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材料的电子结构与性能优化

二维材料催化计算通过电子结构分析能带态密度差分电荷)与性能对比工具(吸附能d带中心理论)揭示催化机制。

结合过渡态计算、AIMD动态模拟及火山图筛选,精准优化反应路径与活性位点设计,为高效催化剂开发提供多维度理论支撑。

电子结构分析

能带与态密度(DOS

电子结构分析通过能带态密度(DOS计算揭示了材料导电性、催化活性与光响应的微观机制

例如,二维M₂X₂M=Mo/WX=F/Cl)的PBE泛函能带显示三条能带横穿费米能级,证实其金属导电特性;而VS₂吸附锂原子后导带底显著下移,表明锂掺杂可定向调控载流子浓度。

态密度分析进一步解析电子分布规律:CeO₂/CdZnS异质结中Cdd轨道与Sp轨道在费米能级附近强耦合,带隙降至2.83 eV,优化了光催化产氢的电荷分离效率;

分波态密度(PDOS)则精准定位活性位点,如MoS₂Mod带中心位置直接调控H*吸附强度,为催化剂设计提供原子级电子结构依据。

这类计算策略从量子尺度关联材料本征特性与宏观性能,成为光/电催化材料理性设计的核心工具。

二维材料的电子结构与性能优化

DOI10.3969/j.issn.1000 1565.2024.06.005

差分电荷与Bader电荷

差分电荷密度Δρ)与Bader电荷分析为材料界面电荷转移机制提供了定性与定量研究手段。

差分电荷密度可视化显示,LAO/KNO超晶格界面处KNOO原子失去电子,而LAOONb原子获得电子,形成局域二维电子气,揭示了异质结界面电荷再分布的空间特征;

Bader电荷定量计算则表明,VS₂中每个S原子向V原子转移0.35 e⁻,表面电负性显著增强,直接影响吸附物种的电子相互作用。

这类分析策略不仅精准定位电荷转移路径,还通过电子密度差异与原子电荷量的数值关联,为界面工程、催化活性位点设计及载流子调控提供了多尺度电子结构依据,成为解析材料表界面性能优化的核心方法。

二维材料的电子结构与性能优化

DOI10.7498/aps.72.20230573

功函数与电子局域函数(ELF

功函数电子局域函数(ELF解析材料表面电子行为与键合特性的关键参数。

功函数表征电子逸出材料表面的难易程度,例如二维富勒烯网络(如C₆₀准六方相)的功函数范围为4.6-5.2 eV,与石墨烯相近,表明其作为电子传输层的高效性。

ELF分析进一步揭示其C-C键的电子局域化程度介于石墨烯(完全离域)与金刚石(强局域)之间:石墨烯的离域电子赋予高导电性,而富勒烯网络适中的局域化使其兼具柔性结构与导电能力,这一特性在柔性电子器件设计中极具应用潜力。

通过量化功函数与ELF的空间分布,可精准调控材料的界面电子输运与机械性能,为新型功能材料的跨尺度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二维材料的电子结构与性能优化

DOI10.11776/i.issn.1000-4939.2025.01.010

性能对比

吸附能与台阶图

吸附能自由能台阶图评估催化剂性能的核心理论工具。吸附能(ΔG)直接关联催化活性,例如MoS₂的硫空位在-2%应变调控下,氢吸附能ΔG_H优化至接近0 eV,与铂(Pt)的析氢反应(HER)活性相当,揭示了应变工程对活性位点的调控潜力。

自由能台阶图通过可视化多步反应路径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定位速率决定步骤(RDS——如析氧反应(OER)中O→OOH步骤的ΔG差需压缩至0.3 eV以下以突破过电位限制。

这类分析不仅定量解析催化剂的活性极限,还为通过应变、缺陷或掺杂策略优化反应路径提供了动态能量基准,成为设计高效电催化剂的理论指南。

二维材料的电子结构与性能优化DOI10.1002/adma.201807001

d带中心理论

d带中心理论通过量化过渡金属的d轨道能级位置(ε_d)与吸附强度的线性关系,为催化剂设计提供了原子级调控依据

例如,Pt(111)d带中心位于-2.1 eV,而Pt₃Ni合金中ε_d下移至-2.8 eV,削弱氧中间体(O*)的吸附强度,显著提升氧还原反应(ORR)活性;

类似地,C₂N负载的Fe三聚体通过调控ε_d-1.5 eV,优化CO₂还原路径,将产物选择性导向CH₄而非竞争产物COHCOOH

这种基于d带中心的电子结构调控策略,不仅揭示了催化剂活性与选择性的内在关联,更为精准设计高效多相催化剂(如合金、单原子或团簇体系)提供了理论范式,推动电催化反应从基础研究向工业应用的转化

二维材料的电子结构与性能优化

DOI10.7498/aps.73.20231681

掺杂能与形成能

掺杂能形成能计算是评估材料改性可行性与结构稳定性的关键指标。掺杂能(E_dopant)定量表征异质原子替代的倾向性,例如VS₂中不同金属替代V的掺杂能计算,为过渡金属硫化物的可控掺杂提供了热力学依据;

