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OER测试方法与原理

Q1:碱性OER测试中如何制备工作电极

A:

  1. 催化剂墨水配制

  • 取6-10 mg催化剂粉末

  • 加入1 mL水/异丙醇混合溶液(体积比通常3:1,增强分散性)

  • 添加10 μL 5% Nafion溶液(粘结剂与质子导体)

  • 超声处理30 min(功率≥100 W,确保均匀悬浊液)
    依据:J. Electrochem. Soc. 160 (11) F1063 (2013)

  • 涂覆与干燥

  • 移取10 μL悬浊液滴涂于玻碳旋转圆盘电极(直径5 mm)

  • 室温干燥或红外灯烘干(避免高温分解)
    *注:催化剂负载量≈0.3-0.5 mg/cm²*

 

Q2:三电极体系如何设置?电解液如何配制?

A:

  1. 电极配置

  • 工作电极:催化剂修饰的旋转圆盘电极(RDE)

  • 对电极:铂丝/碳棒(需与工作电极隔离)

  • 参比电极:Hg/HgO (1 M KOH)
    依据:ACS Catal. 7, 6756 (2017)

  • 电解液制备

  • 1 M KOH溶液:称取56.1 g KOH(分析纯)溶于1 L超纯水(18.2 MΩ·cm)

  • 通氮气30 min除氧(氧含量

 

Q3:极化曲线测试关键参数是什么?如何计算过电位?

A:

  1. LSV测试条件

  • 电势窗:0.2-0.9 V vs. Hg/HgO

  • 扫速:0.05 mV/s(准稳态条件)

  • 转速:1600 rpm(消除传质影响)

  • 数据处理

浅析OER测试方法与原理

 

Q4:Tafel斜率如何获取?其物理意义是什么?

浅析OER测试方法与原理

                                    不同催化剂的极化曲线与Tafel斜率

A:

  1. 作图方法

  • 取LSV的Tafel区(通常 > 50 mV过电位)

  • 纵轴:过电位η (V)

  • 横轴:log|j| (mA/cm²)

  • 线性拟合斜率即Tafel斜率

  • 动力学意义

    Tafel斜率
    决速步机制
    120 mV/dec
    首电子转移 (M + OH⁻ → M-OH + e⁻)
    40 mV/dec
    O-O耦合步骤 (2M-OH → M-OOH + H⁺ + e⁻)
    30 mV/dec
    终步骤脱氧 (M-O → M + 1/2O₂)
    依据:Chem. Rev. 116, 14120 (2016)

 

Q5:稳定性测试有哪些方法?如何判断失效?

A:

  1. 计时电流法(CA)

  • 固定电压:$E_{j=10 text{mA/cm}^2}$

  • 测试时长:≥24 h

  • 失效标准:电流衰减 > 20%

  • 计时电位法(CP)

  • 固定电流密度:10 mA/cm²

  • 失效标准:电压上升 > 50 mV

  • 循环稳定性

  • CV循环:0.8-1.7 V vs. RHE,扫速100 mV/s

  • 循环5000次后η₃₀变化

 

Q6:如何准确测量电化学活性面积(ECSA)?

浅析OER测试方法与原理

             不同扫速下的CV图,在同一电势下的双电层电容和扫速的关系图                  

A:

  1. 双电层电容法

  • 在非法拉第区(如1.0-1.1 V vs. RHE)测CV

  • 扫速:10, 20, 40, 60, 80, 100 mV/s

  • 取中心电位(如1.05 V)的Δj = (j_a – j_c)/2

  • 拟合Δj ~ ν直线,斜率=C_dl

    $C_{text{s}}$:标准电容(通常取60 μF/cm²)

  • 误差控制

  • 避免氧化还原区(需通过CV确认)

  • 同批次玻碳电极空白校正
    依据:J. Am. Chem. Soc. 137, 4347 (2015)

 

Q7:电化学阻抗(EIS)谱如何分析?

浅析OER测试方法与原理

                             不同电极的阻抗谱图以及拟合曲线

A:

  • 测试条件:过电位η=300 mV,频率0.1-10⁵ Hz,振幅10 mV

  • 等效电路:R_s(R_ctCPE)

    • R_s:溶液电阻(高频截距)

    • R_ct:电荷转移电阻(半圆直径)

    • CPE:常相位元件(双电层非理想性)

  • 性能指标:R_ct越小,动力学越快

 

Q8:法拉第效率测试的关键步骤?

A:

  1. 密闭电解池设计

  • 阴极/阳极室用Nafion膜分隔

  • 顶空预留气相采样口

  • 在线气相色谱(GC)

  • 载气:高纯氩气(流速20 mL/min)

  • 检测器:TCD(O₂定量)

  • 采样间隔:30 min

  • 计算公式
    FE=4×F×nO2Q×100%

    浅析OER测试方法与原理


    F:法拉第常数,Q:总电荷量
    依据:Nat. Energy 1, 16184 (2016)

 

关键操作陷阱与解决方案

问题
原因
解决方案
LCV曲线噪声大
溶液电阻过高
添加0.1 M KCl降低电阻
Tafel斜率异常偏高
IR补偿不足
改用正反馈补偿法
ECSA重复性差
双电层窗口选择错误
用空白电极校准非法拉第区
FE测试值>100%
阴极室氧气渗透
换用阴离子交换膜隔离

 

关键注意事项

  1. 所有电势必须经IR补偿及RHE校准

  2. 对比实验需在相同玻碳电极基底进行

  3. KOH电解液需每日更换防止碳酸盐污染

  4. ECSA测量需三次重复取均值

 

 

 

 

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一起学电池

原文标题:《浅析OER测试方法与原理》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5MzLKik-i40wI0OcrwAEHg

本转载仅出于分享优质测试干货,旨在传递更多观点,并不代表赞同其全部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中所包含的图片、音频、视频等素材的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0)
上一篇 5天前
下一篇 5天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