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明:本文华算科技介绍了同步辐射及XAS技术分析价态和结构的原理方法,包括XAS定义、XANES和EXAFS两个区域,分析价态变化的多种方法,以及在研究中与其他表征技术的协同作用。
同步辐射是一种由相对论性带电粒子(如电子)在磁场中做曲线运动时产生的电磁辐射。当电子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在环形加速器中偏转时,会沿切线方向释放出高强度、高准直性、宽频谱的电磁辐射,这便是同步辐射光。
它的波长范围覆盖红外、可见光、紫外、X射线直至γ射线,在材料科学与催化领域的研究中应用广泛。
图1:上海同步辐射光源
X射线吸收现象可以类比为朗伯–比尔定律(Lambert-Beer Law)的一种表现形式。
即透射光强度(I)与入射光强度(I0)之间存在指数衰减关系,这种衰减由介质的吸光系数(μ)和光在介质中行进的路径长度(t)共同决定。
X射线吸收系数(μ)随X射线能量(E)的变化用曲线表示,称为XAS谱。在特定的能量范围内,吸收系数的变化能够反映出样品体相中特定元素的性质。

图2:XAS吸收示意图
XAFS可分为两个区域,即近边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XANES)和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EXAFS)。
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XANES):XANES是一种基于X射线吸收光谱的分析技术,能够对原子的价态、化学键性质及电子结构进行精准分析。
XANES光谱的特征吸收边位置与原子的价态密切相关,价态越高,吸收边位置通常会向高能方向移动。
此外,XANES光谱的白线强度和形状可以反映出化学键的强度和对称性,进而揭示化学键的性质。通过对XANES光谱的解析,还能获得原子的电子结构信息,包括价电子的分布和能级结构等。
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EXAFS):EXAFS则侧重于提供原子间的距离、配位数等局部结构信息。
它通过对X射线吸收光谱中吸收边之后的振荡部分进行分析,能够精确地测定原子间的距离。同时,EXAFS还可以确定原子的配位数,即一个中心原子周围与之配位的原子数目,这对于揭示催化剂活性位点的配位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催化剂的活性往往与其活性位点的局部结构密切相关,通过EXAFS技术可以清晰地了解活性位点的原子排列方式、配位状态以及与周围原子的相互作用,从而为催化剂的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图3:X射线吸收K边显示的XANES和EXAFS区域
一阶导判断价态:不同价态的元素在XANES光谱一阶导数曲线上呈现不同峰位。价态升高,吸收边向高能方向偏移。
吸收边位置法:通过归一化处理,取吸收系数为0.5时的能量作为Eedge。价态升高使Eedge蓝移,价态降低使Eedge红移。
积分法判断价态:计算吸收边区域的能量加权平均值定义Eedge。价态升高时,吸收边整体向高能方向移动,加权平均后的Eedge蓝移。
线性组合分析:通过将实验XANES光谱与对应于每个特定组分的光谱的线性组合进行拟合,可以定量确定每个特定组分的相对量。
白线峰判断价态:价态升高导致白线峰强度增强且峰位向高能量方向偏移(蓝移);反之,价态降低时峰位向低能量方向偏移(红移)。
面积分析法:通过峰拟合技术将实验光谱分解为多个子峰,这些子峰的位置、强度和峰形等信息与价态紧密相关。

图4:同步辐射六种价态分析方法

同步辐射XAS在论文中的关键作用:解析Ru团簇的价态与结构
在关于B-O共配位Ru团簇用于碱性析氢的研究中,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光谱(XAS)技术作为核心表征手段,为研究员提供了关键证据,证实了B和O与Ru团簇的配位模式,并揭示了其对催化活性的重要影响。
1、利用XANES确定Ru的价态:金属态与部分氧化态的共存
研究团队通过Ru K边XANES分析了Ru的化学状态。
将样品(Run-B-O/rGO、Run-B/rGO、Run-O/rGO)的XANES光谱与标准品(Ru箔、RuO2)进行对比(图5),发现所有样品的吸收边位置与Ru箔高度一致,且显著低于RuO2(Ru4+)的吸收边,表明样品中的Ru主要以金属态(Ru0)存在。

图5:Ru K边的归一化XANES光谱
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其他价态。结合准原位XPS结果(图6),样品中还存在部分氧化态的Run+。
XANES结果进一步支持了这一点:Ru的价态整体接近金属态,但B和O的配位导致电子密度变化,调控了Ru0和Run+的比例,这是催化剂活性优异的关键因素之一。

图6:准原位测试前后Ru0和Run+峰位的偏移的准原位XPS测试
此外,研究团队还测试了O K边和B K边的软X射线XANES(图7),从非金属元素的角度进一步佐证了配位结构:
O K边XANES显示,531.6 eV和534.1 eV的特征峰对应O 2p轨道与Ru 4d轨道的杂化,证明O与Ru形成了化学键。
B K边XANES中,193.8 eV的弱峰表明B在样品中以掺杂形式存在,并与Ru配位,而非单纯吸附。

