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刊解读
-
【机器学习+计算】npj Comput. Mater.:机器学习势能辅助探索复杂缺陷势能面
研究背景 在平衡和辐照条件下,材料中产生的原子级缺陷会显著影响其物理和机械性能。在这里,爱达荷国家实验室David H. Hurley、Jiang Chao等人以萤石结构的二氧化钍…
-
JPCC综述|激光诱导二维材料改性:从原子尺度到电子尺度
英文原题:Optical Modification of Two-dimensional Materials: from Atomic to Electronic Scale 通讯…
-
【DFT+实验】张锦院士/郭少军/余彦,最新JACS!
成果简介 钾-硫(K-S)电池受到K2S3/K2S2固相转化为K2S的缓慢动力学的严重限制,这是决定速率和性能的步骤,迫切需要具有易于调节硫和提高催化效率的正极。基于此,北京大学张…
-
【AIMD+实验】中山大学章志珍、中科院物理所胡勇胜、吴凡:卤化物固态电解质新进展!
引言 锂离子电池(LIB)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储能系统选择,可通过为电动汽车(EV)提供动力以及将清洁但间歇性的能源整合到电网中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然而,传统电池正在遭…
-
【COMSOL+实验】AM:用于高性能全固态正极的高效离子渗透网络
引言 全固态锂电池(ASSLBs)面临着阴极负载低和倍率性能差的关键挑战,这限制了它们的能量/功率密度。高离子电导率和低界面电阻的广泛接受的目标似乎不足以克服这些挑战。 正文部分0…
-
湖北大学梅涛AFM:MoSe2改性自支撑石墨烯气凝胶用于锂-硫电池
严重的穿梭效应和缓慢的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是阻碍锂-硫电池(LSBs)发展的两大障碍。 在此,湖北大学梅涛团队设计并提出了富含硒空位的硒化钼修饰石墨烯气凝胶,既可作为LSB的正极(M…
-
华科Nature子刊:自修复聚合物电解质助力长寿命固态锂硫电池
将高容量阴极和锂阳极与固态电解质耦合,已被证明是提高充电电池能量密度和安全性的有效策略。然而,有限的离子传导性、较大的界面电阻和不可控的锂枝晶生长阻碍了固态锂金属电池(SSLMBs…
-
哈工大王振波Angew:基于二氟离子液体的双盐电解质用于高压锂金属电池
稳定高压锂金属电池 (LMB) 的电解质至关重要但又具有挑战性,因其需要确保锂负极和高压正极(相对于Li/Li+高于4.5V)的稳定性以解决电池循环不稳定性和热失控等问题。 在此,…
-
物理所Nature Energy:硬碳负极快充的起源
目前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功率密度不足会导致电动汽车的充电时间超过传统内燃机汽车的加油时间,造成目前普遍存在的“充电焦虑”问题。负极材料,尤其是锂离子电池中普遍使用的石墨负极,由于快充…
-
东师吴兴隆教授团队,五天三篇顶刊!
背景介绍 2024年1月24日至29日,东北师范大学吴兴隆教授团队分别在Angew. Chem. Int. Ed.、Energy Storage Mater.和J. Am. Che…
-
哈工大王家钧EnSM:可在-40℃下运行的固态电池!
固态电池(SSBs)在寒冷气候条件下的Li+传输动力学缓慢,严重阻碍了其实际应用。特别是,由于电解质-电极界面在低温下的兼容性较差,固态电池的动力不足。 图1. 低温下电解质和界面…
-
中南/洛阳师范/河南理工AFM:构建能够动态加速和持久储钠的三相异质结构
过渡金属硫化物(TMSs)在储钠方面仍然面临容量衰减和快充能力较差的挑战。合理设计异质结构是克服这些缺点的新方法。 图1. 材料制备示意 中南大学侯红帅、洛阳师范学院毋乃腾、河南理…
-
华工杨成浩/浙大陆俊AM:基于亲锌疏水保护层的高稳定锌金属阳极
锌金属是最有前景的水系电池负极材料之一,但其难以控制的枝晶生长和水引起的寄生反应严重影响了其循环寿命和库仑效率(CE)。 图1. 不同电解质中Zn沉积行为的示意 华南理工大学杨成浩…
-
湖大,最新Nature Sustainability!直面电池安全难题
成果简介 电解质的安全性对于电池的可持续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电解质配方中仍主要使用易燃有机分子。然而,提高电解质的安全性通常会牺牲电池成本和电化学性能。基于此,湖南大学鲁兵安…
-
广工大黄少铭Angew:多催化位点MOF加速锂硫电池的氧化还原动力学
开发高效催化剂以解决锂硫电池(LSBs)中多硫化锂(LiPSs)的穿梭效应和缓慢氧化还原动力学仍是一项艰巨的挑战。 图1. cMSC-MOF的设计 广东工业大学黄少铭等通过多模式分…
-
NS论文收割机,再度来袭!Edward H. Sargent再发Nature!
具有低离子半径金属中心的钙钛矿(例如,锗钙钛矿),既受到几何约束,又通过扭曲获得电子能量;由于这些原因,合成尝试并不能得到八面体[GeI6]钙钛矿,而是结晶成极性非钙钛矿结构。 在…
-
周敏/张亚刚NML:双掺杂碳对Mo2C纳米晶的协同作用促进了析氢反应的发生
为了应对化石燃料带来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威胁,人们一直在大力探索清洁和可再生能源。氢由于具有高能量密度、无污染、可再生等特点,长期以来一直被提倡作为化石燃料的替代能源。目前…
-
【DFT+实验】吴凡团队一月内连发Nature Energy、Nature Comm:新型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
研究背景及内容简介 全固态电池由于更好的安全性和比商用锂离子电池更高的能量密度,已被广泛认为是下一代最有希望的储能技术。将易燃易挥发的有机液体电解质(OLEs)替换为热稳定的固体电…
-
《Physical Review Letters》新型高性能压电材料重要进展
近日,四川大学朱建国教授团队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德州大学阿灵顿分校合作,在近期新发现的碳硼笼形物超高压电性研究取得进展。相关成果以“New High-Performance Pie…
-
电池日报:8篇顶刊!周豪慎、张强、余彦、孙洁、李巨、鲁兵安、范丽珍、徐吉静等成果
1. 周豪慎/潘安强Nature子刊: 9微米厚隔膜用于350 Wh/kg锂金属软包电池! 理论上,使用比传统隔膜(> 20 µm)更薄的隔膜将提高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和比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