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本文华算科技介绍了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光谱(XAS)在催化剂表征中的应用,读者可系统学习到如何通过XAS技术解析催化剂的电子结构与配位环境,了解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的电荷转移与性能变化机制。
文中揭示了多种表征技术的结合如何为催化剂设计提供深刻见解,是研究催化剂优化与性能提升不可或缺的参考。

该论文聚焦于光催化合成过氧化氢(H2O2)的关键挑战—如何调控催化剂电子结构与电荷载体动力学,以增强O2吸附与活化。
作者设计了钌(Ru)和氧(O)共修饰的Zn3In2S6催化剂(O-Ru-ZIS),提出“氧原子引入诱导Ru配位环境变化,进而驱动光生电荷转移方向反转”的核心假说,而XAS技术则是验证该假说、解析催化剂结构的关键手段。
(1)明确Ru的配位环境转变
论文中,作者通过Ru K-edge的XANES、EXAFS及小波变换,系统分析了Ru在Ru-ZIS与O-Ru-ZIS中的配位环境差异。
XANES谱:Ru-ZIS与O-Ru-ZIS中Ru的吸收边位置介于Ru箔(金属Ru,0价)与RuO2(Ru4+)之间,表明Ru均处于+0 ~ +4的正价态;且O-Ru-ZIS的吸收边略向高能量方向偏移,暗示氧的引入导致Ru周围电子云密度降低,价态略有升高,为后续电荷转移分析提供电子态依据。

图1:Ru-ZIS与O-Ru-ZIS的Ru K边归一化XANES谱
EXAFS:谱与拟合:Ru-ZIS的EXAFS傅里叶变换(FT)谱在1.93 Å处出现单一强峰(图b),拟合结果(图c)显示Ru的配位数为4.2,键长约2.38 Å,对应Ru-S4配位结构(无Ru-Ru或Ru-O键信号),证明未引入氧时,Ru以Ru-S4形式取代Zn3In2S6晶格中的原子;
而O-Ru-ZIS的EXAFS主峰位置移至1.56 Å(介于RuO2的1.50 Å与Ru-ZIS的1.93 Å之间,图b),拟合结果(图2d)表明Ru的配位环境转变为Ru-S1O3(1个S原子+3个O原子配位),键长分别对应Ru-S(≈2.35 Å)与Ru-O(≈1.98 Å),直接证实氧原子通过取代S原子进入晶格,改变了Ru的局部配位环境。

图2:b) Ru-ZIS、O-Ru-ZIS、Ru箔及RuO2的傅里叶变换EXAFS谱;c,d) 分别为Ru-ZIS与O-Ru-ZIS在R空间的Ru K边EXAFS拟合曲线
小波变换:为排除信号重叠干扰,作者对Ru相关样品进行小波变换分析。Ru-ZIS的二维等高线图仅出现单一信号峰,对应Ru-S键;
而O-Ru-ZIS出现两个分离的信号峰,分别匹配Ru-S键与Ru-O键的特征区域,且无Ru箔的Ru-Ru金属键信号,排除了Ru金属颗粒或RuO2杂质生成的可能,进一步验证了Ru-S1O3结构的真实性。
(2)确定Ru的晶格取代位点
为明确Ru在Zn3In2S6晶格中取代的是In还是Zn原子,作者对In和Zn的K-edge进行XAS分析:
In K-edge分析:In的XANES谱(图e)显示,O-Ru-ZIS中In的吸收边位置介于In箔(金属In)与In2O3(In3+)之间;EXAFS傅里叶变换谱(图f)中,O-Ru-ZIS的In主峰位置介于Ru-ZIS(In-S键)与In2O3(In-O键)之间;
结合小波变换(图g)中In的信号同时包含In-S与In-O键特征,证明In的配位环境变为In-S/In-O共存,暗示In的晶格位点可能被Ru取代,导致部分In与O形成新的配位键。

