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锂电池的组成?
1.锂电池由四个主要部分组成:正极、负极、电解液和隔膜。
2.正极材料是决定锂电池能量密度、容量、稳定性、安全性等关键性能的核心部件。
3.正极材料的性能直接影响电池的循环寿命、充放电效率,以及在不同应用领域(如电动汽车、消费电子等)的表现。

数据来源: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

首个商用锂离子电池示意图
容量
1.电池在一定放电条件下所能给出的电量称为电池的容量,以符号C表示。常用的单位为安培小时,简称安时(Ah)或毫安时(mAh)。
2.电池的容量可以分为理论容量、额定容量、实际容量。
3.理论容量是把活性物质的质量按法拉第定律计算而得的最高理论值。为了比较不同系列的电池,常用比容量的概念,即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电池所能给出的理论电量,单位为Ah/kg(mAh/g)或Ah/L(mAh/cm³)。
4.实际容量是指电池在一定条件下所能输出的电量。它等于放电电流与放电时间的乘积,单位为Ah,其值小于理论容量。
5.额定容量也叫保证容量,是按国家或有关部门颁布的标准,保证电池在一定的放电条件下应该放出的最低限度的容量。


二、正极材料有哪些分类?

1.尖晶石结构
代表材料:锰酸锂LiMn₂O₄
常见衍生材料:高压锰酸锂 LiMn₂O₄、镍锰酸锂 LiNi₀.₅Mn₁.₅O₄、富锂锰酸锂 Li₁₋ₓMn₂O₄
核心特点:
理论容量:约 148 mAh/g。
优点: 电压平台高,功率密度高。
缺点: 结构稳定性和循环稳定性较差。
2.层状结构
代表材料:钴酸锂、三元材料等
主要材料:
钴酸锂 LiCoO₂、镍酸锂 LiNiO₂、镍钴锰酸锂 LiNiₓCoᵧMnzO₂、镍钴铝酸锂 LiNiₓCoᵧAlzO₂、层状富锂锰基固溶体 Li₂MnO₃ + LiMO₂
核心特点:
理论容量:普遍较高,约在270mAh/g。富锂材料可达300mAh/g 以上。
优点: 理论容量高。
说明: 根据过渡金属元素 M 的不同,材料性质差异很大,可进一步分为一元和多元层状材料。
3.橄榄石结构
代表材料:磷酸铁锂
主要材料:磷酸铁锂 LiFePO₄、磷酸锰铁锂 LiMnₓFe₁₋ₓPO₄
核心特点:
理论容量: 约 170 mAh/g。
优点: 热稳定性高,安全性好。
缺点: 锂离子扩散是一维通道,本征电子电导率和离子电导率较差。
说明: 电压平台根据过渡金属 M 的不同而有差异,可通过掺杂 Mn 等元素来提高电压,从而提升能量密度。
三、常见问题及解决思路
1.比容量不达标
有时正极材料的比容量低于预期,无法达到电池设计要求的能量密度,这通常与材料的质量、加工工艺、配方等因素有关。
解决思路:
①.优化材料的配方:可以调整正极材料的合成工艺,例如调整三元材料中的镍、钴、锰比例或采用更高性能的材料。
②.表面改性:对材料进行表面涂层或改性,改善电极材料的结构稳定性。
2.均匀性差
电极材料的涂布均匀性差,可能导致电池内阻增大,能量转换效率低,甚至短路或热失控等问题。
解决思路:
①.优化涂布工艺:使用精确的涂布设备,以保证涂层厚度均匀。
②.调整浆料的粘度和配比:根据不同材料的特性,合理调整浆料的配方,改善其流动性和涂布性。
3.干燥不均匀
电极涂布后的干燥过程不均匀,导致材料内部结构的应力差异,影响电池性能。干燥速度过快可能导致涂层不均,影响电池性能;温度过高可能导致电池材料损坏
解决思路:
①.优化烘干工艺:控制烘干温度和时间,避免过快或过慢的干燥过程,确保涂布材料均匀干燥。
②.均匀热风分布:使用均匀热风系统,保证涂布材料干燥过程中受热均匀,避免材料分层或变形。
4.孔隙率和密度不合适
电极的孔隙率过高或密度不合适,导致电池的导电性差、内阻高,影响电池的性能。
解决思路:
①.优化浆料的配比和涂布方式:通过调整浆料的粘度和材料的配比,优化电极材料的孔隙率。
②.控制压实工艺:通过合理的压实工艺,确保电极材料的密度合适,避免孔隙率过高导致的导电性能下降。
四、总结反馈
1.什么是三元材料(NCM/NCA),它有哪些组成元素?
三元材料(NCM/NCA)是由镍(Ni)、钴(Co)、锰(Mn)或镍(Ni)、钴(Co)、铝(AI)组成的锂电池正极材料。其特点是高能量密度,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消费电子产品等对能量密度要求较高的领域。
2.磷酸铁锂(LFP)正极材料的优势是什么?
安全性高:相比其他正极材料,LFP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能够有效避免过热、热失控等问题。
长循环寿命:LFP的循环寿命通常较长,可以承受更多的充放电循环。
成本较低:磷酸铁锂材料的原料丰富,且成本较低,有助于降低电池的总体成本。
环保性好:LFP材料无毒、无污染,较为环保。
3.镍钴锰酸锂(NCM)和磷酸铁锂(LFP)在电动汽车应用中的选择依据是什么?
能量密度需求:NCM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适合需要较长续航的电动汽车,尤其是高端市场。而LFP的能量密度相对较低,适合短途或城市用车。
成本考虑:LFP的成本较低,且资源丰富,因此适合成本敏感型市场,特别是中低端电动汽车。NCM由于含有钴,成本较高。
安全性要求:LFP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能够在高温或过充时更稳定,因此适合需要高安全性的应用。而NCM则相对较为容易受到过充或高温的影响。
循环寿命:LFP材料的循环寿命较长,适合用于对电池寿命要求较高的车辆
4.在极片制备过程中,如果出现浆料涂布均匀性差可以有哪些解决办法?
调整浆料的配方,改善浆料粘度;优化涂布工艺;优化干燥工艺。控制水份和温度
5.为什么选择适当的干燥温度和速度非常重要?
干燥速度过快可能导致涂层不均,影响电池性能;温度过高可能导致电池材料损坏
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一起学电池
原文标题:《锂电池正极材料简介》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HMIMTl5PJDGnFA5Jnd776g
本转载仅出于分享优质测试干货,旨在传递更多观点,并不代表赞同其全部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中所包含的图片、音频、视频等素材的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