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同步辐射光源介绍

文章华算科技系统介绍了中国同步辐射光源从第一代到第四代的发展脉络:1989年建成的北京同步辐射装置(BSRF)和1990年代的合肥光源(HLS)分别作为第一、二代光源奠定基 础;2009年启用的上海同步辐射光源(SSRF)达到第三代国际先进水平;正在建设的北京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和规划中的合肥先进光源(HALF)将组成第四代光源,分别在 高能和低能区实现亮度、分辨率量级提升,形成多能区互补的“超级显微镜”集群,为材料、能源、生命等多学科前沿研究提供不可替代的实验平台,并展望中国在全球同步辐射领域迈向引领地位的前景。

同步辐射光源作为探索微观世界的“超级显微镜”,是支撑多学科前沿研究不可或缺的大科学装置。中国已建成及在建的同步辐射光源形成了覆盖不同能区、多代际衔接的完整体系。本文将系统介绍我国主要同步辐射光源的技术特性、科研应用及发展蓝图。

同步辐射光源的基本原理与科学价值

同步辐射是高能电子在磁场约束下做加速运动时发射的电磁辐射,具有高亮度、宽频谱、准直性等优异特性 。作为多功能研究平台,同步辐射光束能揭示物质的原子结构与电子态,为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凝聚态物理等领域提供核心实验手段 。

中国的同步辐射光源介绍

中国同步辐射光源的发展历程与技术参数

1. 北京同步辐射装置(BSRF)—— 第一代光源的典范

  • 建成时间:1989年依托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建设,1991年开放用户 。
  • 技术参数
    • 电子能量:2.5 GeV束流电流:200–250 mA发射度:100 nm·rad量级
    • 光束线数量:14–15条(含9条扭摆器光束线) 。
  • 光束线与技术:覆盖X射线衍射、成像、荧光分析、光电子能谱等实验站(如1W1A、1W2B线站)。
  • 科研应用:支撑高压物理、材料缺陷工程、生物大分子结构解析等研究。2015年用户成果包括《Science》《Nature》论文381篇,涵盖高效光催化剂、负压缩性材料等突破 。

2. 合肥光源(HLS)—— 第二代光源的标杆

  • 建成时间:1990年代初 。
  • 技术参数
    • 电子能量:0.8 GeV
    • 定位:真空紫外与软X射线波段专用光源 。
  • 关键贡献:推动角分辨光电子能谱(ARPES)、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XAFS)等实验技术发展 ,表面物理光束线能量范围20–600 eV,分辨率达10000 。

3. 上海同步辐射光源(SSRF)—— 第三代光源的旗舰

  • 建成时间:2009年 。
  • 技术定位:中能区亮度国际先进水平 ,首批建成7条光束线 。
  • 关键技术
    • BL09U光束线:覆盖20–2000 eV,分辨率E/ΔE > 35000,集成XAS-PEEM平台用于材料电子结构研究 。
  • 应用领域:材料原位表征、纳米器件成像、催化机理研究等 。

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中国的新前沿

1.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 高能区第四代先驱

  • 定位与时间表:亚洲首个高能区第四代光源,2019年启动,2025年建成 。
  • 设计指标
    • 电子能量:6 GeV周长:1360 m发射度:35 pm·rad
    • 亮度:>10²² phs/(s·mm²·mrad²·0.1%BW),较第三代提升百倍 。
  • 科研能力
    • 空间分辨10 nm,能量分辨1 meV,时间分辨100 ps 。
    • 规划90+条光束线,首期14条线站聚焦材料动态过程、能源器件原位表征 。

2. 合肥先进光源(HALF)—— 低能区第四代核心

  • 规划目标:2028年建成 。
  • 技术参数
    • 电子能量:2.2 GeV
    • 周长:480 m 。
  • 互补意义:与HEPS形成“高能穿透/低能精细”的能区协同 。

科研应用与用户服务体系

跨领域科学贡献

同步辐射技术已深度融入前沿研究:

  • 材料科学:银纳米颗粒细胞毒性机制解析 、锗酸锌负压缩性材料发现 。
  • 能源催化:金属自由可见光水分解催化剂开发 。
  • 生命科学:蛋白质结构解析助力药物设计 。

用户服务与开放共享

以BSRF为例:

  • 用户规模:年均服务国内外100余家机构、1000余名用户,提供500+实验机时 。
  • 领域分布:材料科学(34%)、化学、环境科学、生物学等 。
  • 培训与推广:通过专项实验时间支持用户培训(未提及具体活动细节)。

未来发展规划与挑战

光源代际跨越

  • HEPS与HALS的建设将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拥有高能区第四代光源的国家 。
  • 下一代技术:探索自由电子激光、等离子体尾波加速等新原理光源 。

核心挑战

  • 超低发射度(1 pm·rad)物理设计瓶颈突破。
  • 束流轨道稳定性控制与智能运维系统构建 。

结语

中国同步辐射光源历经三十余年发展,从BSRF、HLS的追赶,到SSRF的并跑,再到HEPS与HALS的领跑,已形成多能区、多代次互补的国家级创新基础设施集群。这些“超级眼睛”将持续赋能基础科学突破与产业技术变革,为人类探索物质本源提供不可替代的支撑平台。未来,随着第四代光源的建成与开放,中国有望在全球同步辐射领域占据引领地位。

【高端测试 找华算】

华算科技是专业的科研解决方案服务商,精于高端测试拥有10余年球差电镜拍摄经验与同步辐射三代光源全球机时,500+博士/博士后团队护航,保质保量!

🏅已助力5️⃣0️⃣0️⃣0️⃣0️⃣➕篇科研成果在Nature&Science正刊及子刊、Angew、AFM、JACS等顶级期刊发表!

👉立即预约,抢占发表先机!

声明: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华算科技旗下资讯学习网站-学术资讯),并附有原文链接,谢谢!
(0)
上一篇 1天前
下一篇 1天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