图7:O K边XANES光谱与B K边XANES光谱
2、利用EXAFS解析Ru的配位结构:B-O共配位的直接证据
为了明确Ru周围的配位环境,研究团队通过傅里叶变换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FT-EXAFS)分析了Ru的局部结构(图8)。结果显示:
在Run-O/rGO中,FT-EXAFS的主峰位于1.47 Å,对应Ru-O键。
在Run-B/rGO中,主峰位于1.56 Å,对应Ru-B键。
而在Run-B-O/rGO中,主峰位于1.50 Å,键长介于Ru-O和Ru-B之间,表明Ru同时与O和B配位。

图8:在R坐标系中对催化剂(如RuO2和Ru箔)中的钌元素进行的FT-EXAFS光谱分析
进一步的EXAFS拟合结果(图9)更精确地指出,在Run-B-O/rGO中,每个Ru原子周围平均有1个O原子和3个B原子配位,直接证实了B-O共配位的独特结构。
此外,小波变换(WT)分析通过对EXAFS信号的二维处理,排除了Ru-Ru金属键的干扰,确认了Ru以团簇形式存在,且主要与B、O配位。

图9:不同样品的钌的拟合参数和小波变换
多表征协同验证:同步辐射XAS与其他技术的协同作用
在科学研究中,单一表征技术的结果通常需要其他技术的佐证,以形成完整的证据链。
在该研究中,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光谱(XAS)与透射电镜(TEM)、高角环形暗场扫描透射电镜(HAADF-S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以及原位表征技术(如原位红外光谱和准原位XPS)的结合,为“B-O共配位增强催化活性”的结论提供了坚实的实验和理论支持。
1)与电镜(TEM/HAADF-STEM)的协同作用:从宏观分布到微观结构
通过高角环形暗场扫描透射电镜(HAADF-STEM),研究团队观察到Ru团簇在B-O/rGO表面均匀分布,尺寸约为2.2 nm(图10),且其密度高于单一B或O修饰的样品。这表明B-O共配位提供了更多的锚定位点。
与XAS的配合显示,电镜观察到的团簇分散性与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EXAFS)分析得到的低Ru-Ru配位数一致,排除了Ru团簇的团聚现象。
XAS揭示的B-O共配位结构解释了为何B-O/rGO能够锚定更多的Ru团簇,即更强的配位作用使得Ru团簇在B-O/rGO表面的吸附更为稳定。

图10:钌碳硼氧/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形态及结构表征
2)与同步辐射XRD的协同作用:从晶体结构角度佐证配位修饰
利用同步辐射XRD分析了样品的长程晶体结构,在Run-B-O/rGO和Run-B/rGO中,Ru(101)晶面的衍射峰比Run-O/rGO向低角度方向移动(分别偏移0.41°和0.21°)。
这一现象源于B原子的掺杂。B的原子半径与Ru不同,进入晶格后会增大Ru的晶格间距。这从长程结构的角度,佐证了B与Ru的配位作用,与EXAFS的局部结构分析形成呼应。

图11:SR-XRD表征
3)与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的协同作用:从电子状态到电荷转移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通过分析电子结合能,能够反映元素的电子密度变化。例如,Ru 3p轨道的结合能显示,Run-B/rGO中Ru0的结合能比Run-B-O/rGO低0.4 eV(图12b),表明在B单独配位时,Ru的电子密度更低。
此外,B 1s轨道中B-Ru键的结合能在Run-B-O/rGO中更低(图12c),表明B作为电子桥传递电荷。
与XAS的配合显示,XPS观察到的电子密度变化与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XANES)中Ru价态的微调一致,即B-O共配位使Ru的电子状态更加适中。XAS的配位结构分析进一步解释了XPS中电子转移的原因,即B和O的电负性差异导致了电荷的重新分布。

图12:XPS表征
4)与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的协同作用:从实验现象到理论机制
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从能量角度为实验现象提供了理论支持。DFT计算表明,B-O共配位显著降低了H *的脱附能垒(0.29 eV,低于单一配位的0.55-0.98 eV),并构建了完整的氢迁移路径(图13g、13h)。
同时,计算还显示B-O共配位使Ru的d带中心更接近费米能级(1.60 eV),从而优化了Ru-H键能。
与XAS的配合显示,XAS实验观察到的B-O共配位结构和Ru价态分布为DFT计算提供了真实的结构模型。DFT的能量分析则解释了为何这种结构能够增强催化活性,即实验与理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

图13:DFT计算
5)与原位表征技术(原位红外、准原位XPS)的协同作用:从静态结构到动态变化。
原位表征技术能够实时监测反应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准原位XPS跟踪了反应前后Ru价态的变化,发现Run-B-O/rGO中Ru0和Run+的峰位更为稳定(图14a)。
原位红外光谱则显示,B-O共配位使界面水的氢键更弱,迁移速率更快(图14c)。与XAS的配合显示,XAS提供了反应前的静态结构基准,而原位表征技术则揭示了反应中的动态变化。
这些结果表明,B-O共配位不仅优化了初始结构,还能在反应中维持稳定的活性位点,从而解释了催化剂为何具有超长稳定性(120小时不衰减)。

图14:RuC-B-O/rGO催化活性的机理研究
本文介绍了同步辐射的定义、XAS技术及其XANES和EXAFS两个区域,详细阐述了同步辐射分析价态变化的多种方法,以具体研究为例说明XAS在解析物质价态与结构中的关键作用,以及与其他表征技术的协同验证。
未来,同步辐射XAS技术将在材料科学、催化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推动更多微观机制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