这些都阻碍了CIBs的发展…
-
电池顶刊集锦:孙学良、支春义、杨金虎、李先峰、于 乐、郑 洋、潘 军、范红金等成果!
1. Advanced Materials:精确定制锂离子传输通道实现超长循环无枝晶全固态锂金属电池 全固态锂金属电池可以解决电池循环寿命和能量密度不足的关键挑战。长循环无枝晶全固…
-
重磅Nature!18万个像素!逐像素检查,轻挑微观“面纱”
在空间不均匀、不稳定的界面上的反应速率是出了名的难以量化的,但在许多化学系统的工程中,如电池和电催化剂,却是必不可少的。 利用现场原位显微镜对这些材料进行实验表征产生了丰富的图像数…
-
太强了!国内高校一日5篇Nature!
来源|Nature、东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求是风采、iNature 9月13日,东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分别在Nature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1、…
-
“神仙眷侣”黄昱/段镶锋,今日Nature Synthesis!
段镶锋,1977年出生于中国湖南武冈,纳米材料学专家,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大学特聘教授。段镶锋教授的研究领域主要为纳米材料和器件,以及它们在电子学…
-
北科焦树强等,最新Nature子刊!
成果简介 同时实现高能量密度和长循环寿命仍然是铝离子电池(AIB)面临的最严峻挑战,尤其是对于在强酸性电解质中存在穿梭效应的高容量转换型正极而言。基于此,北京科技大学焦树强教授及王…
-
北大夏定国最新AM:富锂材料新进展!
放电容量超过250 mAh g-1的富锂锰基氧化物材料是下一代高密度锂离子电池的潜在阴极材料。然而,较差的倍率性能和电压衰减问题是该材料目前存在的巨大挑战。传统的提高材料倍率性能的…
-
打破校史!东北大学,首发Nature!
来源丨东北大学等 9月13日,Nature在线发表了东北大学左良教授团队、秦高梧教授团队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陈星秋研究员团队的合作研究结果,论文题目为“Flatband λ-Ti…
-
麦立强/周亮/吴劲松,最新AM!
成果简介 纳米硅(NPs)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前途的高容量阳极材料,因为它们可以防止因(脱)锂化过程中剧烈的体积变化而导致的机械失效。然而,在循环过程中,仍然可以观察到 Si NPs …
-
清华大学张强/陈翔,最新JACS!
锂金属电池(LMBs)由于其超高理论容量(3860 mAh g–1)的锂金属阳极而成为有希望的能源储存装置,突破了当前锂离子电池(LIBs)的限制。然而,包括酯基电解质在内的大多数…
-
清华大学,最新Science!
论文来源: https://www.science.org/doi/full/10.1126/science.ade3483 2023年9月14日,清华大学吴华强及高滨共同通讯在S…
-
北京师范大学华青松教授课题组:助力LLZO基固态电解质高性能表现新方法
研究背景 锂金属电池(LMBs)由于超高的理论容量(3860 mAh g-1)的锂金属负极而成为有希望的能源储存装置,突破了当前锂离子电池的限制。而传统的液态电解液引发的安全问题阻…
-
电池日报||顶刊集锦:梁叔全、刘凯、王先友、郭向欣、张健、肖杰、蔡晨阳等成果!
1.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动态静电屏蔽层用于高度可逆锌金属负极 水系锌离子电池(AZIBs)因其固有的安全性、成本效益和环境友好性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
-
支春义教授团队,连发JACS和Angew!
硫族化合物,特别是碲(Te),作为转换型正极,在具有丰富的价态和高能量密度的锌电池(ZBs)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Te的转换反应通常局限于Te2−/Te0氧化还原与~0.59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