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集离子束(Focus Ion Beam,FIB)技术利用纳米级的加工精度、成像、刻蚀、沉积和样品制备等多功能集成优势,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工程、半导体等领域。其核心工作原理是:将离子源产生的离子束(常为Ga离子束)经加速、聚焦后,轰击样品表面,通过离子与样品原理相互作用后,实现微观成像、刻蚀或沉积。本文将介绍一些FIB的应用领域:

图1 (a)FIB-SEM双束系统结构图;(b)离子束刻蚀示意图;(c)离子束沉积示意图(DOI:10.1002/aelm.202101401)
材料科学领域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样品制备:在材料分析领域中,FIB技术常被用于TEM样品的制备,传统的TEM样品制备方法(如离子减薄,电解双喷等)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经验,且对操作人员技能要求较高。FIB技术可以精准地从样品中制备出纳米级的超薄样品,提高了样品的制备效率和质量。

图2 利用FIB-SEM技术制备TEM样品薄片的流程图
(DOI:10.1002/aelm.202101401)
三维重构:FIB技术常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联用,是如今微观结构分析的重要技术之一,其本质是通过“切割-扫描-叠加”循环,将样品内部的二维图像序列,重构为三维立体模型。同理,也可搭配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技术,研究材料三维尺度上的晶粒结构、晶粒尺寸与界面特性。通过去除材料表面的方式逐层扫描不同深度的表面,完成三维EBSD(3D-EBSD)信息的获取。

图3 利用FIB-SEM技术碳改性的多孔硅基材料的三维重构图
(DOI:10.1039/c3an01827j)

图4 铝合金3D-EBSD结果:(a)反极图面分布图的三维重构结果;(b)菊池花样质量图的三维重构结果;(c)第二相Mg2Si相的三维渲染图(XY,XZ和YZ截面);(d)合金中再结晶组织的三维渲染图(XY,XZ和YZ截面)
(DOI:10. 11868/j. issn. 1001-4381. 2023. 000321)
微纳器件的加工:FIB技术凭借纳米级精确加工与多功能集成化的优势,能从器件结构制备、局部修改到缺陷修复的全流程微纳加工,是高端微纳器件研发与量产的关键技术。FIB通过离子束溅射效应,可通过预设轨迹进行刻蚀纳米级结构,支持孔槽、孔洞、阵列、三维立体结构等加工,也可通过通入前驱体金属(如Pt、W),在指定区域沉积功能层,制备纳米级导线、涂层等。

图5 利用FIB技术对器件进行微纳米级加工
(DOI:10.1002/adom.202000879)
半导体领域
截面分析:FIB技术可对芯片或光电镀膜等样品进行截面切割与分辨率成像,以实现纳米级的精度确认内部失效区域。结合能谱分析(EDS),可对失效区域的元素组成和分布进行分析,从而完成样品失效机理分析、尺寸测量及成分分布观测等深度表征。

图6 使用FIB技术抛光制备的NAND存储器样品的横截面概览图
电路编辑与缺陷修复:FIB对半导体样品进行局部尺寸调整或材料沉积,优化器件电学性能。

图7 FIB技术进行微纳米级电路编辑示意图
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中材新材料
原文标题:《纳米级精准操控!FIB 技术在材料科学与半导体领域的核心应用解析》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OXSlCHZNGa9ADckkvdnvsw
本转载仅出于分享优质测试干货,旨在传递更多观点,并不代表赞同其全部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中所包含的图片、音频、视频等素材的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