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池黏合剂概述
1.什么是黏合剂?
锂电池中的黏合剂是电池制造过程中的关键材料之一,在电极中,粘结剂是将正负极活性物质粘附在集流体上的高分子化合物,主要用于电极材料的粘接,确保电池各个组成部分的结构完整性。随着锂电池容量、能量密度和功率需求的不断提升,黏合剂的性能对于电池的循环寿命、功率密度、热稳定性以及安全性等各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2.黏合剂有哪些技术要求?
电解液相容性:不溶于电解溶液,不与电解液发生化学反应;
电化学稳定性:在操作电压范围内,粘结剂不会被氧化或还原;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不与活性材料、Li及其他物质发生副反应;
加工性能:能提供良好的浆料、极片、电池加工性能;
粘结性能:能提供足够的粘结强度,以确保在电池生产、使用(存储、循环)过程中,不会出现活性材料从极片上脱落失效的现象;
动力学性能:粘结剂应具有较高的锂离子电导率。
3.黏合剂有哪些类型?
主要可以分为水性黏合剂和有机溶剂型黏合剂两大类。水性黏合剂使用水作为溶剂,具有环保性好、无毒、无污染的优点,广泛应用于需要避免有害溶剂的电池制造中,如水性聚氨酯和羧甲基纤维素(CMC),能够有效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生产成本。然而,由于水性溶剂的导电性较差,在某些高性能电池中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粘附力和稳定性。


相比之下,有机溶剂型黏合剂(如使用NMP溶剂的聚偏二氟乙烯PVDF)则能提供更强的机械强度和更好的电池稳定性,尤其适用于需要高导电性和强粘接力的应用中,常用于高能量密度的锂电池。然而,由于其含有有机溶剂,可能对环境和操作人员产生潜在危害,因此其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黏合剂性能图


问题1:浆料沉降怎么办?
原因分析:
1.CMC种类(分子量、取代度)不合适或用量太少;
2.捏合过程中CMC用量太多,导致游离在颗粒之间、起悬浮作用
的CMC用量不足,导致浆料稳定性不好;
解决思路:
1.换用或者搭配取代度高、分子量大的CMC;
2.增加CMC的用量(但要合适,否则电池低温性能可能受影响);
3.减少捏合的CMC用量,提高游离CMC的含量;
4.SBR加入浆料体系之后,控制搅拌速度(≤800r/min)及搅拌时间。
问题2:涂布极片外观差怎么办?
原因分析:
1.粘结剂Tg较高,导致成膜温度高于涂布温度,成膜过程困难,导致表现出极片开裂的现象;
2.Binder分子链间氢键作用太强,涂布、干燥过程中收缩
严重,应力较大,从而导致极片开裂。
解决思路:
1.换用或搭配使用较低成膜温度粘结剂;
2.增塑剂进行增塑,如PAA+EC,BI-4+EC等。
三、常见测试表征手段
剥离强度测试——粘结力/内聚力
1.一般常用剥离实验来衡量粘结剂的黏结力;
2.将粘结剂涂覆在基材上,并贴合另一层材料;
3.使用剥离测试仪,以一定速度剥离两层材料,记录所需的力。

Binder离子电导率测试

电化学稳定性测试
一般要求binder可以耐受0-5V的电压。电化学稳定性好的binder不仅可以在正负极中应用,也可以涂覆于隔膜,应用在高电压体系。

锂离子扩散系数测试
锂离子扩散系数可以通过循环伏安法(CV)在不同扫描速率下进行测试,并利用Randles-Sevcik方程来进行计算。该方法通过在不同扫描速率(v)下测量电流,分析电流与扫速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导出扩散系数。



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一起学电池
原文标题:《电池黏合剂概述以及常见测试表征手段》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J-nr73wd-yYX-qir6q7Eyg
本转载仅出于分享优质测试干货,旨在传递更多观点,并不代表赞同其全部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中所包含的图片、音频、视频等素材的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