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热重损失的主要原因
TPD/TPR测试中,高温热重损失(质量减少)通常源于两类过程,需先通过空白实验或热重(TG)预实验确认:
样品自身的热分解/挥发:
载体或活性组分的分解(如金属有机酸盐载体在400-600℃分解为氧化物,释放CO₂、H₂O);
样品中残留杂质的挥发(如制备过程中吸附的有机溶剂、硝酸盐在高温下分解挥发)。
与TPD/TPR目标过程的叠加:
TPD中:除目标脱附物种(如NH₃、CO₂)外,样品分解产生的气体(如H₂O、CO₂)与目标脱附峰重叠;
TPR中:样品分解消耗还原气(如H₂),或分解产物(如O₂)与还原气反应,干扰还原峰信号。
热重损失对测试的影响
1.对TPD测试的影响:目标脱附峰被掩盖或误判
TPD的核心是通过检测“样品脱附的目标气体”的信号强度,分析活性位点数量与强度。高温热重损失的干扰体现在:
气体信号重叠:若热重损失产生的气体(如H₂O、CO₂)与目标脱附气体的“检测通道”相同,会导致目标峰被掩盖或峰面积虚高。
活性位点破坏:样品分解(如载体坍塌)可能导致部分活性位点消失,使目标脱附峰强度降低,低估活性位点数量。
2.对TPR测试的影响:还原峰偏移或峰面积失真
TPR的核心是通过检测“还原气(如H₂)的消耗量”,分析活性组分的还原温度与还原程度。高温热重损失的干扰更直接:
还原气消耗异常:样品分解产生的氧化性气体(如O₂、CO₂)会与H₂反应(如O₂+H₂→H₂O),额外消耗H₂,导致“假还原峰”(非活性组分还原,而是分解产物与H₂的反应峰)。
例:负载硝酸盐的催化剂(如Cu(NO₃)₂/Al₂O₃)在300-400℃分解为CuO和NO₂(热重损失),NO₂与H₂反应生成N₂和H₂O,会在TPR谱图中出现一个额外的峰,若未意识到是分解产物的反应,易误判为“Cu²⁺→Cu⁰的还原峰”(实际CuO的还原峰在250-300℃)。
样品形貌改变:热重损失导致样品颗粒团聚或载体孔结构坍塌,会阻碍还原气扩散到活性组分表面,使还原峰向高温偏移(还原难度增加),或还原峰分裂(部分活性组分被包裹无法还原)。
3.共性影响:基线漂移与数据重复性差
无论TPD还是TPR,高温热重损失都会导致“系统内气体组成或压力波动”,进而引发检测信号(如TCD的桥流、质谱的离子强度)基线漂移:
若热重损失是“快速剧烈的”(如样品突然分解释放大量气体),基线会出现尖锐的波动峰,与目标峰叠加,无法区分;
若热重损失是“缓慢持续的”(如样品缓慢挥发),基线会持续漂移,导致目标峰的起始温度和峰面积计算误差(如将基线漂移误判为弱脱附/还原峰)。
此外,热重损失的程度易受样品用量、升温速率影响(如样品用量多,分解更剧烈),导致多次平行实验的谱图差异大,重复性差。
解决方案
若样品在高温段有热重损失,需通过“预实验验证→实验条件优化→数据校正”三步确保测试结果可靠:
1.第一步:预实验确认热重损失的来源与温度范围
先通过单独的热重分析(TG)或TG-DSC联用实验,确定样品的热重损失温度区间、质量损失率及分解产物,为TPD/TPR条件设置提供依据:
2.第二步:优化TPD/TPR实验条件,减少干扰
样品预处理:在TPD/TPR测试前,对样品进行“低温预处理”,提前去除易挥发杂质或弱吸附物种(如120℃下用惰性气体(Ar)吹扫1-2小时,去除样品吸附的H₂O、有机溶剂),避免这些物种在高温段与目标峰重叠;
控制升温速率:降低升温速率(如从10℃/min降至5℃/min),使热重损失缓慢进行,减少基线剧烈波动;同时,缓慢升温可使目标脱附/还原峰更尖锐,便于与分解峰区分;
调整样品用量:减少样品用量(如从50mg降至20mg),降低热重损失的绝对量,减少分解气体对检测信号的干扰;但需注意样品用量过少会导致目标峰信号过弱,需平衡“信号强度”与“干扰程度”;
3.第三步:数据校正与结果解读,排除假阳性信号
测试后需通过“空白实验对比”和“数据校正”,确保结果解读准确:
空白实验对照:测试“纯载体”的TPD/TPR谱图(如Al₂O₃、SiO₂),对比“载体+活性组分”的谱图,若载体在高温段有峰(如载体分解的CO₂峰),则从样品谱图中扣除载体的峰,得到仅由活性组分贡献的目标峰;
总结:高温热重损失下的测试原则
TPD/TPR测试中遇到高温热重损失,核心原则是“先确认来源→再优化条件→最后校正数据”:
若热重损失小、与目标峰无重叠,可直接测试,仅需扣除空白载体峰;
若热重损失大、与目标峰重叠,需通过预处理、调整检测手段等减少干扰,且结果解读需结合TG、XRD等多表征验证,避免误判“假峰”或“峰强度失真”。
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科研测试站
原文标题:《高温下有热重损失,可以做化学吸附测试吗?》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xFl4SNZ5Pr8r9I23mbxZSg
本转载仅出于分享优质测试干货,旨在传递更多观点,并不代表赞同其全部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中所包含的图片、音频、视频等素材的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