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析自由能与吸附能?方法框架与优化策略!

本文深入剖析吸附能自由能定义物理量层次作用范围环境因素考量方面差异,前者聚焦吸附物与表面相互作用强度,后者则评估反应自发性
同时,二者在DFT研究中紧密关联相互补充,共同作用于催化反应、表面科学和材料设计领域,对催化剂设计、反应机制探究及新材料开发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

吸附能和自由能的定义

吸附能(Adsorption Energy)是描述分子、原子或离子在固体表面上吸附时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它反映了吸附物与表面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度,通常用于预测吸附物在表面上的稳定性吸附能的大小直接影响催化反应、分离过程以及材料表面性质的研究。通过计算吸附能,能够获得关于分子吸附过程的重要信息。
吸附能的常用计算公式为:
Eads=Eadsorbate+surface-Eadsorbate-Esurface
其中:
Eadsorbate+surface是吸附物和表面组合的总能量;Eadsorbate是自由吸附物的能量;Esurface是无吸附物的表面能量。
自由能(Free Energy),尤其是吉布斯自由能(Gibbs Free Energy),是描述系统在给定条件下是否能够进行自发过程的热力学量。在吸附过程中,自由能的变化可以用于预测吸附是否能在实际条件下发生。自由能的计算考虑了温度、压力、熵等因素,是热力学分析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自由能的表达式为:
G=U+pV-TS
其中:
G是吉布斯自由能;U 是系统的内能;pV 是压力-体积项;TS 是温度-熵项。
自由能的变化(ΔG可以用来判断反应是否自发进行。在吸附过程中,温度和压力的变化会影响自由能的变化,因此需要结合这些因素来进行准确的预测。
如何分析自由能与吸附能?方法框架与优化策略!
DOI: 10.1039/C9CP03902C

吸附能和自由能的差异

物理量层次不同:吸附能通常是指系统中的静态能量,它反映的是吸附物与表面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度,具有静态性质。自由能则考虑了热力学的效应,尤其是温度、压力以及熵的变化,是描述热力学过程自发性的量
作用范围不同:吸附能主要用于描述吸附物和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稳定性。它通常应用于表面科学和催化剂设计等领域。而自由能的计算不仅可以用于吸附过程,也广泛用于化学反应、相变、材料设计等多个领域
是否包含环境因素:吸附能一般只关心系统的能量变化,不考虑温度、压力等外部环境因素。而自由能计算则必须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它不仅依赖于系统的内能变化,还与熵和温度的变化有关。
如何分析自由能与吸附能?方法框架与优化策略!
DOI:10.1016/j.ijhydene.2024.07.244

吸附能与自由能之间的联系

尽管吸附能和自由能有所不同,它们之间是相互关联的。
吸附能是自由能计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常温常压下,吸附能直接影响自由能的变化,因为吸附物与表面的相互作用能是决定系统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吸附能的大小决定了吸附过程的初步稳定性,而自由能则结合了系统的热力学因素,判断反应是否能够自发进行

吸附能与自由能的作用

在DFT研究中,吸附能和自由能对催化反应材料设计表面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
吸附能的作用:
吸附能是描述吸附物与表面相互作用强度的关键参数。较高的吸附能表明吸附物在表面上更稳定,这对于催化剂的设计至关重要
例如,在催化反应中,反应物的吸附能高低直接影响反应速率和选择性。吸附能还用于预测反应物在不同表面上的吸附能力,进一步影响反应路径的选择和催化效率
如何分析自由能与吸附能?方法框架与优化策略!

这篇文献研究了FeO(111)单层氧化物在银(Ag(100))和铂(Pt(111))基底上的NO吸附行为,并通过DFT计算分析了吸附能在催化性能调控中的关键作用。

研究发现,FeO/Ag(100)和FeO/Pt(111)上的NO吸附行为存在显著差异,主要源于金属-氧化物相互作用的强度。
计算结果表明,FeO单层在铂基底上的吸附能较高,这是由于铂与氧化物之间的强结合导致氧化物表面发生较大的翘曲,使NO分子在吸附时需要克服更大的能垒(1.2 eV)。
相对而言,在银基底上,由于较弱的金属-氧化物相互作用,FeO表面的翘曲较小,NO能够顺利吸附,几乎没有能量障碍。
DFT计算进一步揭示了NO分子与FeO表面之间的电子重排及其吸附模式,明确了吸附能在NO分子吸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总的来说,文献通过计算吸附能的差异,阐明了如何通过调节金属-氧化物界面相互作用来精确调控NO的吸附,从而优化催化性能。
如何分析自由能与吸附能?方法框架与优化策略!

DOI: 10.1002/anie.201601647

自由能的作用:
自由能用于判断反应的自发性在吸附过程中,自由能的变化决定了吸附反应是否能够自发进行,特别是在考虑温度、压力变化时。自由能考虑了熵的影响,能够准确反映反应是否能够在实际条件下发生。
自由能的变化不仅与吸附能相关,还涉及温度和压力等外部因素,因此它比吸附能更加全面地描述了反应过程的热力学稳定性
如何分析自由能与吸附能?方法框架与优化策略!
这篇文献研究了双金属金催化剂(PNP-Au2)在氧化C-C偶联反应中的作用,特别是在促进1,2-还原消除反应中的自由能变化。
通过DFT计算,研究揭示了1,2-协同激活模式在该反应中的关键作用。在氧化金催化剂的过程中,计算结果显示,氧化步骤的自由能能垒(ΔG‡)为11.4 kcal/mol,表明氧化是该反应的起始步骤。
接下来,金中心与端炔的结合通过两种路径进行,计算表明这两条路径的自由能变化差异较小,表明它们具有相似的反应性。
在随后的1,2-还原消除步骤中,计算表明,1,2-协同还原消除相比于1,1-还原消除(ΔΔG‡ = 7.2 kcal/mol)具有较低的自由能能垒,这使得1,2-还原消除路径成为动力学上更为有利的路径。
自由能的计算帮助研究人员理解了1,2-协同激活如何通过减少反应能垒并稳定中间体,促进C-C键的形成,提高了该反应的效率。
如何分析自由能与吸附能?方法框架与优化策略!
DOI:10.1002/anie.202506925

结 论

吸附能自由能DFT计算中重要的热力学参数,它们在催化反应表面科学材料设计等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
吸附能用于描述吸附物与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强度,是催化剂设计中的基础参数。自由能则综合考虑了温度、压力和熵的影响,决定了反应是否自发发生
通过文献分析可以看出,吸附能和自由能在催化反应中的作用是互补的
吸附能主要影响反应物的吸附能力和催化剂的活性,而自由能则提供了更加全面的热力学评估,帮助判断反应是否能够在实际条件下自发进行
因此,吸附能与自由能的计算和优化对于催化剂的设计反应机制的理解以及新材料的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声明: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华算科技旗下资讯学习网站-学术资讯),并附有原文链接,谢谢!
(0)
上一篇 2天前
下一篇 2天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