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刊解读
-
【纯计算】Vacuum 卤素官能团对钙钛矿/MXene界面性质的调控
全文速览 为了提高钙钛矿器件的光电特性和电荷提取效率,专业的界面工程至关重要。近日,武汉科技大学王玉华和安阳工学院郭尧合作发表了关于MAPbI3与Ti3C2T2(T = Cl,Br…
-
黄世萍/陈中方/张胜利EES:二维材料数据库结合理论计算,筛选电化学稳定氧电催化二维材料
氧电催化,包括氧还原反应(ORR)和析氧反应(OER),是许多重要的能量转化装置(如燃料电池和电解槽)的关键过程之一,其中ORR是燃料电池的阴极半反应,而OER通常作为水电解槽中的…
-
北理工JPCL封面 | 三维网状离域电子结构主导的N₈全氮晶体常温常压稳定性
英文原题:Nonbonding Electron Delocalization Stabilizes the Flexible N8 Molecular Assembly 通讯作者…
-
施思齐团队2023年度重点研究成果盘点
施思齐教授简介 施思齐,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职于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和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6年)。2004年7月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物理…
-
Angew:与锂金属电池高度兼容的局部中浓度电解液
局部高浓度电解液被公认为锂金属负极的优秀电解液。然而,高浓度盐或高氟稀释剂中氟含量较高,导致生产成本大幅增加,并加重了环境负担。 图1. 电解液的物理特性、理论计算和模拟 加拿大阿…
-
孙学良/杨卢奕AEM:热脉冲烧结界面焊接实现4.6V固态电池
NASICON 型 Li1.3Al0.3Ti1.7(PO4)3(LATP) 具有高离子电导率、高电压稳定性和低成本等优点,是实现高能量密度固态电池(SSB)最具前景的固态电解质(S…
-
梅开二度!85后学者,为青岛大学再添一篇PNAS!
近日,青岛大学研究团队以第一单位接连在《PNAS》上发表两篇研究论文。值得一提的是,这两篇研究论文中的通讯作者是一位“85后”学者——李洪森教授。课题组主页:https://www…
-
ACS Energy Lett.:(局部)高浓度电解液中离子传输的新认识!
高浓度电解液(HCEs)和局部高浓度电解液(LHCEs)因其独特的溶剂结构而具有良好的界面特性,已成为实现更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的理想候选者。 图1. 粘度vs溶剂化效应 加州大学…
-
三单位联合ACS Nano:构建阴离子制动隔膜调节局部锂离子溶剂化结构
锂金属电池(LMBs)在能量密度和输出电压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由于Li+沉积行为不均匀以及与潜在助溶剂的高反应性,锂枝晶的形成难以控制,从而严重限制了LMBs的发展。 图1. 功能…
-
理解材料的构效关系:可诠释深度学习
材料科学领域中的一个核心挑战是使用经验和理论来探索具有特定性质材料的组成和结构,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传统上,材料可由其元素组成和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人员主要依靠知识和经验来预测具有特…
-
【DFT+实验】基于氟化二维ZIF的电子能量耗散对超润滑的调制机理
背景介绍 近年来有报道称,由于氟原子的特殊性,全氟碳SAM、氟化DLC、氟化石墨烯、氟化六方氮化硼具有显著的减摩效果,但对于氟掺杂导致的二维材料的超低摩擦行为,尚无相关研究从能量耗…
-
首尔大学Kisuk Kang最新Nature子刊:导致富锂层状氧化物正极不可逆的潜在因素——层间滑移!
背景介绍 为进一步扩大电动汽车市场,大幅提高传统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是必不可少的,这就需要在电极材料方面进行创新。富锂层状氧化物被认为是极有前途的下一代正极,具有极高的能量密度,因为…
-
【DFT+实验】向全军/乔梁/吕康乐Nature子刊:结晶氮化碳同质结的S型电荷传输机制研究
成果简介 由于缺乏合适的表征技术,理解电荷转移动力学和载流子分离途径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基于此,电子科技大学向全军教授、乔梁教授和中南民族大学吕康乐教授(共同通讯作者)等人选…
-
钠电风云人物:中科院物理所胡勇胜研究员,今日Nature Energy!“钠”般闪耀!
成果介绍 在开发先进的多阴离子正极材料方面,富锰NASICON型材料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主要是由于其具有丰富的储量、以及在高的工作电压(~3.8 V)下具有更优的循环性能。然而,充放…
-
化学语言模型 polyBERT,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准确性在聚合物「宇宙」中搜索所需聚合物
聚合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几乎触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塑料袋、水瓶,到橡胶和木材,再到DNA、RNA 等。 聚合物化学空间如此之大,为识别合适的特定应用候选聚合物提供了…
-
【DFT+实验】他,第51篇JACS!保护单原子催化剂,“旧招”新用、新发现!
成果简介 在基于质子交换膜的能源技术中,由金属原子的电化学溶解引起的脱金属是单原子催化位点(SACSs)实现应用所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抑制SACS脱金属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是使用金属颗…
-
【DFT+实验】冯新亮院士,最新Nature子刊!
成果简介 近日,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冯新亮院士(通讯作者)等人报道了一种促进红外(IR)光驱动的超薄铜(Cu)基类水滑石羟基盐中CO2还原的一般方法。首先,作者通过模拟态密度(DOS)…
-
【DFT+实验】北化工ACS Nano: Ce4+ 4f和O 2p发生非常规耦合,稳定Cu+物种并促进CO2转化为C2H4
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CO2RR)是一种将CO2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如CO,HCCOH或CH4,CH3OH,多碳产品和碳氢化合物(C2+))的最有前景的方法。其中,C2H4在化学…
-
【纯计算】J. Colloid Interf. Sci.:用于促进氧还原、析氧和析氢的单过渡金属修饰C4N/MoS2异质结构
用于氧还原反应(ORR)、析氧反应(OER)和析氢(HER)的多功能电催化剂是开发新型绿色能源转换和存储技术的必要前提。近日,西南石油大学陈鑫等人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对原始和金属修饰的…
-
上海理工/河大/过程所AFM:高熵材料在锂电池中的作用
传统锂离子电池的低能量密度、安全问题和高成本对满足新兴应用日益增长的需求提出了挑战。虽然锂-硫电池(LSB)具有高比容量,但其商业可行性受到穿梭机效应问题的阻碍。此外,固态锂电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