而二维Mo₂C的空位形成能计算,判断其结构在极端条件下(如高电压或离子嵌入)是否仍可以保持完整性,避免晶格坍塌引发的性能衰减。

这类计算不仅指导掺杂策略的理性设计(如选择低形成能掺杂元素以提升合成效率),还可通过筛选高形成能缺陷构型,优化材料的机械与电化学稳定性,为开发高耐久性储能器件或高效催化剂奠定理论基石。

二维材料的电子结构与性能优化

DOI10.1016/j.comptc.2025.115098

个性化分析

过渡态计算

过渡态计算通过定位势能面鞍点解析反应动力学,结合密度泛函理论(DFT二维材料的性能优化与机理研究提供了原子级视角

在二维材料体系中,针对离子扩散迁移、水解离等复杂反应,过渡态理论计算脱附速率并优化路径能垒。电子输运特性研究中,DFT联合非平衡格林函数(NEGF)模拟MXene异质结的量子输运行为,揭示其光电性能调控机制。

当前挑战包括泛函精度(如HSE06修正PBE低估能垒问题)与计算效率平衡,解决方案涉及DIMER算法优化及机器学习辅助高通量筛选。 

这些方法不仅支撑了Ni-NiOAPc等导电金属有机框架的设计,还推动二维材料从基础研究向光电器件、高效催化等应用的跨越式发展。

二维材料的电子结构与性能优化

DOI10.1016/j.ensm.2024.103357

COOP/COHP计算

COOP(晶体轨道重叠布居)COHP(晶体轨道哈密顿布居)是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键合分析工具,分别通过电子密度重叠与能量贡献解析原子间相互作用

COOP通过态密度(DOS)与重叠矩阵的乘积量化轨道重叠,正值表征成键态,负值对应反键态;而COHP采用哈密顿矩阵非对角元加权DOS,其成键态(能量稳定)表现为负值,反键态为正值,通常绘制“-COHP”曲线以直观区分。

在二维材料如MoS₂中,COHP可定量评估金属硫键强度(通过费米能级以下的积分值ICOHP),并揭示石墨烯边缘态或MXene表面官能团的界面耦合机制。

计算时需通过VASP进行静态模拟(ISYM=0,调整NBANDS),结合Lobster程序重构原子轨道投影,例如载锂二维CuSeLiSep轨道在费米能级附近呈现强成键特征,反键峰分布于高能区,ICOHP定量比较键稳定性差异。

这类分析为二维材料的催化位点优化、界面电子传输设计及键合强度调控提供了微观电子结构依据。

二维材料的电子结构与性能优化

DOI10.7498/aps.72.20230093

火山图与活性筛选

火山图通过吸附自由能(ΔG)与催化活性的关联构建火山型曲线,顶点区域对应活性最优催化剂。例如,在氧还原反应(ORR)中,Pt₃CoΔG_OH值优化至0.3 eV,过电位最低,成为火山顶点的高效催化剂。

而在CO₂还原反应(CO₂RR)研究中,机器学习辅助的卷积神经网络(CNN)模型通过混合描述符(如电荷转移量、d带中心)预测极限电位,筛选出Fe-N₄Co-N₄位点作为高选择性活性中心。

这类方法将热力学吸附能与动力学过电位相结合,通过量化ΔG与活性的非线性关系,精准定位催化剂的性能极限,为高通量筛选高效电催化剂提供了理论框架,加速了从单金属到原子级分散催化体系的设计进程

二维材料的电子结构与性能优化

DOI10.48550/arXiv.2402.03876

AIMD模拟动态界面

从头算分子动力学(AIMD)模拟揭示动态催化机制中展现出独特价值。

 Fe-N₄/C 催化剂体系的研究中,AIMD 模拟发现 H₂O 分子在界面处形成特殊的 赝吸附态,这种状态通过长程耦合作用巧妙地促进了 O₂分子的解离过程,使反应能垒显著降低了 0.15 eV,为理解界面催化中的电子传递与分子活化机制提供了微观视角。

而在液态 Ga-Rh 合金的 AIMD 模拟中,研究人员捕捉到 Rh 单原子的动态迁移行为,这种动态特性出乎意料地增强了 CH₃OH 脱氢反应的选择性,揭示了液态合金体系中活性位点的动态演变对催化路径的调控作用。

借助AIMD 模拟的动态追踪能力,可以从“静态界面的特殊吸附态” 与 “液态体系的原子动态迁移” 两个维度,深入解析了催化过程中物质与能量的传递规律,为设计高效催化体系、优化催化反应路径提供了兼具理论深度与应用潜力的新思路。

二维材料的电子结构与性能优化

DOI10.1038/s41467-022-29357-7

写在最后

热门二维材料计算方法在VASP二维材料课程中均有讲解。

本次课程由华算科技朱老师主讲二维材料计算,课程具体涉及二维/异质结构模型,电子性质,吸附性质、催化性质、电池性质。

二维材料的电子结构与性能优化

#华算科技 #电池性质 #二维材料 #催化计算 #电子结构分析 #d带中心理论 #吸附能 #过渡态计算 #AIMD模拟 #火山图

声明: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华算科技旗下资讯学习网站-学术资讯),并附有原文链接,谢谢!
(0)
上一篇 1天前
下一篇 1天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