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辐射如何破解催化中的原子谜题?

说明:在多相催化研究中,纳米催化剂原子级结构解析与动态反应机制探究是核心难题,传统表征技术常因分辨率、适用性等局限难以突破。同步辐射技术凭借高强度、高分辨率等独特优势,成为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工具。

在多相催化研究领域,催化剂的原子级结构、电子态分布及反应过程中的动态演变规律,是揭示催化反应机制、建立构效关系并指导催化剂性能优化的核心科学问题。

传统表征技术(如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在解析低结晶度体系结构、动态反应过程中活性位点演变等方面存在固有局限,而同步辐射技术凭借其高强度、高分辨率、波长连续可调及环境适应性强等特性,已成为催化领域突破表征瓶颈的关键技术支撑。

 

同步辐射的定义与基本特性

 

同步辐射是高能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或曲线运动时,由于洛伦兹力的作用,将部分能量以电磁辐射的形式沿运动轨迹切线方向发射的现象。

其产生过程需依托同步加速器或储存环:电子经直线加速器加速至一定能量后,注入储存环,在储存环中通过偏转磁铁、波荡器等装置的作用,持续产生同步辐射。

同步辐射具有以下核心特性

光谱范围宽覆盖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至γ射线的全波段,其中X射线波段(波长10-3-102 Å)在材料结构与电子态解析中应用最为广泛;

亮度高同步辐射光源的亮度可达传统 X 射线管的1012-1015倍,能够实现对低含量、分散性物种的高灵敏度检测;

准直性好辐射光束的发散角极小,可聚焦至纳米尺度,满足微区、纳米尺度结构表征需求;

偏振性可控可通过调节加速器装置参数,获得线偏振、圆偏振等不同偏振状态的辐射,用于研究材料的各向异性结构与电子态;

脉冲时间结构辐射以脉冲形式发射,脉冲宽度可达皮秒至纳秒量级,为动态过程(如催化反应中的物种演变)的时间分辨表征提供可能。

同步辐射如何破解催化中的原子谜题?
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XAFS)技术

 

射线吸收精细结构(X-ray Absorption Fine Structure, XAFS)是基于同步辐射 射线的重要表征技术,用于解析物质中特定元素的局部原子结构(配位数、键长、键角)及电子态信息,其谱图可分为 射线吸收近边结构(XANES)与扩展 射线吸收精细结构(EXAFS)两部分。

 

01
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XANES)

 

XANES位于X射线吸收边(元素特定壳层电子激发的临界能量)附近,能量范围通常为吸收边前后50-100 eV

其谱图特征主要由电子从核心能级(如K1s2s/2p)向价层空轨道(如导带、价带)的跃迁,以及多重散射效应(X射线光子与相邻原子的多次散射)共同决定。

XANES核心应用包括:

氧化态分析元素的吸收边能量位置与氧化态直接相关,氧化态越高,核心电子结合能越大,吸收边能量越高。例如,Cu2+K边吸收边能量高于Cu+

配位对称性判断不同配位环境(如四面体、八面体配位)下,价层空轨道的能级分裂差异会导致XANES谱图中峰的数量、强度及峰位变化;

电子构型解析通过谱图中特征峰(如白线峰,对应电子向空d轨道的跃迁)的强度,可分析元素的d轨道填充情况,进而判断电子构型。

同步辐射如何破解催化中的原子谜题?

 

02
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EXAFS)

 

EXAFS位于吸收边高能侧(通常为吸收边能量以上200-1000 eV),其谱图表现为吸收系数随能量的周期性振荡

该振荡源于被激发的光电子(从核心能级跃迁的电子)与周围配位原子之间的干涉效应:光电子从中心原子发射后,遇到相邻配位原子发生散射,散射波与入射波(未被散射的光电子波)产生干涉,导致吸收系数随能量呈现周期性变化。

通过对EXAFS谱图的傅里叶变换、曲线拟合等数据处理,可获得以下关键结构参数:

配位数(N中心原子周围相邻配位原子的数量;

键长(R中心原子与配位原子之间的距离;

德拜瓦勒因子(σ2反映键长的无序度,与原子热振动、结构无序程度相关;

吸收原子与配位原子的原子序数(Z通过散射振幅的差异,可判断配位原子的种类(如 ON、金属原子等)。

XAFS技术的核心优势在于:无需样品具有长程有序结构(适用于无定形、纳米颗粒、单原子分散体系);具有元素专一性(通过选择特定元素的吸收边,可聚焦目标元素,不受其他元素干扰);可在多种环境(真空、气体、液体)下进行测试。

 

同步辐射如何破解催化中的原子谜题?
同步辐射技术的应用

 

本文聚焦的研究以降低CuO纳米催化剂中的Cu-O键能以提高NH3选择性催化氧化(NH3-SCO)效率为核心科学目标,通过对比NaBH4还原制备的 CoβCu/Al2O3H2还原制备的CohCu/Al2O3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差异,提出“CoβCu/Al2O3Cu-O键能更低→Cu2+↔Cu+ redox活性更强催化活性更高” 的科学假设。

同步辐射技术通过解析催化剂的静态结构、电子态及动态反应过程,为该假设提供了关键实验证据(DOI10.1038/s41467-025-64415-w)。

 

01
结构表征

 

