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同步辐射 SAXS?纳米尺度表征优势与双原子催化剂研究中的核心作用

说明:本文华算科技介绍了同步辐射SAXS技术在纳米尺度结构表征中的独特优势,并结合双原子催化剂研究,展示了其在确定原子结构、解析化学状态、追踪动态过程等方面的核心作用。通过多技术联用,揭示了Fe-Co双原子催化剂的构效关系,为高性能催化剂设计提供了重要指导。

01
什么是同步辐射SAXS

小角X射线散射(SAXS)是指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后,在靠近入射光束的小角度区域(通常0.1°-10°)产生散射现象这一技术的核心特征在于对小角范围的聚焦——这一角度范围直接对应于纳米尺度结构信息

根据布拉格方程的扩展应用,散射角与结构尺度成反比,小角度散射信号主要反映样品中尺寸为1-100nm的电子密度不均匀区域的分布特征,如纳米颗粒、孔隙、相分离结构、生物大分子等。

与广角类型的测试相比,SAXS的本质区别在于探测对象的尺度与结构类型,更专注于长程无序或短程有序的纳米尺度结构

这种差异源于散射矢量q的物理意义:q=(4πsinθ)/λ,其中θ为半散射角,λX射线波长。当q值较小时(对应小角度),其倒数(λ/(4πsinθ))恰好落在纳米尺度范围,因此SAXS能够直接关联到这一尺度的结构特征。

什么是同步辐射 SAXS?纳米尺度表征优势与双原子催化剂研究中的核心作用
02
同步辐射SAXS的优势
>>>>

纳米尺度的专一性探测

SAXS最显著的优势是对1-100 nm尺度结构的专一性表征。这一尺度正是介观结构的关键范围,涵盖了从分子聚集体到纳米器件的核心特征。SAXS通过小角散射的物理特性,无需成像即可直接获取纳米尺度的统计平均信息。

>>>>

对无序与复杂体系的普适性

许多功能材料(如高分子共混物、胶体、生物膜)的结构不具有长程有序性,传统衍射技术难以发挥作用,而SAXS凭借对电子密度起伏的敏感性,可有效表征这类无序或短程有序体系

>>>>

非破坏性与多环境适应性

SAXS基于X射线的穿透性,可实非破坏性测量。X射线对样品的损伤远低于电子束,尤其适用于生物大分子、脆弱纳米材料等易损样品。更重要的是,SAXS能适应多种极端或复杂环境。通过定制样品池,可在高温、高压、强磁场特定气氛等条件下进行原位测量。

什么是同步辐射 SAXS?纳米尺度表征优势与双原子催化剂研究中的核心作用
>>>>

统计平均与多参数同步解析

SAXS测量的是样品的宏观统计平均信息,而非局部区域的偶然特征。这一特点使其特别适合分析多分散体系或不均匀材料,所得结果更具代表性。

同时,SAXS能同步解析多种结构参数。通过对散射曲线的全范围拟合,可同时获得颗粒的平均尺寸、尺寸分布、形态因子、空间分布、比表面积等参数。

>>>>

动态过程的实时追踪能力

小角散射信号对结构变化的敏感性,使其能够追踪纳米尺度的动态过程当样品结构随时间演变时(如结晶、聚集、降解),散射强度的变化可被实时记录,通过时间分辨测量可构建结构演化的动力学曲线。

这种时间分辨能力的时间尺度可从毫秒到小时,覆盖了大部分介观结构演变的典型过程。

03
同步辐射解析应用解读

本文将从同步辐射的基础出发,深入解析其在《Nature Communications》论文中的具体应用,以及它如何与其他表征技术协同作用,揭示了同步辐射在双原子催化剂中的应用。

什么是同步辐射 SAXS?纳米尺度表征优势与双原子催化剂研究中的核心作用

DOI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5-62728-4

在这里,作者通过分子螯合和离子耦合策略,合成了具有强Fe-Co键的合金化Fe-Co双原子催化剂(DACs)。Co作为4电子过程的主要催化中心,而Fe作为协同位点吸收*OH该研究阐明了双原子催化剂构型与机理之间的关系,为高性能双原子催化剂的设计提供了指导。

>>>>

同步辐射的核心作用一:确定双原子结构

EXAFS谱图来看,在FeCoK边谱图中观察到2.30 Å处存在一个明显峰值,这一特征峰对应Fe-Co键的散射信号,直接证明了FeCo原子以双原子对形式存在。

进一步对EXAFS拟合发现,T-FeCo-N-C催化剂中Fe-N/Fe-Co配位数比约为2.8Co-N/Co-Fe配位数比约为2.9这一比例表明FeCo主要以N3-Fe-Co-N3局部结构存在。

