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涂布工艺的外观缺陷解析

一、涂层相关缺陷

锂电池涂布工艺的外观缺陷解析

 

涂布是锂电池制造的核心基础工艺,直接决定电极活性物质分布的均匀性和界面稳定性,从根本上影响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及安全性;同时,涂布质量缺陷(如厚度波动、异物、针孔等)会在后续工序中被逐级放大,最终导致电池失效风险激增甚至引发热失控,堪称电池性能与安全的第一道命门

 

  1. 漏涂/露箔(如下图)

  • 描述: 基材(铜箔/铝箔)局部或条带状完全未被浆料覆盖,露出金属光泽。

  • 特征: 明显可见的金属色条带或斑点,与周围涂层颜色对比强烈。

  • 可能成因:

    • 浆料输送系统堵塞(喷嘴、管道)。

    • 涂布头(狭缝模头、逗号刮刀)堵塞或损伤。

    • 基材张力不均匀导致局部脱离涂布头。

    • 浆料流动性差或粘度突变。

  • 影响: 严重降低电池容量,易导致内短路(正负极直接接触),安全隐患极大。

    锂电池涂布工艺的外观缺陷解析
  • 划痕/拉丝(如下图)

  • 描述: 涂层表面出现细长、线状的沟槽或凸起条纹。可能深及基材(硬划痕)或仅伤及涂层表面(软划痕)。

  • 特征: 沿涂布方向(MD)或横向(CD)的连续或断续线条。

  • 可能成因:

    • 涂布头(刮刀、模头唇口)有损伤、毛刺或粘附硬质颗粒。

    • 导辊、背辊表面损伤或有异物。

    • 浆料中混入硬质大颗粒。

    • 收放卷张力过大或不稳,导致基材与辊面摩擦加剧。

  • 影响: 破坏涂层结构,影响厚度均匀性,可能导致局部析锂、内阻增大,甚至微短路。

    锂电池涂布工艺的外观缺陷解析

     

  • 气泡/针孔(如下图)

  • 描述:

    气泡: 涂层内或涂层与基材界面间包裹的气体,干燥后形成圆形或椭圆形小孔(表面可能封闭也可能破开)。

  • 针孔: 贯穿涂层直达基材的微小孔洞(通常比气泡孔更小更深)。

  • 特征: 涂层表面或截面可见密集或分散的小孔。气泡孔可能凸起或凹陷,针孔直接露基材。

  • 可能成因:

    • 浆料脱泡不完全(搅拌、输送、静置过程引入气体)。

    • 涂布过程中卷入空气(涂布头设计不佳、基材不平整、速度过快)。

    • 基材表面润湿性差,浆料无法完全铺展覆盖。

    • 干燥过程前期溶剂挥发过快,表层结皮封住内部溶剂蒸汽形成气泡并破裂。

  • 影响: 降低活性物质负载量,增加局部电流密度,易引发析锂,降低循环寿命和安全性(针孔处易短路)

    锂电池涂布工艺的外观缺陷解析

     

  • 白斑/暗斑(如下图)

  • 描述: 涂层表面出现颜色异常的区域(比正常区域更白或更暗),通常伴随物质成分或密度的局部变化。

  • 特征: 不规则形状的斑点或云团状区域。

  • 可能成因:

    • 浆料分散不均匀,导电剂或粘结剂团聚。

    • 干燥速率不均(热风分布不均、风速过大过小),导致溶剂迁移和成分偏析。

    • 浆料沉降,涂布前未充分搅拌。

    • 基材表面污染(油污、灰尘)。

  • 影响: 影响涂层导电均匀性和粘结强度,导致局部电化学性能差异,可能增加内阻,加速衰减。

    锂电池涂布工艺的外观缺陷解析

     

  • 厚度不均(如下图)

  • 描述: 涂层厚度在横向(CD)或纵向(MD)超出工艺允许的公差范围。包括整体偏厚/偏薄、边缘厚/中间薄(或相反)、周期性厚度波动(“横纹”)。

  • 特征: 需通过测厚仪(β射线、X射线、激光)检测,严重时肉眼可见光泽度或颜色差异(如边缘发白)。

  • 可能成因:

    • 涂布头(模头间隙、刮刀压力)设定或调节不当。

    • 浆料粘度、固含量波动。

    • 基材张力控制不稳。

    • 背辊或涂布辊的跳动、变形。

    • 供料泵流量波动。

  • 影响: 直接影响电池的容量、内阻、倍率性能的一致性。过厚处易开裂,过薄处易刺穿或容量不足

    锂电池涂布工艺的外观缺陷解析

     

  • 边缘效应/狗耳朵

  • 描述: 涂布膜在宽度方向的两侧边缘,涂层厚度明显高于中间区域,形成类似“狗耳朵”的形状。

  • 特征: 涂层两侧边缘增厚。

  • 可能成因:

    • 浆料在模头狭缝出口处的表面张力效应(边缘处弯月面导致流量增大)。

    • 基材边缘张力与中间不一致。

  • 影响: 影响后续分切和卷绕,卷绕后边缘可能堆积过厚,导致电池变形或内部压力不均。

    锂电池涂布工艺的外观缺陷解析

     

  • 异物/污染

  • 描述: 涂层表面或内部嵌入不属于浆料组分的颗粒、纤维、毛发、金属屑、灰尘等。

  • 特征: 形态各异的外来物质。

  • 可能成因:

    • 环境洁净度不达标(空气中落尘)。

    • 人员操作带入(毛发、纤维)。

    • 设备磨损产生的金属屑。

    • 浆料制备或输送过程中混入异物。

    • 基材本身携带污染物。

  • 影响: 最危险的缺陷之一,尤其是金属异物,极易导致电池内部短路,引发热失控。非金属异物也可能影响涂层均匀性和粘结性。

     

  • 橘皮纹(如下图)

  • 描述: 涂层表面呈现类似橘子皮的不规则凹凸波纹。

  • 特征: 无特定方向的不均匀微小起伏。

  • 可能成因:

    • 浆料流平性差(粘度高、触变性强)。

    • 干燥初期表层溶剂挥发过快,下层浆料流动补偿不足(表面张力驱动)。

    • 基材表面粗糙度或张力不均。

  • 影响: 主要影响外观,严重时可能略微影响涂层均匀性和接触。

锂电池涂布工艺的外观缺陷解析

 

二、基材相关缺陷

  1. 褶皱

  • 描述: 基材在涂布过程中发生局部皱折、起拱。

  • 特征: 明显的波浪状或条状折痕,涂层也随之变形。

  • 可能成因:

    • 放卷/收卷张力控制不当(过大、过小或不稳)。

    • 导辊不平行或变形。

    • 基材本身存在应力或厚薄不均。

    • 纠偏系统故障。

  • 影响: 涂层被破坏,厚度不均,无法进行后续工序,通常导致整卷报废。

     

  • 撕裂/断带

  • 描述: 基材在涂布过程中被拉断。

  • 特征: 基材断裂。

  • 可能成因:

    • 张力瞬间过大(如急停、加速过快)。

    • 基材本身存在缺陷(边缘裂口、内部损伤)。

    • 导辊卡死或转动不畅。

  • 影响: 生产中断,造成浪费。

 

 

 

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一起学电池

原文标题:《锂电池涂布工艺的外观缺陷解析》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XdeCuKfd-lVvX74M8r-mQ

本转载仅出于分享优质测试干货,旨在传递更多观点,并不代表赞同其全部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中所包含的图片、音频、视频等素材的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0)
上一篇 5天前
下一篇 5天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