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本文华算科技主要介绍了纳米限域效应的定义、核心公式、重要性及应用方法。还阐述了如何通过精准设计限域空间的几何参数、协同调控活性中心的电子态与配位环境、构建限域 – 界面协同体系等方式用好纳米限域效应。

纳米限域效应是指将催化反应限制在至少一个维度处于纳米尺度(通常)的空间内,通过空间约束、界面作用与电子调控,改变反应热力学与动力学路径,最终提升催化性能的现象。

DOI: 10.1021/accountsmr.1c00135
这一效应的本质是空间尺度与分子行为的耦合—纳米空间的几何结构(如孔径、曲率)、电子环境(如电荷分布、配位状态)会与反应物、中间体、产物发生特异性相互作用,打破体相反应的固有规律。

纳米限域效应并非定性描述,而是可通过热力学、动力学公式量化分析的物理化学现象。以下4个核心公式,是理解与设计限域系统的基础。
纳米限域空间内的扩散行为与体相差异显著,可用无量纲数δ描述扩散效率。



参数含义:D为扩散系数(m²/s),K₋₁为逆反应速率常数(s⁻¹),R为限域空间特征尺寸(如液滴半径、孔道半径,m)。
物理意义:δ值越小,说明扩散速率远低于反应速率,传质为速率控制步骤;δ值越大,扩散对反应的限制越弱。



DOI: 10.1002/smll.202411184
限域能公式
限域空间会改变活性中心对中间体的吸附能,可用限域能(Econ)量化。
![]()


参数含义:Ead (con)为限域条件下的吸附能(eV),Ead (uncon)为体相条件下的吸附能(eV)。
物理意义:Econ > 0:限域空间减弱吸附;Econ :限域空间增强吸附。



DOI: 10.1002/smll.202411184
吉布斯自由能公式
纳米限域效应通过改变焓变(ΔH)和熵变(ΔS),调控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ΔG)。



参数含义:ΔH为焓变(反映键能变化),T为温度(K),ΔS为熵变(反映分子无序度变化。
限域调控机制:
焓变降低:限域空间内的范德华力、配位作用可稳定中间体,使ΔH降低。
熵变补偿:限域会降低分子无序度(ΔS减小),但通常ΔH的降低幅度大于TΔS的增加幅度,最终ΔG减小,反应更易自发进行。


DOI: 10.1002/smll.202411184
扩散活化能公式
限域空间内的扩散多为活化扩散(需克服孔道壁相互作用),其扩散系数符合阿伦尼乌斯关系。

参数含义:D0为无限温度下的扩散系数(m²/s),EA为扩散活化能(kJ/mol),R为气体常数,T为温度(K)。
物理意义:EA越大,扩散阻力越强。



DOI: 10.1002/smll.202411184

突破热力学限制,优化反应平衡
在体相反应中,反应物浓度低、中间体易分解,导致反应平衡偏向反应物。纳米限域空间可通过富集效应提升局部反应物浓度。
例如,带负电的孔道内壁可吸附带正电的反应物,使局部浓度提升1-3个数量级。反应物浓度升高会推动平衡向产物方向移动,显著提升反应转化率。



DOI: 10.1002/smll.202411184
调控动力学路径,降低活化能
决定动力学速率的关键。纳米限域空间通过两种方式降低活化能。
(1)稳定过渡态:限域空间内的范德华力、氢键等弱相互作用,可选择性稳定反应过渡态,使活化能降低。



DOI: 10.1002/anie.202219241
(2)改变质子/电子传输路径:在质子交换反应(如析氢、氮还原)中,限域空间可将质子传输机制从载体机制转为跳跃机制,使质子迁移速率提升10-100倍。



DOI: 10.1002/cssc.202100502
提升催化剂稳定性,抑制失活
纳米尺度活性中心(如单原子、纳米颗粒)因表面能高,易发生团聚或氧化。限域空间可通过空间阻隔和电子稳定双重作用抑制失活。
例如,将Ru纳米颗粒封装于碳纳米管内,可避免其在氨合成反应中团聚,稳定性提升5倍以上。



DOI: 10.1021/jacs.7b05018
精准调控产物选择性,避免副反应
在多路径反应中,限域空间的尺寸筛选和中间体吸附调控可实现高选择性。
(1)尺寸筛选:1D纳米通道(如孔径2nm的TiO₂纳米管)可限制大分子中间体(如C₂中间体)的扩散,抑制C-C耦合,优先生成C₁产物。


DOI: 10.1021/acs.nanolett.1c00390
(2)吸附调控:通过调整限域空间的电子环境(如N掺杂碳的电负性),可减弱CO在Pt表面的吸附强度,避免CO中毒,同时提升ORR反应的4e⁻选择性。


DOI: 10.1073/pnas.1701280114

精准设计限域空间的几何参数
(1)维度选择
1D空间:适合需定向传质的反应(如析氢反应的质子传输),可通过调整管径(2-10nm)平衡传质与限域效应。
2D空间:适合需大面积接触的反应(如CO₂还原),可通过调控层间距优化中间体吸附。
3D空间:适合多中间体耦合反应,可通过设计空腔数量提升中间体浓度。



DOI: 10.1002/smll.202411184
(2)曲率调控:高曲率表面会导致电子密度再分布,可增强对极性分子(如CO₂)的吸附。
协同调控活性中心的电子态与配位环境
单原子限域:将单原子(如Fe、Co)限域于N掺杂碳的孔道内,形成M-N₄活性位点,通过N的电负性调控M的d带中心,优化中间体吸附。

DOI: 10.1002/smll.202411184
纳米颗粒限域:控制纳米颗粒尺寸与限域空间匹配,避免颗粒团聚。

DOI: 10.1002/smll.202411184
分子催化剂限域:将分子催化剂限域于石墨烯层间,通过π-π相互作用固定分子,避免团聚,同时调控分子的电子云分布,提升CO₂还原选择性。

DOI: 10.1002/adfm.202301334
构建限域-界面协同体系
界面电荷转移:在限域空间内引入异质界面(如FeO-Pt界面),通过电子转移(Fe→Pt)调控Pt的d带中心,减弱CO吸附,提升ORR活性。



DOI: 10.1021/ar300249b
亲/疏水性调控:在限域空间内修饰疏水基团,减少H₂O与活性中心的接触,抑制析氢副反应。(如CO₂还原中,疏水限域使HCOOH的FE提升至92%。

DOI: 10.1038/s41929-019-0402-8
【高端测试 找华算】
华算科技是专业的科研解决方案服务商,精于高端测试。拥有10余年球差电镜拍摄经验与同步辐射三代光源全球机时,500+博士/博士后团队护航,保质保量!
🏅已助力5️⃣0️⃣0️⃣0️⃣0️⃣➕篇科研成果在Nature&Science正刊及子刊、Angew、AFM、JACS等顶级期刊发表!
👉立即预约,抢占发表先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