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力-应变曲线:分子动力学与多尺度模拟方法

说明:本文华算科技介绍了通过分子动力学MD)和多尺度模拟方法计算材料应力应变曲线的理论策略,系统阐述了从原子尺度模拟力学行为的科学方法。
读者可学习到如何利用MD模拟原子运动、多尺度方法桥接微观与宏观力学响应,以及提取关键参数如弹性模量和屈服强度的方法,了解应变速率和温度对曲线的影响。
什么是应力-应变曲线
应力-应变曲线:分子动力学与多尺度模拟方法

DOI: 10.1038/s41565-025-01902-7

应力应变曲线表征材料力学性能的关键工具,记录了材料在外载荷下从弹性变形到塑性流动再到断裂的完整过程。其形状受材料微观结构(如晶格缺陷、键合强度、界面特性)以及外部条件(如温度、应变速率、加载方式)的影响。具体而言,曲线通常包含以下阶段:

弹性阶段:应力与应变呈线性关系,遵循胡克定律,反映材料的刚度特性。

塑性阶段:超过屈服点后,材料发生不可逆变形,伴随位错滑移、孪生或相变等微观机制。

断裂阶段:应变累积导致材料局部失效,曲线呈现应力下降趋势。

分子模拟通过构建原子级模型,捕捉这些阶段的动态演化,量化应力分布、能量耗散以及微观机制的贡献。

计算框架与方法

科学的计算框架是获取高精度应力应变曲线的关键,涉及力场选择、模拟体系设置和算法优化,以确保结果的科学性和与实验数据的一致性。以下从分子动力学和多尺度模拟两个方面详细阐述主要计算策略。

1、分子动力学模拟

应力-应变曲线:分子动力学与多尺度模拟方法

DOI: 10.1016/j.jmst.2020.10.041

分子动力学(MD是计算应力应变曲线的核心方法,通过经典力场模拟原子运动轨迹,适用于大尺度体系和非平衡过程的分析。MD通常采用嵌入原子势(EAM)、Lennard-Jones势或ReaxFF等力场描述原子间相互作用。

例如,分子动力学模拟以使纳米晶镍钛(NCNiTi)合金在高应变速率(4×109 s-1)下三轴膨胀),而温度和初始压力分别保持300 K0 bar。发现超弹性NiTi合金表现出与韧性金属材料相似的损伤响应,其形象地表征为空核,生长和聚结。应力应变曲线表明,在各种晶粒尺寸下,空洞形核总是在应变软化区域的起点附近发生。

2、多尺度模拟方法

应力-应变曲线:分子动力学与多尺度模拟方法

DOI: 10.1016/j.ijmecsci.2023.108250

多尺度方法结合MD与连续介质力学(CM),扩展模拟规模。例如,结合分子动力学 (MD)模拟和连续介质建模,研究了蜂窝三维(h3D)、类三角形(t3D)和非等边六边形三维(nh3D)石墨烯的单轴面内压缩特性,以阐明构型推导出三种3D石墨烯的性质关系和本构关系,以评估压缩力学性能。

基于理论和MD模拟结果,发现3D石墨烯的压缩应力应变响应可分为五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压缩力学性能和变形机制不同。当3D石墨烯被压缩时,石墨烯侧壁会发生旋转、弯曲和屈曲变形、塌陷。由h3D石墨烯的石墨烯侧壁容易发生屈曲变形,因此h3D石墨烯中存在较大的锁定应变。

参数提取与影响因素

从模拟数据中提取力学参数并分析外部因素是构建曲线的核心步骤。

1、关键参数提取

应力-应变曲线:分子动力学与多尺度模拟方法

DOI: 10.1016/j.matdes.2025.114711

弹性模量与屈服强度:弹性模量通过曲线弹性段斜率计算,MD利用能量应变拟合获得精确值。例如,添加锡后,我们观察到基于阻断β稳定剂原子的扩散途径而呈指数减慢的ωiso形成,而转化没有受到热力学抑制。

这种对形成的ωiso抑制使β-Ti 合金能够保持生物医学应用所需的较低弹性模量。此外,作为副产物,Sn添加时沉淀物数量ωiso密度的降低也会阻碍ωiso辅助α的形成,而无 Sn 在低温预时效后形成细小的针状粒内α板和αGB具有相似形貌的侧板。

塑性行为与断裂韧性:塑性阶段分析聚焦于位错密度变化和应变硬化。断裂韧性从曲线积分计算,反映材料吸收能量的能力。例如,在聚合物模拟中,MD揭示链段缠结对韧性的贡献。

2、影响因素分析

应变速率效应:应变速率影响曲线形状,高速率导致应力峰值增加和脆性行为。MD通过控制变形速度量化该效应,例如在聚合物中观察到高应变率诱导链段取向增强。

温度与缺陷影响:温度通过热激活软化曲线高应变区。MD模拟显示,高温促进空位迁移和蠕变,降低强度;低温下缺陷固定增强屈服点。

总结

基于分子模拟文献,分子动力学和多尺度方法提供了科学可靠的应力应变曲线计算策略。MD捕捉原子级动态过程,多尺度方法桥接微观与宏观行为。未来,高性能计算的进步将进一步提升预测精度,推动材料科学的发展。

【做计算 找华算】

🏅 华算科技提供专业的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生物模拟、量子化学、机器学习、有限元仿真等代算服务。
🎯500+博士团队护航,累计助力5️⃣0️⃣0️⃣0️⃣0️⃣➕篇科研成果,计算数据已发表在Nature & Science正刊及大子刊、JACS、Angew、PNAS、AM系列等国际顶刊。 👏👏👏

声明: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华算科技旗下资讯学习网站-学术资讯),并附有原文链接,谢谢!
(0)
上一篇 2小时前
下一篇 2小时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