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刊解读
-
南科大谷猛&东莞理工祝远民&深大杨旭明:原子级研究工业LCO高压正极裂纹产生机制
成果展示 在提高截止电压增加能量密度时,LiCoO2在高电压下的结构稳定性尤为重要。我们利用原子尺度差分相位衬度-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STEM)成像和电子能量损失谱(EELS)分析…
-
北大郭少军教授,最新JACS!
近日,北京大学郭少军教授等人以“Cooperative Rh‑O5/Ni(Fe) Site for Efficient Biomass Upgrading Coupled with…
-
刘彬&翟月明,最新JACS!
在电化学CO2还原反应(CO2RR)中,CO2活化是第一步,然后是后续的加氢反应。分子CO2分子活化和CO2还原产物析出之间的竞争本质上限制了CO2RR的催化性能。 基于此,香港城…
-
港中大卢怡君EES:溴化物不易燃电解质用于安全、长寿命钠金属电池
钠金属电池(SMBs)由于其丰富的钠含量和高的重量容量而成为最有前途的储能技术之一。然而,SMB的安全应用受到活性金属钠和高度易燃电解质的阻碍(例如不可控枝晶生长、气体和火灾问题)…
-
Angew:极端工作条件下锂-硫电池的部分离子对溶剂化结构设计
在极端工作条件下提高能量密度仍然是充电电池面临的一大挑战。在此,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陈政团队展示了一种全氟酯类电解质,由部分氟化的羧酸酯和碳酸酯组成。这种电解质具有耐高温的物理化学…
-
哈工大王殿龙/王博EnSM:高性能插层复合固体电解质实现稳定锂金属电池
复合固体电解质(CSE)结合了无机和有机固态电解质的优点,与电极的界面良好,有望成为最有前途的固体电解质。然而,室温离子电导率较低限制了 CSE 在锂金属电池中的应用。 在此,哈尔…
-
山大AEM:良好的溶剂化和高惰性的不对称氟化电解质分子设计实现稳定的锂金属电池
电解质分子工程,尤其是对称氟化电解质分子,被认为是解决传统非氟化电解质分子稳定性不足,从而稳定高能量锂金属电池(LMB)的有效方法。然而,对称氟化电解质分子的弱溶解性和低离子电导率…
-
福大汤育欣Angew:氟化固态电解质界面层引导水系锌电池中锌离子均匀沉积
锌离子水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和环保性而越来越受欢迎。然而,锌离子在负极上的随机沉积和锌离子在界面上的缓慢迁移会导致锌枝晶的生长和较差的循环性能。 在此,福州大学汤育欣团队通过原位离子…
-
天大胡文彬/韩晓鹏AFM:体相晶界调节实现了可充电水系锌离子电池的高可逆性锌负极
锌负极的枝晶和副反应严重限制了水系锌基电池在电网规模储能中的应用。虽然表面/界面改性策略在改善锌负极的可逆性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不足以从晶相角度解决整体调节和内在机制问题。 在…
-
复旦余学斌ACS Nano:用于无枝晶柔性铝有机电池的MXene基混合导体界面
铝电池因其低成本和高理论容量而成为大规模储能应用有前景的电池技术。然而,阻碍其发展的挑战之一是铝金属负极的电镀/剥离效果不理想。 在此,复旦大学余学斌团队在室温下通过原位化学反应在…
-
【DFT+实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徐泉教授课题组:铁铬液流电池高性能电极的制备
背景介绍 随着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等突出的社会问题,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迫在眉睫。而可再生能源发电由于其间歇性和多变性在实际应用中提出了挑战。储能是促进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提高电网…
-
【DFT+实验】最新AM:-55℃库仑效率超过99.9%的无负极钠金属电池!
背景介绍 钠金属电池在低温下的可逆和长循环运行对于寒冷气候下的应用至关重要,但Na枝晶和不稳定的固-电解质界面(SEI)一直困扰着钠金属电池的发展。目前在低温下钠电镀/剥离的库仑效…
-
【DFT+实验】浙大陆盈盈/李思远Nature Energy:镁钙有机硼酸盐合成新策略
【内容简介】 镁/钙等多价金属电池化学体系由于材料的元素丰富性、高安全性和低还原电位,在未来可以灵活的运用于电网储能设施和移动设备领域。近日,浙江大学陆盈盈教授、李思远博士开发了一…
-
Nano Res.[能源]│暨南大学王子龙:结构和缺陷双策略设计多层纳米球用于低温锌空气电池
背景介绍 柔性电子的蓬勃发展推动了可穿戴柔性储能设备研究的热潮。作为一种先进的储能技术,锌空气电池系统具有成本低、安全性好、耐低温、理论功率密度和能量密度高等优点。此外,由于具有清…
-
低耗能高速度,EPFL和微软研究团队的新方法:深度物理神经网络的无反向传播训练
随着大规模深度神经网络(NN)和其他人工智能(AI)应用的最新发展,人们越来越担心训练和操作它们所需的能源消耗。 物理神经网络可以成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但传统算法的直接硬件实现面…
-
ACS Nano:阳离子溶剂重组和氟化中间相的协同作用实现锌金属负极的高可逆性
锌金属电池因其安全性、成本效益和环境友好性,为大规模应用提供了巨大的机遇。然而,由于与水有关的钝化/腐蚀,锌的可逆性差和不均匀电沉积大大阻碍了其实际应用。 在此,日本筑波大学Eun…
-
中科大陈维JACS:基于有机多孔材料纳米限域作用的可充电锂-氯电池
可充电氯化锂电池因其超高的能量密度和卓越的安全性能而被公认为有潜力的储能电池。然而,由于在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 Cl2 供应迟缓且不足,氯化锂电池在高比循环容量下存在循环寿命短和库仑…
-
麦立强EES:双金属位点与相邻Fe纳米团簇的电子协同作用实现高效氧电催化
具有 M-N4 构型的单原子催化剂在氧电催化方面大有可为,因此受到了广泛的研究。然而,它们在锌-空气电池中的实际应用仍然受到较差的活性和耐久性阻碍。 在此,武汉理工大学麦立强团队通…
-
香港理工大学於晓亮/东北大学孙筱琪:最新AFM!
一、研究背景 可充电水系锌电池具有成本低、高安全性高等优点,是很有潜力的储能体系。小分子醌类化合物以其结构多样性和低成本的优点成为水系锌电池极具吸引力的正极材料。其中,非极性醌类化…
-
国科大&首师大合作综述,「白盒」张量网络:增强量子机器学习的可解释性和效率
编辑 | 紫罗 深度机器学习在 AI 的各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功,但同时实现高可解释性和高效率仍然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张量网络(Tensor Network,TN)是一种源自量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