而对比样品R-FeCo-NCFe-Co键的散射强度明显较低,说明预螯合策略能有效提高双原子对的比例。

小波变换WT看,CoK边在7.44 Å-1处的强度最大值对应Co-Fe键,FeK边在7.61Å-1处的信号对应Fe-Co键,且这两个信号在T-FeCo-N-C中显著强于对比样品。

什么是同步辐射 SAXS?纳米尺度表征优势与双原子催化剂研究中的核心作用
>>>>

同步辐射的核心作用二:解析化学状态

XANES谱图来看,FeCoK边吸收边位置表明,T-FeCo-N-C中两者的价态均低于对比样品,说明FeCo之间存在电子相互作用由于CoFe电负性的细微差异,形成了电子转移效应。

XANES谱图中边前峰来看,T-FeCo-N-C具有更强的D4h对称性扭曲,这种结构有利于氧还原反应(ORR)的进行。这一结果与XPS分析一致T-FeCo-N-CFe3+比例显著低于S-Fe-N-C,证明双原子对中的电子隧道效应降低了平均价态

什么是同步辐射 SAXS?纳米尺度表征优势与双原子催化剂研究中的核心作用

>>>>

同步辐射的核心作用三:实时观察动态变化

通过原位同步辐射XAS技术可以看出,CoK边吸收边随电势降低持续向低能方向移动,表明Co原子在反应中始终处于活性状态,不断参与中间产物的吸附与脱附。

FeK边吸收边在电势降至0.91V后保持稳定,说明Fe原子形成了稳定的*OH吸附结构。另一方面,原位EXAFS显示Co-Fe键长随电势降低缩短,且Co-N键强度减弱,表明Co周围电荷密度集中,是主要的催化活性中心

什么是同步辐射 SAXS?纳米尺度表征优势与双原子催化剂研究中的核心作用
>>>>

同步辐射的核心作用四:分析前驱体

利用同步辐射小角散射(SAXS分析前驱体的配位构型0.0654 nm-1处的新散射峰表明,Fe3+CN形成了更大尺寸的配位结构,而Co2+的引入通过离子耦合效应削弱了Fe-CN的强螯合作用,这为后续形成高比例双原子对奠定了基础。

什么是同步辐射 SAXS?纳米尺度表征优势与双原子催化剂研究中的核心作用

除了单一的XAFS技术之外,XAFS与其他表征技术的结合对于分析材料性质来说具有极大的帮助。

>>>>

电镜技术的结合

AC-HAADF-STEM直接观察到T-FeCo-N-C62%的金属原子以双原子对形式存在,且FeCo均匀分布同步辐射EXAFS提供的键长和配位数数据,与STEM观察到的原子间距相互印证,确证了Fe-Co键的存在

什么是同步辐射 SAXS?纳米尺度表征优势与双原子催化剂研究中的核心作用
>>>>

与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技术的结合XPS

分析表明T-FeCo-N-CFe/Co-Nx比例低于R-FeCo-N-C,暗示更多Fe-Co键的形成,这与EXAFSFe-Co配位数的结果一致

另一方面,XPS测得的Fe3+比例降低与XANES观察到的价态降低趋势相同,共同证明Fe-Co之间的电子转移效应表面元素价态(XPS)与整体化学状态(XANES)的对比,揭示了催化剂表面与体相的结构差异

什么是同步辐射 SAXS?纳米尺度表征优势与双原子催化剂研究中的核心作用
>>>>

与电化学和DFT的结合

原位XAS追踪的结构动态变化,为电化学试中观察到的高催化活性和稳定性提供了结构依据。

DFT计算模拟的Fe-Co双原子构型与EXAFS拟合的键长、配位数高度吻合,计算得到的反应能垒与原位XAS观察到的Co位点动态活性一致,共同揭示了催化路径

什么是同步辐射 SAXS?纳米尺度表征优势与双原子催化剂研究中的核心作用
04
总结

通过本次解读的文章可以看出,在FeCo双原子催化剂的研究中,同步辐射技术的每一项应用都不可或缺,但小角X射线散射尤其值得关注。

通过解析前驱体溶液中的配位构型和聚集状态,SAXS帮助科研团队理解了Fe3+CN的螯合规律,以及Co2+如何通过离子耦合作用优化这一结构,为后续优异的催化性能奠定了基础。

随着同步辐射光源的不断升级,同步辐射小角散射技术将在纳米材料设计、能源催化、生物医药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帮助研究人员在原子和分子尺度上定制具有特定功能的材料,推动科技前沿不断突破。

声明: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华算科技旗下资讯学习网站-学术资讯),并附有原文链接,谢谢!
(0)
上一篇 12小时前
下一篇 11小时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