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能
-
如何区分“吸附能”与“结合能”及其材料科学应用
本文详细介绍了吸附能与结合能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及其在材料科学和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吸附能描述了吸附质与基底表面的相互作用强度,其计算依赖于表面模型(如DFT中的slab模型),…
-
DFT如何确定反应活性位点?
总结:本文系统地阐述了密度泛函理论(DFT)如何通过吸附能、反应路径能垒、电荷分布分析(差分电荷密度与Bader电荷)及电子结构指标(d带中心和态密度)确定单原子催化和电催化体系中…
-
什么是材料的表面?
说明:表面是材料外1-3层原子层,因不饱和键致结构和性质异于体相。可从几何结构和功能特性分类,DFT通过Slab模型等研究表面,如过渡金属掺杂Cu (111) 催化案例,助于理解表…
-
什么是催化火山图?
催化火山图是描述催化剂活性或选择性与吸附能(或其他描述符)之间关系的核心工具,其独特的火山形状曲线揭示了催化反应中的内在规律。 本文详细介绍了火山图的基本概念、特点(如对称性与非对…
-
什么是吸附能?
吸附能不仅是催化科学的“语言“,更是解锁高效催化剂的“密码“。其精妙平衡诠释了自然界的催化智慧—强而不缚,弱而不怠,方显催化之本。 …
-
什么是电催化描述符?
电催化描述符在理性设计高效、稳定电催化剂中的核心作用。从能量、电子结构、几何结构等传统描述符出发,详细阐述了其基本原理、计算方法及在氢析出反应(HER)、氧还原反应(ORR)、氧析…
-
过渡态理论本质及催化应用与材料设计
过渡态是化学反应中连接反应物与产物的关键构型,位于反应势能面的一阶鞍点位置,对理解反应机理、预测反应速率及催化剂设计具有核心意义。 本文系统阐述了过渡态的物理本质及其在反应路径分析…
-
DFT计算如何模拟固态电池核心材料?
说明:固态电池核心材料包括固态电解质(氧化物/硫化物/聚合物)、高镍三元/富锂锰基正极、硅基/锂金属负极。其中,硫化物电解质离子电导率达10⁻³~10⁻² S/cm,硅负极理论容量…
-
如何计算LiPSs的穿梭效应?
说明:双原子催化剂(DACs)通过物理吸附(范德华力)与化学吸附(轨道耦合、M-S键锚定)协同抑制多硫化锂(LiPSs)穿梭效应。DFT计算揭示转化路径:长链裂解(Li₂S₈→Li…
-
什么是d带中心和p带中心?
d带中心与p带中心是材料电子结构中的核心参数,分别主导过渡金属与非金属/半导体材料的催化行为。 d带中心通过调控吸附能直接影响电催化反应动力学(如HER、ORR),而p带中心则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