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锂电池的构造
锂电池是一种充电电池,它一般采用含有锂元素的材料作为电极,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电池内材料为正、负极,隔膜,电解液。

1.正极与负极
锂电池的正极是将正极材料(如LFP、NCM)涂布在铝箔(集流体)上,负是将负极材料(如石墨、LTO)涂布在铜箔(集流体)上。
2.隔膜
正负极之间有一层隔膜(Separator),使正负极隔离,防止电子穿过,同时又能使锂离子顺利通过。
3.电解液
电解液在电池中起到传导锂离子的作用。在电池放电的过程中,Li+从负极穿过隔膜到正极,电子则从负极经过外部电路回到正极形成了电流。电池的充电过程则刚好相反。下图为锂电池内部结构。

锂离子电池充放电反应原理图
主反应方程:

溶剂热法
溶剂热法常用于制备纳米颗粒、纳米晶体或其他高质量晶体材料。在溶剂热法中,反应物通常被置于高温高压的反应容器中,在适当的溶剂中进行反应。通过控制反应温度、压力和反应时间,可以促使晶体生长和结晶过程,从而得到所需的晶体材料。
常用试剂、耗材和及设备:
1.反应物:反应物可以是金属盐、金属有机配合物、无机盐或有机化合物等,具体取决于所需合成的材料。
2.溶剂:常用溶剂包括水、有机溶剂(如乙醇、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硫酰胺等)或无机盐溶液。
3.高压反应容器: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需高压钢反应釜或高压铁氟龙反应瓶等。
4.加热设备:烘箱。
5.搅拌设备:磁力搅拌机、磁子、混匀仪等。
6.滤纸或滤膜:滤纸或滤膜可滤去溶剂和未反应的材料。
7.分离设备:离心机。
7.干燥设备:烘箱、真空干燥箱。
8.耗材:称量纸、塑封袋、药匙、手套、活性炭口罩、护目镜等。
高温煅烧法
高温煅烧法是一种常用的材料处理方法,通常用于改善材料的结晶性、稳定性和性能。在高温煅烧过程中,材料会被置于高温环境下,使其在一定时间内暴露于高温下进行热处理。
在高温煅烧法中,常用的试剂和耗材取决于所研究或处理的具体材料。常见设备及耗材:
1.高温炉:用于提供高温环境的热处理设备。
2.石英管:用于装载前驱体气体和载气,使其与基底材料反应。
3.炉塞:保温。
4.瓷舟:承载样品。
5.高温耐用手套和样品钳:用于操作高温炉和样品时,保护操作人员安全。
6.耗材:称量纸、塑封袋、药匙、手套、活性炭口罩、护目镜等。
气相沉积法
气相沉积法是一种用于材料薄膜生长的方法,常用于制备纳米材料、薄膜和涂层等。在气相沉积法中,通常会用到以下设备和耗材
常用材料:
1.前驱体:例如金属有机化合物、金属卤化物、金属醇盐等,用于提供制备所需的金属或合金原子。
2.载气:通常为惰性气体(如氮气、氩气),用于稀释前驱体气体,调节反应气氛和流动性。
3.基底材料:用于承载沉积的材料,例如硅基片、玻璃基板、金属基片等。
常用设备及耗材:
1.石英管:用于装载前驱体气体和载气,使其与基底材料反应。
2.加热炉:用于加热石英管,控制反应温度和时间。
3.净化系统:用于净化前驱体气体和载气,去除杂质和水分。
4.耗材:称量纸、塑封袋、药匙、手套、活性炭口罩、护目镜。
不同的气相沉积方法(如化学气相沉积CVD和物理气相沉积PVD)和应用领域可能会使用不同的前驱体气体、基底材料和设备配置。
共沉淀法
共沉淀法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合成方法,用于制备纳米材料、合金材料、复合材料等。
在共沉淀法中,通常会用到以下试剂和耗材:
1.金属盐或化合物:作为原材料,提供所需的金属离子。
2.沉淀剂:通常是一种能够与金属离子反应生成沉淀的化合物,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铵等。
3.水溶液:作为反应介质,提供反应的环境。
4.搅拌装置:用于充分混合反应物,促进反应的进行。
5.加热设备:有时需要加热反应体系,以提高反应速率或控制反应温度。
6.过滤装置:用于分离并收集沉淀产物。
7.离心机:用于分离液体和固体,收集沉淀产物。
8.玻璃仪器:如反应瓶、烧杯、漏斗等,用于进行反应和处理样品。
9.防护设备:如实验室护目镜、手套等,确保操作安全
球磨法
球磨法是一种常用的机械合成法,主要用于制备纳米材料和合金粉末。
球磨法的基本原理是将需要处理的物质放入球磨研磨机或球磨罐中,然后加入一定数量的研磨介质,通常是金属球或陶瓷球。在机械力的作用下,研磨介质与物质之间发生碰撞、摩擦和剪切等作用,从而使物质逐渐被粉碎和混合。
球磨法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领域:
1.粉末冶金:球磨法可用于制备金属、合金和陶瓷粉末,用于后续的压制成型和烧结工艺。
2.化学反应:球磨法可以促进固态反应、固液反应和气固反应等化学反应的进行,从而实现物质的合成和改性。
3.纳米材料制备:球磨法可用于制备纳米晶体材料,通过控制研磨时间和研磨条件,可以获得具有较小颗粒尺寸和高比表面积的材料。
4.生物医药:球磨法在制备药物微粒、混合药物成分和改善溶解性等方面具有应用潜力。

电池主要区别:
电池外形(纽扣、圆柱、软包、方形)不同;
材料体系(正负极活性物质、电解液、隔膜等)不同;
常见的影响因素:
●正负极材料:正负极材料的选择和制备方法会直接影响电池的性能。不同的正负极材料具有不同的电化学性质,如容量、循环寿命和功率密度等。
●电解液:电解液的组成和性质对电池的性能有重要影响。电解液负责离子传输和电池反应的催化作用。合适的电解液可以提高电池的导电性和稳定性。
●电池结构与设计:电池结构的设计和组装方式对电池性能至关重要。优化的电池结构可以提供更好的离子和电子传输路径,降低内阻,提高电池的效率和功率密度。
●电池工艺参数:电池的制备工艺参数,如温度、压力、混合速度等,对电池性能也有影响。这些参数需要根据具体材料和电池类型进行优化,以获得最佳性能。
●循环寿命和使用条件:电池的循环寿命与使用条件密切相关。过高或过低的工作温度、过大的电流放电以及深度充放电循环等都会对电池寿命产生影响。
●动力电子设备:电池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也受到连接的动力电子设备的影响。合适的电池管理系统和充放电控制电路可以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性能稳定性。
●各因素相互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并且不同的电池类型和应用领域可能有特定的影响因素。因此,在实验室组装纽扣电池并检测性能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进行合理的设计和优化,以实现最佳的电池性能。
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一起学电池
原文标题:《简述锂离子电池基础概论以及材料制备方法》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9APiQvGQSl0cuE0MPZ4nQ
本转载仅出于分享优质测试干货,旨在传递更多观点,并不代表赞同其全部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中所包含的图片、音频、视频等素材的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