STEM表征显示,两种催化剂(CoBCu/Al2O3 CoHCu/Al2O3)中的CuO纳米颗粒尺寸相近,但CoBCu/Al2O3CuO晶格间距显著大于 CoHCu/Al2O3,直观反映出两者Cu-O键长的本质差异。

通过EXAFS拟合直接获取两种催化剂的Cu-O键长数据:CoBCu/Al2O3Cu-O键长为1.96±0.005 Å,显著长于CoHCu/Al2O31.93±0.003 Å,同时证实两者Cu-O配位(约3.4)相近,排除了配位数量对键强的干扰。

进一步结合WT-EXAFS的二维图谱(R空间与k空间同步分析),观察到CoBCu/Al2O3Cu-O键第一配位壳层信号(中心位于 4.7 Å-11.52 Å)相较于 CoHCu/Al2O3(中心位于4.5 Å-11.46 Å)更偏向长键距区域,从信号特征角度再次验证了Cu-O键长差异,为 键长决定键强” 提供了原子级证据

 

同步辐射如何破解催化中的原子谜题?

02
电子结构变化表征

 

HERFD-XANESCo8Cu/Al2O3Cu K1s→4pz反键跃迁能量为8984.2 eV,较Co11Cu/Al2O31.3 eV,根据电子跃迁能量与键强的关联规律,反键轨道能量降低直接指向Cu-O键强弱化;

VtC-XESCo8Cu/Al2O3Cu Kβ2,5特征峰(主要对应4p→1s键合跃迁)能量较Co11Cu/Al2O31.3 eV,而该峰强度与Cu 3d-O 2p轨道杂化程度相关,进一步证实Cu-O键电子云分布的改变,即键强弱化

两种同步辐射技术的互补结果,形成了键长延长电子态重构键强弱化” 的完整证据链,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的佐证(Co8Cu/Al2O3 Cu2+ 2p3/2结合能为933.5 eV,低于Co11Cu/Al2O3934.7 eV),进一步验证了同步辐射解析的电子态差异。

同步辐射如何破解催化中的原子谜题?
03
原位表征技术:真实反应条件下的动态追踪

 

Operando XAFS:

NH3+O2反应气氛中,同步辐射XAFS实时监测显示,Co8Cu/Al2O3在更低温度(约 150℃)即可生成Cu⁺活性物种(特征峰 8982 eV),而Co11Cu/Al2O3及纯CuO/Al2O3需更高温度且Cu⁺生成量极少;

同时,Co物种在两种催化剂中均表现为Co2+→Co3O4的氧化趋势,排除了Co redox行为对催化性能的干扰,直接证实Cu-O键弱化为 Cu2+↔Cu+循环提供了动力学优势;

 

同步辐射如何破解催化中的原子谜题?

近常压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NAP-NEXAFS):

作为表面敏感的同步辐射技术,NAP-NEXAFS 聚焦催化剂表面 Cu 物种变化:在200-300℃及不同气氛(NH₃O2NH3+O2)下,Co8Cu/Al2O3表面Cu+/Cu0比例始终高于Co11Cu/Al2O3,尤其在 300℃ NH3气氛中,Co8Cu/Al2O3表面几乎完全还原为Cu0,而Co11Cu/Al2O3仍以Cu2+为主。

这一结果从表面化学视角,补充了Operando XAFS对体相物种的分析,完整揭示了体相表面协同的氧化还原机制

 

同步辐射如何破解催化中的原子谜题?

与原位漫反射红外傅里叶变换光谱(DRIFTS)协同:

DRIFTS 监测显示,Co8Cu/Al2O3250℃即可出现硝酸盐物种特征峰(1580 cm⁻¹),而Co11Cu/Al2O3300℃以上,结合同步辐射揭示的电子态差异,说明Co8Cu/Al2O3更易活化 NH₃生成反应中间体,从反应路径角度解释了其高活性;

与催化动力学协同:

Co8Cu/Al2O3的表观活化能(40.0 kJ/mol)远低于 Co11Cu/Al2O363.5 kJ/mol),且对NH3的反应级数为0.4Co11Cu/Al2O3 0),表明其反应更易受NH3浓度调控,这与同步辐射解析的Cu-O键更易与NH3作用机制完全匹配,最终形成结构电子态反应动力学催化性能的完整关联。

同步辐射如何破解催化中的原子谜题?

 

总结

 

本文凸显同步辐射技术在CuO纳米催化剂NH氧化研究的核心作用,揭示结构与性能关联。XAFS技术无需长程有序,精准解析Cu-O键长、电子态,为键长决定键强提供证据;HERFD-XANESVtC-XES构建相关证据链。

原位Operando XAFS发现特定催化剂低温生成Cu+NAP-NEXAFS揭示表面物种比例。同步辐射还与H2-TPRDRIFTS、催化动力学形成闭环,印证结果、完善机制,建立完整关联,为催化剂效率优化提供支撑。

华算科技是专业的科研解决方案服务商,精于高端测试拥有10余年球差电镜拍摄经验与同步辐射三代光源全球机时,500+博士/博士后团队护航,保质保量!

🏅已助力5️⃣0️⃣0️⃣0️⃣0️⃣➕篇科研成果在Nature&Science正刊及子刊、Angew、AFM、JACS等顶级期刊发表!

👉立即预约,抢占发表先机!

 

声明: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华算科技旗下资讯学习网站-学术资讯),并附有原文链接,谢谢!
(0)
上一篇 2025年11月17日 下午4:03
下一篇 2025年11月17日 下午4: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