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刊解读
-
【DFT+实验】南洋理工范红金/首师大宋卫星AM:分子筛电解质膜助力超长寿命锌电
研究背景 水系锌离子电池(AZIBs)具有成本低、不易燃烧的锌金属和水电解质等优点。然而,由于锌枝晶生长、析氢、表面钝化等原因导致锌金属不稳定,导致了低库仑效率和循环寿命不足,阻碍…
-
【DFT+实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吴文婷/吴明铂团队:调控Au/ZnO的粒径及晶面实现选择性光催化甲烷氧化
背景介绍 甲烷(CH4)作为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已被广泛用作气体燃料及化工原料。传统的甲烷利用主要是蒸汽重整和费托合成相结合的间接转化过程,一般需要高温高压,能耗较高。因此,在温和条…
-
南航郑明波、许真铭团队APCS原创论文:发展一种高通量筛选固体电解质界面层锂合金相的方法
第一作者:窦智 通讯作者:郑明波、许真铭 通讯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省高效电化学储能技术重点实验室 主要亮点 本工作通过材料数据库挖掘技术、高通量第一性原理…
-
成会明院士最新AM:聚焦高度降解的高镍正极材料均匀修复!
引言 消费电子、电动汽车和电网储能推动的锂离子电池(LIB)需求激增,给锂(Li)、钴(Co)和镍(Ni)等原材料带来了迫在眉睫的供应挑战。这些锂离子电池材料不仅天然供应有限,而且…
-
【DFT+实验】李晓林团队AM:质子化对钠电富镍结构稳定新理解
来自公众号:深水科技咨询 本文以传播知识为目的,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引言 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在化学能和电能之间转换的可充电插层电池几乎肯定会经历与离子/电…
-
【DFT+实验】赵勇Angew:液相催化剂构建S↔Li2S固/液/固反应路径提升锂硫电池性能新进展
【研究背景】 锂硫(Li-S)电池因其具有高的理论能量密度(≈2600 Wh kg-1)、低成本和环保的优点而具有独特的吸引力。然而,由于反应物硫(S)和放电产物硫化锂(Li2S)…
-
【DFT+实验】德国亥姆霍兹研究所最新AEM:这种添加剂时硅基全电池性能提升一倍以上
第一作者:Matthias Weiling 通讯作者:Masoud Baghernejad 通讯单位:亥姆霍兹研究所 【研究背景】 近年来,清洁新能源的研究和开发已成为实现我国…
-
挪威科技大学Daniel Rettenwander等:通过离子注入在Li7La3Zr2O12固态电解质中引入压应力来偏转枝晶
研究背景 最近的研究发现,材料中的定向应力允许将扩展的裂纹引导到某个方向。随着平面压应力的增加,由于力学角度的阻力最小路径与电化学路径背离,裂纹扩展路径与应力方向越来越一致,具体取…
-
【DFT+实验】Nano Lett.:外延MnBi2Te4薄膜的栅极可调谐本征反常霍尔效应
成果介绍 反常霍尔效应(AHE)是揭示磁性材料拓扑性质及其自旋织构的重要输运特征。最近,MnBi2Te4已被证明是一种本征磁性拓扑绝缘体。然而,其有趣的AHE…
-
【DFT+实验】郭再萍最新EES综述:利用低共熔溶剂绿色回收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
引言 对清洁能源和转向电动交通,特别是电动汽车(EV)的需求显著增加。全球各国政府已开始立法禁止销售汽油动力汽车,而汽车公司则计划专门生产电动汽车。据报道,自2011年以来,全球电…
-
【MD+实验】武汉理工大学孙涛垒课题组:负载型金属团簇异质结在催化偶氮加氢反应过程中的界面电荷效应
背景介绍 负载型金属团簇(SMCs)异质结由于其独特的几何和电子结构,在有机金属催化中具有超高活性和优异的选择性,在现代化学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SMCs的催化性能受金属团簇的载…
-
【DFT+实验】南开大学刘永胜团队Nano Lett. | 基于寡聚噻吩配体的二维DJ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英文原题:Orbital Interactions in 2D Dion-Jacobson Perovskites using Oligothiophene-based Semic…
-
【DFT+实验】物理化学学报 | 武汉科技大学常帅教授团队:噻吩锚基对分子与电极结合构型的影响研究
第一作者:雷永久 通讯作者:常帅,李云川,肖博怀 通讯单位:武汉科技大学材料学部 主要亮点 采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裂结技术详细研究了噻吩锚定基团上修饰的三种不同取代基对分子-电极结合构…
-
川大/德克萨斯大学AEM:无负极金属锂电池中外部压力、SEI 结构和电沉积形态之间的相互关系
锂金属因其高容量(3860 mAhg-1)和相关的低充电电压而被认为是锂二次电池下一代负极的最终选择。然而,锂的电沉积/溶剂化往往是非平面的,存在金属枝晶、金属空隙和不稳定的固态电…
-
苏大晏成林/南通大学钱涛AFM:La2O3 调整铁d带中心的化学吸附方式增强阴离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的氧还原作用
开发阴离子交换膜燃料电池(AEMFC)必须对高能非贵金属基催化剂的电子构型和中间产物吸附行为进行研究,以解决正极氧还原反应(ORR)动力学缓慢的问题,但这仍然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在…
-
地大杨华明/中南唐爱东AM:Palygorskite衍生三元氟化物实现高能量密度Li-S软包电池
尽管在锂-硫(Li-S)纽扣电池层面,各种优异的电催化剂/吸附剂作为硫正极材料取得了显著进展,但由于在低电解质/硫(E/S)和负/正(N/P)比的条件下,厚硫正极的锂离子传输效率低…
-
电池顶刊集锦!Nazar、吴凡、郭玉国、黄绍铭、纪效波、孙正明、许康、陈维等成果
1. ACS Energy Letters: Li3–xZrx(Ho/Lu)1–xCl6 固体电解质实现具有预锂化硅负极的超高负载固态电池 硅具有超过3500 mAh g−1的高比…
-
纪秀磊,最新Angew!超低温下水系电池的运行机制
水是一种神奇的溶剂;它无处不在,很容易溶解广泛的盐,并在很宽的温度跨度内保持液体。作为电解质的溶剂,水还具有廉价、不易燃、无毒的优点。然而,在电化学应用中,水有一个明显的缺点,水电…
-
Nature Energy:可忽略电压损失的富锂层状氧化物正极
富含锂和锰(LMR)的层状氧化物具有高容量和低成本,是下一代锂离子电池的一类有前途的阴极。然而,由于Li2MnO3蜂窝结构的不稳定性,循环过程中的电压衰减仍然是其实际应用的障碍。 …
-
冯新亮院士,最新Nature子刊!
成果简介 近日,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冯新亮院士(通讯作者)等人报道了一种促进红外(IR)光驱动的超薄铜(Cu)基类水滑石羟基盐中CO2还原的一般方法。首先,作者通过模拟态密度(D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