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荷电效应毁了电镜图!非金属/高分子样品的救场指南

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与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因具有分辨率高、成像手段丰富、细节丰富等特点,广泛应用材料科学、生物医学、电子科学等领域。然而,电子显微镜在样品表征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是:非金属材料和有机高分子材料往往导电性能不佳,会导致样品入射电子与出射电子不守恒导致电荷累积,产生荷电效应,最终影响成像质量。

别让荷电效应毁了电镜图!非金属/高分子样品的救场指南

图1 典型的荷电现象示意图

01

什么是荷电效应?

荷电效应是指非导电或弱导电样品在电子束照射下,因表面电荷无法及时导走而发生积累,最终干扰成像质量的现象,是SEM/TEM测试中常见的问题。其产生原因主要为以下两点:

1、样品导电性差:非导电材料(如陶瓷、生物材料、有机高分子等)或弱导电材料(半导体材料)无法快速将入射电子导出。

2、电子束持续照射:SEM/TEM测试时,电子束持续辐照样品,不断向样品注入电子,而样品无法及时通过基底或自身导走电荷,导致电荷逐渐累积。

别让荷电效应毁了电镜图!非金属/高分子样品的救场指南

图2 荷电现象产生机理示意图

02

荷电效应产生的影响

电荷累积会直接干扰电子信号的产生与探测,导致图像出现明显缺陷,具体表现为:

1、图像亮区/暗区异常:样品表面带负电时,会排斥后续入射电子,导致局部区域电子信号减少,呈现暗区;若样品表面因电荷逸出带正电,则会吸引电子,形成亮区。

别让荷电效应毁了电镜图!非金属/高分子样品的救场指南

图3 图像出现黑白条纹

2、图像扭曲/边缘模糊:电荷形成的电场会改变电子束的运动轨迹,导致成像位置偏移,出现边缘拖影或整体扭曲。

别让荷电效应毁了电镜图!非金属/高分子样品的救场指南

图4 图像扭曲

3、放电现象:当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瞬间放电,图像上表现为随机的亮斑或条纹,严重时甚至会损伤样品。

别让荷电效应毁了电镜图!非金属/高分子样品的救场指南

图5 样品放电产生亮斑

03

如何消除荷电效应?

1、增强样品导电性

· 样品预处理:通过缩小样品尺寸,尽可能减小接触电阻,减弱荷电效应。

· 样品镀膜:在样品表面沉积一层导电薄膜(Au、Pt、C等),形成电荷通道,常用于非导电或弱导电样品。

注意!!!镀膜之后膜层覆盖样品,会影响样品真实形貌,甚至产生假象。

别让荷电效应毁了电镜图!非金属/高分子样品的救场指南

图6 石墨镀膜前(左)后(右)的假象

别让荷电效应毁了电镜图!非金属/高分子样品的救场指南

图7 纤维在镀膜前(左)后(右)图像。纤维变粗,孔隙变小的假象

2、优化设备操作参数

· 降低加速电压:将加速电压20kV降至10kV甚至更低,减少入射电子的能量,降低电荷注入量。

别让荷电效应毁了电镜图!非金属/高分子样品的救场指南

图8 聚苯乙烯球在高(左)低(右)电压下的SEM图。降低加速电压可有效缓解荷电效应

· 选用合适的探测器:选用非镜筒内二次电子探测器或背散射电子探测器观察。使用镜筒歪的探测器,接收到的电子信号量较少,可以减弱荷电效应;背散射电子的能量较高,其出射方向与产额受荷电效应影响较小,使用背散射电子探测器可以有效减弱荷电效应。

别让荷电效应毁了电镜图!非金属/高分子样品的救场指南

图9 二次电子(SE,左)和背散射电子(BSE,右)探头图像。选用合适的探头可有效降低荷电效应影响

 

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中材新材料

原文标题:《别让荷电效应毁了电镜图!非金属/高分子样品的救场指南》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Wtd4q7Ne68_mY9tiuRZOmA

本转载仅出于分享优质测试干货,旨在传递更多观点,并不代表赞同其全部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中所包含的图片、音频、视频等素材的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0)
上一篇 2025年11月18日 下午4:55
下一篇 2025年11月18日 下午5:0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