图3:e) Ru-ZIS与O-Ru-ZIS的In K边归一化XANES谱;f) Ru-ZIS、O-Ru-ZIS、In箔及In2O3的傅里叶变换EXAFS谱;g) Ru箔、RuO2、In箔、In2O3、Ru-ZIS及O-Ru-ZIS的小波变换(WT)
XANES谱不仅可用于判断价态,还能反映中心原子的电子云密度变化。
论文中,Ru的XANES谱(图1)显示:O-Ru-ZIS的吸收边相对于Ru-ZIS向高能量方向偏移约2 eV,这是由于O的电负性(3.44)远高于S(2.58),O原子引入后会吸引Ru周围的电子云,导致Ru的电子云密度降低、有效核电荷增加,进而使X射线吸收边向高能量方向移动。
这一电子态变化为后续“电荷转移方向反转”提供了结构基础—Ru电子云密度降低(正电荷富集),更易成为光生电子的捕获位点。
论文的核心亮点在于多表征技术的交叉验证,XAS(含XANES、EXAFS、小波变换)作为结构解析的核心,与XPS、DFT 计算、原位表征等手段协同,形成完整的证据链:
(1)XAS与XPS的配合
XPS(图1:O 1s谱):O-Ru-ZIS中出现529.9 eV的特征峰,对应晶格氧(而非表面吸附氧),证明O以取代S原子的形式进入Zn3In2S6晶格;
XAS(图3:小波变换):进一步揭示O的作用—与Ru形成Ru-O配位键,改变Ru的局部结构。两者结合,排除“O仅为表面吸附”的可能性,证实O的晶格取代是Ru配位环境变化的直接原因。

图4:XPS表征
(2)XAS与DFT计算的配合
DFT计算(图S5):预测不同Ru配位结构(Ru-S4、Ru-S3O1、Ru-S2O2、Ru-S1O3)的形成能,结果显示Ru-S1O3结构的形成能最低(最稳定),且电荷分布呈现Ru位点正电荷富集;
XAS(图2d:EXAFS拟合):实验测得O-Ru-ZIS中Ru的配位结构为Ru-S1O3,配位数与键长参数与DFT计算的模型完全一致。理论计算与实验表征的相互印证,大幅提升了结构结论的可信度。

图5:DFT模拟
(3)XAS与原位XPS的配合
原位XPS(图6):光照条件下,O-Ru-ZIS中Ru 3p结合能降低(电子富集)、In 3d结合能升高(电子缺失),证明光生电荷转移方向反转(电子从In转移到Ru);
XAS(图3g:小波变换):解释了这一反转的结构根源—O引入导致Ru配位环境变为Ru-S1O3,Ru电子云密度降低(正电荷富集),成为电子捕获位点。两者结合,阐明“结构变化(Ru配位环境转变)→电子态变化(Ru正电荷富集)→电荷转移反转”的因果关系。

图6:原位XPS
(4)XAS与光催化性能的关联
光催化性能(图a、b):O-Ru-ZIS的H2O2产率达3659 μmol g-1 h-1(无牺牲剂,O2氛围),远高于Ru-ZIS(870.8 μmol g-1 h-1)与纯Zn3In2S6(453.3 μmol g-1 h-1);
XAS(图2d):证实O-Ru-ZIS中Ru-S1O3结构增强了Ru与O2的d-p轨道杂化,促进O2吸附与活化,最终提升催化性能。XAS为“结构–性能”关联提供了直接的结构证据。

图7:光催化性能
【高端测试 找华算】
华算科技是专业的科研解决方案服务商,精于高端测试。拥有10余年球差电镜拍摄经验与同步辐射三代光源全球机时,500+博士/博士后团队护航,保质保量!
🏅已助力5️⃣0️⃣0️⃣0️⃣0️⃣➕篇科研成果在Nature&Science正刊及子刊、Angew、AFM、JACS等顶级期刊发表!
👉立即预约,抢占发表先机!